外国人眼中的真实中国人

2014年10月05日 美国新移民指南



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有13亿页的《中国读本》的一页。早前援引“中国情报局网站”文章称,中国人上厕所时没有按先后秩序排队等候的习惯,这从他们开车中可见一斑:中国人在拥挤的道路上行驶欲变更车道时,往往争先恐后,生怕落在别的车后面。


为何中国人不排队?理由是什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人们抱有这样的观点:稍一落后就可能导致失败。


亚瑟•史密斯在《中国人德行》里写道,在中国,“面子”这个词是一个复杂的集合名词,不简单地指人的脸,实际包含的意义,比我们所能描述或者可能领悟的含义还要多。


哪怕是部分地理解“面子”的意义,我们也必须注意这样的事实,那就是中国人作为一个种族,具有强烈的做戏的本能。就像英国人喜欢体育、西班牙人喜欢斗牛一样,中国人是按照戏剧的方式进行思维的,很多东西对于中国人来说,永远不是事实问题,而总是形式问题。


如果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讲一段漂亮的话,做戏的要求就满足了。人们并不进入幕后,因为那样将破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好戏。


送人一份丰厚的礼物,是给人“面子”。但是如果礼物是个人送的,受礼人应该仅仅接受一部分,很少或者说从来也没有全部接受,或一律拒收。一些人渴望保住面子的例子足以说明这个问题。缺点被人指出来,是“失掉面子”,所以无论证据多么明显,也必须矢口否认,一意要挽回面子。


鲁迅在给《活中国的姿态》作序时写道:“一个旅行者走进了下野的有钱的大官的书斋,看见有许多很贵的砚石,便说中国是文雅的国度;一个观察者到上海来一下,买几种猥亵的书和图画,再去寻寻奇怪的观览物事,便说中国是色情的国度……或许中国人在西方人眼里的难以理解,在这里可找到答案了。”


事实上,在海外民众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和渠道方面,70%以上受访者表示对中国有所了解,在发展中国家该比例高达90%左右。电视、互联网和报刊杂志是其了解中国的最主要的途径。超过60%的受访者通过电视了解中国。各个国家都有超半数的受访者通过互联网了解中国。


在中国国家形象方面,海外民众眼中的中国是神秘而有魅力的。

不同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态度有所不同:发展中国家民众更认可中国“和平”、“中立”的外交立场。


海外民众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力感触较深。“幸福”、“温顺”、“理性”、“神秘”是中国国民的主要特征,认为中国人“有个性”、“冲动”的比例相对较低。整体来看,海外民众对中国人的熟悉度依然较低:三成左右的受访者表示,在他们眼中,中国人依然是神秘的。


在国家形象对外传播方面。在纽约时代广场播放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是中国在国家层面进行对外形象传播的首次尝试,有效展现了“人才众多、快速发展、自信”的现代中国形象。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能很好地记住这是关于中国的宣传片。但是海外受众对片中人物的熟悉度普遍较低。


海外民众最喜爱的中国元素排名前十者依次是,熊猫、长城、成龙、中国美食、故宫、龙、茶叶、中国功夫、扇子和瓷器。相对来看,海外民众对京剧、孔子、旗袍、奥运场馆、姚明、中医中药、天安门广场和汉字等作为中国元素的喜欢程度较低。


分析认为,这些海外受访者喜爱程度较高的元素有几个特征:体现中国文化,已经成为经典的或者现代的、国际化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贴近日常生活、熟悉度高。


在中国品牌和中国制造方面,总体来看,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已建立起一定的知名度。


联想和海尔是海外消费者最熟悉的中国品牌。在印度和马来西亚,表示对联想和海尔“非常或比较熟悉”的受访者达到80%至90%。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愿意考虑购买中国品牌商品。该比例低于美国、欧洲和日本品牌的接受度,与韩国品牌的接受度不相上下。


中国品牌接受度最高的5个品类为:电脑和IT产品、家电、零售商、服饰和游戏机,接受度为70%或更高。中国品牌具有“物美价廉”的优势。

在华盛顿这样的开放地区,很多人在谈论中国。但跟中部大草原上的卡车司机和农民一样,即便是这些处在全球化最前沿的美国城市精英,大多数也都没有到过中国。


他们每天使用中国商品,看到很多来自中国的人,对此习以为常,或者偶然感到困扰——比如电视上报道中国商品的质量问题的时候。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电视上的竞选广告又开始不断说是中国人抢走了美国人的工作机会,美国政府欠了中国很多钱,甚至美国的全球领袖地位将被中国替代。这让美国人更多地意识到中国的存在,也让他们对这个国家感到更加困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在世界上很多人眼里,中国是希望之所在,也是恐惧之所在。一个超大型的、强劲增长的新兴经济体对于美国到底意味着什么,成为西方最有争议、最矛盾的话题之一。最关键的是,讨论这些话题的人,大多数根本没来过中国。


在皮尤研究中心的一份对中国的好感度调查报告中显示,巴基斯坦对中国好感度高,约有81%的巴基斯坦人对中国持有积极看法。韩国人中有50%回答“不抱有好感”,46%回答“抱有好感”。日本人中有93%回答“不抱有好感”,只有5%回答“抱有好感”。 希腊是欧盟成员国中唯一对中国更有好感的国家。


但总的来说,第三世界的人们更少受到在西方普遍存在的自我中心主义观念的影响,他们更容易站在客观的角度看中国。


在这样的角度上,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人认为:中国的发展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中国崛起的含义远非一个新兴市场那么简单。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网站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传递信息。


=====分享提示=====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推荐给您的好友。

点击文章上方蓝色小字美国新移民指南关注我们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