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奶粉风波~厂家、Coles、电商、代购....奶粉短缺到底怪谁?

2015年11月16日 图说墨尔本




最近一段时间,澳洲奶荒引起了强烈的民愤,澳洲主流媒体持续报道奶荒问题中存在的中国原因,甚至有澳媒用这样一幅漫画讽刺华人大量在超市扫荡奶粉的贪婪。

漫画中一只从超市中走出来,推着堆满婴儿奶粉购物车的大熊猫,贪婪的望着买不到奶粉正在母乳喂养孩子的澳洲妈妈,澳洲妈妈紧张的说:不,我的奶不卖!


澳洲奶粉进入全面管制


目前澳洲政府及各大超市药房采取新的政策,澳洲奶粉进入全面管制,超市限购两罐,药房实名登记限购一罐,海关禁止大批量奶粉出境。


已经有网友拍到某些超市的奶粉已经上锁了,老外买多了也会被抓,看来这场奶粉风波针对的不只是华人,所有不按规矩出牌的人都包括在内。





Coles原先限购4罐奶粉更改为限购2罐,更为严格并且禁止重复购买,如果违反,保安或者警察出面维持秩序。


奶荒何以造成?


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澳洲自由党参议员Richard Colbeck说,短缺的原因在于超市限购不力,而非供应不足1。而据ABC报道,Coles老板John Durkan直言反击:短缺与超市无关,是厂商供应问题2。由此,我们看到了两种对奶荒成因的不同解释:参议员的答案是限制需求不力,超市老板的答案是厂商供给不足


那么,到底奶荒何以造成?让我们从回到经济学常识:一个有关“需求-供给-价格”的故事。


需求


假设供给和价格保持供需平衡时的供给和价格不变。此时,如果需求增加,则必然造成奶粉短缺。如果此时价格保持不变,那随之而来的一定是奶粉二级市场的形成(即所谓“黑市”),而“黑市”上的奶粉价格一定会远远高于原来的奶粉价格,比如现在澳洲婴儿奶粉的“黑市”价格是超市价格的两倍。


那么,是否能实现降低需求呢?比如像政府议员所期望的那样,超市严格执行限购政策,有效抑制需求?答案是:不可能。


情况一:超市严格执行限购。执行一项政策,首先必须要看看执行该政策对执行者有哪些利弊。利有哪些?客户开心,获得美誉。弊有哪些?增加人力或升级系统(假设实行实名制等)。超市是慈善机构吗?断然不是。成本增加和可能有可能没有的美誉,哪个更重要?答案是很显然的。对于超市来说,他们缺乏严格执行限购的动力。同样一罐奶粉,卖给谁都是卖。而如果要严格执行,增长的成本谁来承担?澳洲的妈妈们愿意承担吗?本地妈妈们肯定不愿意,岂有为他们假象中的别人之错买单的道理?那让超市承担?这难道不是对超市所有者的抢劫行为吗?那或许你会说,应该让政府承担啊?可是,永远要记住:政府的钱全部来自于强制向人民征收的税款。


情况二:限购政策形同虚设。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在“黑市”价格是超市价格两倍的情况下,一旦超市奶粉上架,一定会有人去了一趟,再去另一趟,去了一个人,再去一家人,家里人不够了怎么办,雇人去买。于是,超市的限购形同虚设,而澳洲大部分超市的现状正是如此。紧缺之下,限购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之道。除此之外,限购还形成了特定的利益集团——超市经理。代购群里,不止一次有群友自我曝光通过贿赂超市经理而不受限购令在上货之际直接拿到十余箱奶粉。当然,这样的经理值得谴责,超市也完全可以辞退这样的经理,可是不要忘记的是,这样的政策从一开始就是无效的。


供给


假设需求和价格保持供需平衡时的需求和价格不变。那么,如果供给下降,则必然造成奶粉短缺。同样地,如果此时价格保持不变,也必然形成奶粉“黑市”。


事实上,我认为中国对澳洲奶粉的需求并没有显著增长,在短期没有突发事件的情况下,突然的所谓需求增长都是借口。中国输出“奶荒”的源头是在2008年,毒奶粉曝光之后,中国妈妈对海外直邮奶粉的需求一路上升,一度造成多国“奶荒”。但是,从2013年以来,全球奶粉市场已从短期“中国需求压力”中缓解过来,奶粉产量逐步跟上,市场供应已经趋于稳定,罕有“奶荒”之说。因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说澳洲“奶荒”是因为中国市场的需求增长,是值得严重怀疑的。


那么,供给出现问题是更可能的情况。以下两个事实的叠加效应可能更符合实情。


事实一:澳洲的寒冬。中国的夏天是澳洲的冬天,而澳洲刚刚过去的那个冬天又是澳洲在过去20多年里最寒冷的一个冬天。因此,牛奶产量也在所难免,超市一再表示,厂家无法正常供货造成了奶粉供不应求的现状。


情况二:厂家特供中国。事实上,三大严重断货的婴儿奶粉厂商都直接涉足了中国市场,并开设了所谓“直销旗舰店”。而除了那三大婴儿奶粉品牌,其他澳洲奶粉并没有出现“奶荒”!在澳洲市场上,至少有十余家婴儿奶粉品牌,而断货的只有三家,而这三家都在做特供中国的奶粉生意!并且,由于各国标准不同,大多数人都认为,厂家特供中国的奶粉质量与澳洲本地的无法媲美,因而成本更低。但是,他们的售价却与澳洲本地“黑市”的价格没有区别,甚至更高。也就是说,对于这三家知名奶粉厂家,他们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巨大的中国市场:生产成本更低,利润空间翻番!由此,可以做出合理推断:出现“奶荒”的三大厂家对澳洲市场的供给出现了明显下降!


价格——解决之道


无论是出现了需求的突然增加或者供给的突然减少,短缺现状既然造成,解决的唯一之道就是价格增长。当厂家及超市有权利根据市场短缺或剩余的情况自由调整价格,那么市场的供需必然会得到平衡。


不公平?如果价格增长,是否侵犯了澳洲本地消费者的利益?完全没有。如果本地消费者乃至政府强制商家以不得高于特定价格的标准出售,那事实上是侵犯了企业的利益,而消费者完全有权利选择不买。因此,侵犯消费者权利一说是完全不成立的。况且,本地消费者仍有诸多其他奶粉品牌可以选择。


不道德?商业的根本便是自由自愿交易,任何破坏了这一基本原则的强制便是不道德。因此,任何呼吁政府干预的行为不但缺乏经济常识,更是不道德之举。市场自有其运行之规律,呼吁政府干预是对正常商业行为的野蛮干涉和对他人财产的肆意侵犯。


不平衡?本地妈妈们心理不平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是一个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现实。本地妈妈们,请你们不平衡的时候,也可以想想这几十年来,享受廉价中国制造的好处吧。


无辜的代购,无辜的市场


代购本是无辜的,现在却成了众矢之的。市场本是无辜的,现在却成了众矢之的。


我无意从任何程度上拔高代购的崇高性。代购这一职业的产生不过是全球贸易不自由的产物。关税不除,代购不亡,除非,中国能生产出令国人安心的高质量奶粉,不然,代购奶粉仍将是未来中国妈妈们的首选。


代购不过一个中介,当供需之间存在阻隔,中介的存在造福的是供需两端。当有人要卖房,有人要买房,卖房的不知道买房的在哪里,买房的不知道卖房的在哪里,这时候就需要房产中介。代购的角色不过如此,连接了买家与卖家,让更多人享受了福利。这是勤劳代购的功劳,也是高效市场的功劳。


资料来源:smh、ABC、自由游子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