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几本书让你一生感激不尽

2015年11月13日 澳洲新西兰留学资讯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共帐号:xiaolai-xuexi;

作者:李笑来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请自觉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七岁那年(1979 年)的某一天,我被一个阿姨押送回家。事出有因。我在新华书店里,想买一套“画本”,交钱的时候被阿姨制止……她认为一个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有家长给五元钱自己来新华书店买书?一定是偷偷拿到的钱……想想也是哦,五元人民币,那可是我母亲当时月收入的差不多六分之一。


到了家,我母亲认真地解释了一遍,确实是她给我五元钱,让我到书店里随便买自己想要的书 —— 那个阿姨一脸“好的好的不用跟我解释,反正以后要小心”的表情,放心地走了。


于是,我人生第一次自主购书就这样失败了。接下来的一年里,每个月母亲发工资的时候,她都要带我去书店买足五元钱的书。渐渐地,所有营业员都认识我了,好久之后,我才得以独自去书店买书……


读过多少本书,我确实是从来没有数过,反正是很多。除了自己买书,我还常常泡图书馆 —— 其实是因为我母亲是延边医学院(现在已经并入延边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


母亲教我的最为实用的东西之一,就是如何选书。方法真的特别简单。知识类的图书(国外叫 Non Fiction),按以下几个标准就行,挑到烂书的概率可以很轻松被降低:


  • 版次:优选版次两次以上的书籍;

  • 作者:优选该领域里知名作者的书籍;

  • 出版社:优选知名出版社的书籍。

  • 书后没有参考文献的,或参考文献寥寥无几的,不买。


至于娱乐类图书麽,基本上只能通过试错去发现。


回头想想,这可能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形成的所谓“系统的价值观”,在书的这个领域里,有一个系统的方法去判断一本书的好坏。购前,有个判断;阅读中有个判断,阅读后有个判断。这对阅读品质有极大的影响 —— 而阅读品质对我来说是生活品质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我从来没有向任何人索要过书单,也从来不知道如何推荐书籍才真有意义 —— 因为长期的实践证明,没有哪一本书能解决所有问题,没有哪一本书是完美的;搞清楚任何问题,都需要读很多本书;有些烂书若是能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有很多有趣的部分,甚至也有一点点启迪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寻书,从来都是自己的事情,别人其实帮不上忙 —— 完全帮不上。求别人推荐书,其实本质上是偷懒,可在我看来:


偷懒的唯一办法就是不偷懒。早晚要还的。


知识这东西也有个诡异的特性:


你自己渴求的,它自然会出现,你也自然会懂;你自己不知道的,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当然谈不上渴求),就永远不知道;别人告诉你的,终究并不是你的。


寻书的过程中,经常有 Serendipity(意外的好运)—— 就是你一直在找却找不到的东西,自然而然地冒出来了;比这个更为神奇的是,当你需要某样东西的时候,它竟然恰好就在手边。这种好运,偷懒的人是一生无法遇见的,更无法预见。这种事情,举例是没有用的,倒是有个说法可以透彻地类比:“有些话对处女就不要说了罢!”


许多年后,回头望去,其实真的没有多少书好到令你感激涕零的地步。我就是这么觉得的。但确实有那么几本书,总是令你怀旧一般地放在那里,随时拿起来翻翻,看着每一个熟悉的字,就好像闻到一股味道,瞬间把你拖回过去的某个时刻,恍然一会儿。


围城




回头看,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启蒙教程。钱钟书先生在《围城》这部小说里,几乎除了“类比”(以及它的几个变体)之外不用任何修辞。这是一种独特的美,一种通灵的美。这就好像上好的牛骨汤里只要撒上一点点黑胡椒,那个味道就已经极致,而一旦喜欢上了这种味道,就再也懒得换了。后来想想,喜欢李宗盛的歌,也是受这种风格的影响,清淡其实形成了一种偏好。


动物庄园




很早知道这本书,却遍觅不得 —— 因为在我们那个年代里,它还是禁书,排在《君主论》后面。最终读到它的时候,我已经 24 岁,在韩国全南大学的图书馆里,找到了这本书的英法对照版,当然是一口气读完。最终,这本书成了我的英文启蒙教材。作者乔治·奥威尔,是 Plain English 的发起人和倡导者,主张文字去政治化。这本政治预言,也是 Plain English 的最佳范本。


Beyond Feelings




要不是当初找到这本书反复研读,我今天肯定还是个原始人。


逻辑不清的人不知道自己逻辑到底有多乱,不会思考的人总觉得自己也在琢磨,凭什么自己不如别人?在一个刻意洗脑的文化里长大,真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不会思考的。我的运气在于,在某一时刻被刺激到,意识到自己竟然不会系统思考(至少不完善)的时候,知道如何到图书管理检索,搜寻自己需要的书籍 —— 十几年前母亲教的。


这本书不知道读了多少遍,比复习《围城》的次数多多了。最初的时候,我的英文阅读速度还很慢,为了能够只字不漏地读完,我干脆把这本书在电脑上敲了一遍……(意外的好运有很多,其中一个是,许多年后我需要教 GRE/GMAT 写作,发现我根本用不着备课……)


这三本书,于我来讲,都是知识类书籍(Non Fiction)—— 即便前两本书肯定都被图书馆或者书店放到小说类别中去。类别这东西,从来都是自己的,别人的分类跟自己总是搭不上边,就好像鞋子要穿在别人脚上,我们只能知道好不好看,至于舒服与否,人家没必要跟你坦白。再比如今天的我常常被分类到各种奇怪的领域中去,只有我自己知道那究竟有多么错位。


这三本书,我都感激,没有它们,我就不是今天的自己。这三本书的作者都过世了,但这并不妨碍我常常拜访他们,仿佛可以听他们扯扯淡 —— 因为即便是他们坐在对面,我估计自己也只不过是静静地听着…… 这就是文字的好处,套用今天的词汇,这叫“比特传输”,可以超越“原子传输”的更高级、更靠谱、更爽快的传输……








长按以上二维码关注“学习学习再学习”(xiaolai-xuexi),后台输入关键字有自动回复:


输入“理财”,一篇文章推送:《理财系列文章列表(第一部分15篇);

输入“女生”,三篇文章推送;

输入“社交”,一篇文章推送;

输入“利息”,一篇文章推送;

输入“时间”,获得《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版)全文在线阅读链接……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