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有一种渴望叫”天然“

2015年03月03日 新西兰维斯娜



从2月27日开始,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柴静”、“穹顶之下”这两个关键词刷屏了。两个多小时的片长,信息量很大,但几乎没有一句话或一个镜头是多余的。大量的采访,上至官员、科学家,下至老人、孩子,每一份证据都精心考证,每一处地点都亲自到达,这样的作品,看过之后让人心潮澎湃。

它在不断地激起人们对雾霾恐惧的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美好环境的那份渴望。穹顶之下,最让我们向往的就是在蓝天碧水间去沐浴和感受天然的气息。我们期望数十年后的中国能够成为这样的国度,而成为这样的国度并不难。

说起天然,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新西兰。在那里,城市的喧嚣似乎学会了隐形,PM2.5好像成为了一个神话,牛和羊总是占据了太多你原本以为该是人的地方;在这里,天空蓝的有点不可思议,绵延高耸的山脉总是无处不在,白雪皑皑的峰峦让你不自觉地想挥洒浪漫;在这里,随手一拍的景物都可以拿来做明信片,或许是湛蓝清澈如翡翠一般的湖水,或许是一望无际透着芳草清香的大草原,又或许只是路边晃荡的小松鼠。这个地方,会让你仿佛置身在另一个世界,被自然的瑰宝和乡间的恬静所包容,似乎除了欣赏和感叹,其他无谓的事情都随风而逝了。


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新西兰人环境保护的概念不是生而有之,新西兰的环境保护也不是一帆风顺,没有逃脱先破坏后保护的宿命,也经历了一个痛苦的反复过程。

十九世纪初,以英国为首的欧洲殖民者来到新西兰之前,新西兰只有毛利人(原住民)在此过着原始社会的生活,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那才是名副其实的世外仙境。欧洲殖民者为了创建“新的家园”,大肆破坏原有的生态和地貌,开荒开矿,建设港口,发动了史无前例的“牧场革命”。他们砍伐原始森林,种植英国的草种,将新西兰51%的土地改造成牧场。为保证牛羊全年饲养,维持高产量,交替施用大量的化肥和杀草剂。更为严重的是,在100年内从世界各地引进了1000多种外来物种,严重威胁了原有物种的生存。

这种人为改造生态地貌和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的做法破坏了新西兰自然景观和生态平衡,造成本地物种的急剧减少,甚至部分灭绝。而大量施加化肥和杀虫剂导致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超过人口十倍以上的牛羊所释放的大量有机废气造成了污染空气,并直接导致新西兰上空的臭氧层空洞的形成。殖民生态的做法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


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个重大而严肃的问题无法回避地摆在全体新西兰人面前,引起了全社会的反思。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拯救马纳波里湖运动(Save Manapouri Campaign)”是新西兰历史上第一场全国性环保运动,为环保意识的确立以及新西兰最终走上一条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奠定了基础。

这场运动向全体新西兰人提出了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根本性问题,引发了关于环境问题的全国性大辩论,环保问题成了全民重视的问题。1985年又发生了抗议法国在南太地区进行核试验的绿色和平组织“彩虹勇士号”船在奥克兰港被法国特工炸沉的“彩虹勇士号”事件。这些事件逐渐改变了政府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做法,克服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冲动,环保被提升到国家建设的首要位置。


政府通过立法建立了总面积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一的原始森林保护区、国家公园、沿海自然保护区及岛屿海洋生物保护区,加强环保理念和意识的推广和教育,加大对环保组织的扶助,发挥环保组织的作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签署了《生物多种性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多项国际公约,并通过国内立法予以落实。新西兰在环保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和取得的显著成绩为其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了独特的地位。

 民众的觉醒和民意的高涨提高了政府的重视,而政府推行全面、有效的环保政策又进一步推动环保理念的发展和环保组织的壮大。清洁和绿色的环保形象同样促进了旅游业、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的长足发展,由此,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了完美的统一。

对环境的破坏最终将反作用于人类自身。保护环境并不是牺牲发展,发展与保护环境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保护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新西兰环境保护的坎坷之路是发达国家走过的历史,是发展中国家应该吸取的教训,中国的环保之路任重道远。

作为一个来自新西兰的品牌,维斯娜致力于将新西兰的天然带给每一位消费者。面对消费者,维斯娜所要传递的不单是天然的产品,更是保护环境和爱护天然的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讲,维斯娜和柴静都在做着相同的事情。



搜索“新西兰维斯娜”添加本订阅号,获取更多资讯和惊喜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