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是地震频繁的国家,刚上完地震急救课的小伙伴来分享下所学所感

2016年02月18日 走进新西兰


大家好,我是蒋小船。话说年刚刚一过,基督城又山崩地裂一番给大家敲响警钟 我们居住在一片自然灾害多发的土地上。

 

地震前刚被送去接受了急救培训,细思恐极。



 

我们是在St John接受的一整个全天的急救课程培训。St John是一个公益性的救护急救组织。提供救护车,急救,急救课程等服务。我们上的这个课就是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 First Aid level 1的课程,上完之后可以拿到一个NZQA的证书,时效是两年,连年后需要再上个课更新一下。拿完之后,在工作场所就可以是合格的持证急救人员了。另外还有好多别的课程,最短的几个小时,最长的要好几天。

 

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个kiwi大妈,专业st john培训官,跟着救护车东奔西跑几十载,急救经验丰富。教学经验想必也是非常丰富,一来就发糖给我们吃,然后告诉我们休息的时间。



 

这种一整天的课程,建议自己带饭去,午餐休只有半小时。不过也可以跟stjohn定午餐的,不过是非常简单和不好吃的三明治。

 

正式开始上课,老师把我们分成小组,拿了几分报纸上的案例给我们看。基本都是一些“英雄事迹”,看完之后老师让我们都给大家讲讲自己看的那则新闻。然后其他小组就开始说他们看的那些新闻,分析案例,基本都是些奋不顾身英勇救人的光辉事迹,不然也不能上报纸是吧。

 

谁知道大家说完后,老师问,这些故事都有些什么毛病,哪些地方做得特别傻x,该怎么改进?!

 

我们看的这一份,讲的一男子路过一居民房,见花园里一直大狗正在撕咬自己主人,于是奋不顾身,跳进围墙(新西兰围墙跟街心花园竹篱笆差不多)赶走恶狗,救了狗主人。

要是没有这个男的狗主人不就被自己养的恶狗咬死了么?

 

但是kiwi大妈表示,急救第一定律就是:


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再实施一切急救措施。

 

看来真是文化差异,小时候我们学的都是舍己为人,多少英雄为了救熊孩子救轻生少男少女命丧江河湖海啊。。可是,kiwi急救课,这些英雄都成了“傻子”。在西方观念里,每个人都性命都是一样平等的珍贵。绝对不提倡鼓励自己都保障不了自己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去救别的人。

 

关于狗,kiwi大妈也提了一嘴,她先生专业培训警犬十余载,强烈建议大家,养狗的人不会自己训的话,千万别吝啬把狗狗送去学校上上课,特别是大型犬。

 

接下来一整天的急救课程,总体还是比较好玩的。

 

急救不只是人工呼吸。CPR只是整天课程里的一小部分。活了这么多年是很少会碰到真的需要给人做CPR的情形的。课程很多学到的事情,是真的在日常生活中会有比较大几率发生的。比如被烫伤啊,切菜割到手,运动崴到胳膊崴到脚啊,触电了啊,吃东西中毒了啊,喝多了嗨大了做些傻事儿伤到自己啊之类之类的。

 

人生真是处处充满坑,老师给的那些情景,平时都没怎么想过,但是细想起来还真是非常合理的在身边随时存在的。很多时间,大家都被分成组,老师给不同的情形让我们来演,以下就是wuli解放天性表演课的部分现场报道:


 

急救第二定律:


不要觉得你学了急救就逞能,遇事还是请交给专业人士去救比较好。

 

外国人也相信,被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人。。虽然学了急救,但是再紧急情况下,你怎么能一下子记起来这么几个小时学的东西并不慌不忙的正确处理呢。还有很多情形还是需要先把救护车电话打了再说。

 

演了一天,学到的东西其实真的就是救护车或者专业人士赶到前稍微用一用。不过也正是这一点点时间,也就是最金贵的。比如真的碰到有人需要CPR就算你不会,有一些措施还是很救命的。



最后课程终于要上完啦,演了一整天的我们都累死了,迫不及待的想回家。。多年跟随救护车走南闯北kiwi大妈给我们总结了最后一条定律,其实发生意外事故最多的,不是海滩也不是高速路,而是家里。。


所以,急救第三定律:


家里才是最危险的地方!

 



这是不让我们安心回家的节奏么~~~

 

玩笑归玩笑,由于地址特征,新西兰人民从小到大对各种灾害的教育和应对能力培养都比较完善。工作场所就不说了,很多家庭也都有备无患的存放着急救包(First  aid kit)普通居民,都可以去接受一些急救训练课程 Firstaidcourse)。有兴趣的请浏览

http://www.stjohn.org.nz/First-Aid/First-Aid-Course-Overview/

 

另外st john也有自己的App,可以下一个放手机里,以防万一。


作者:蒋小船 转载联系微信iatNZL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