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好】在人民大会堂发飙20​分钟,十次被掌声打断!

2016年02月26日 加拿大留学移民网


 


小编物语:如果说中国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其实就是两个字-关系,如果没有关系,怎么办?求人,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渗透到老百姓生活里的生活方式……




欢欢喜喜的春节过去了,新的一波求职潮、入学潮也随之而来。不知你注意到了没有,当你要找好工作、上好学校的时候,总想找找熟人朋友,托托关系。这时,你实际上已经不自觉地陷入了一个怪圈——中国式求人!


在网上以“办事求人”词条搜索,你会惊讶地发现,除了有诸如“办事求人说话技巧”“办事求人送礼技巧”之类的文章外,还不乏图文并茂的相关图书教程。又是撰文又是出书,可见如今求人办事在我国有多大的“市场”。


“中国式求人”的历史我们无从追寻,但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就是源远流长,波澜壮阔。从个体来看,求人贯穿了我们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从整体来看,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求人的历史。


【冲冠一怒为国民!】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周新生作了题为《尽量让国人不求人少求人》的发言,把“求人”这一话题拿到了人民大会堂。他言语很坦率或者说切中时弊,直击社会要害,引起了全场委员的强烈共鸣。整场发言掌声不断!


对于造成当今“中国式求人”的原因,周委员坦言:首先是优质资源稀缺。其次是制度有漏洞、有弹性。第三是改革不到位。


周委员发言中讲了一个让人感慨的小故事:一位司局级的老领导 本来是极力反对女儿嫁给外国人的。但是女儿劝了他一句话。最终让这位老干部接受了女儿的做法。这句话是这样说的,她说:老爸,你将来再也不用为了你的外孙在国内上幼稚园、小学和中学而到处求人啦!


在一般人眼里,官至司局级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然而换一个领域和环境,在他能力达不到的地方,他又不得不有求于人——正可谓是“王世万家也求人”。


【啥事求人:生老病死都有的“求”】


我们经常会听到上一辈给我们的箴言:“没事别麻烦别人。”但社会现实的缩影是,我们在“中国式求人”这一现象里,或许还不只扮演过一个角色——被拒者、求人者、被求者、疏通关系者……


观察我们的周围,办事求人确实成了国人的一种“习惯”:


活得好要求人

病了,治的好,要求人

死了,烧的好,埋的好,也要求人

上好学,要求人

找工作要求人

调动工作要求人

异地迁徙、取得户籍要求人

参军要求人

职务、职称晋升要求人

......


甚至连举报贪污腐败分子也要求人。没有关系你的举报材料连看都没有人看。


可以说吃喝拉撒、生老病死都可能求人。


【谁在求人:下至布衣百姓上至高官都在求人】


不管你承不承认,当今国人,几乎家家都有一部“求人史”。


求人的主体,上至高级官员、下至布衣百姓。大有无人不求之势。


而被求的对象呢?则是在各个涉及公共利益岗位上的掌握着大大小小权利和资源的官员或者工作人员。


正是求人者求人、被求者也求人、求人者也是被求者,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蔚为壮观的中国式的求人画卷。


【“中国式求人”已成社会潜规则】


事事求人是一种“潜规则”,“潜规则”却是一种歪风邪气。


为什么要求人呢?是中国人特别贱吗?


不,不。众所周知,中国是人情社会,说到底就是求人社会。“潜规则”的滋生和蔓延有文化、传统等原因。几千年的社会组织结构与传统文化,使人情在我国社会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讲人情,本是人之常情,但当人情冲破法律与规则的钳制时,它就会成为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公平正义的负面力量。一个社会,没有了为人处世的基本规矩与尺度,潜规则大行其道也就不足为奇。


大到企业家经商置地(美其名曰“政商关系”),小到老百姓看病上学,桩桩件件,求人都能走上捷径、得到好处。甚至于,要办什么事,首先想到的不是遵守规则,而是问一句:“有熟人吗?”这种潜规则愈演愈烈,大有取代正当规则之势。行偏门再不是偷偷摸摸,而是“有本事”、值得炫耀的;走正道的倒显得“没用”。


“中国式求人”是屈服于“熟人社会”的一种无奈,大家都想从“中国式求人”中逃出来,却发现很难真正逃脱。


【是什么滋生了“中国式求人”】


一、

现在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嘛:凡是用钱能搞定的问题,那都不算问题。没错,有些问题按照法律,你是必须用钱搞定,比如罚款,比如保释。


但是,如今国人普遍热衷是用钱去搞那些本不该用钱去搞定的事。简单的说就是权钱交易。


我记得二十多年前,就有人把中国的一句老话“有钱能使鬼推磨”改成“有钱能使党推磨”,这情何以堪?


当求人牵扯可以精打细算的利益,就会变成劳资、雇佣、购买的关系。可谓是:


西天佛祖把经传,

忘尽人事字不显。

我辈若做清风客,

保你路路不过关!


“权钱交易”比制度更管用的时候,“中国式求人”自然自滋生。


二、

我这里讲个亲身故事。家里一老人家养老保险证上的姓打错了,我陪着老人家拿着身份证去乡政府要求改,工作人员却冷冰冰地说不行,非要去村里开个“你就是你”的证明。且不说这规定本身合不合理,可转身来个熟人,要求给其亲戚被弄错的名字改过来,工作人员二话不说满腔热情立马就改,“走程序”的事提都不提。


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曾说,如今办事找关系司空见惯。海信集团曾有一次为了开展一个业务,原本估计13天就能办完手续,结果办了13个月。


许多事情在中国是可以变通的,有无熟人,办事的过程不一样,办事的结果也不一样。


“熟人关系”比制度更管用的时候,“中国式求人”自然滋生。


三、

知道人这一生需要办多少证呢?我上网一查,原来早有人调查过了,说总共有80多个证,我不仅咋舌。


说到办证,这样的事其实太多了。我一个朋友办公司,一连盖了三十多个章,还没开张。真不知这是怎样的道理,也许是“证”越多代表管理越精细吧?又或许是“章”太多了,没有这么多证,那鲜红的大印没地方盖呢?


国家管理的目的就是制定一条条保障人们能合法走路、办事的程序。让大家相安无事,井然有序。然而百姓之所以办事难,难就难在其办事的时候,常常被视为“紧”的对象、“卡”的对象、约束的对象。机会的不均等、待遇的不公平造成大家一旦有事就纷纷拉关系求人。


正可谓世上本有路,设卡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过度泛滥的“设卡”问题造成“中国式求人”自然滋生。


【吾辈何时不再上下而求索?】


有多少“求人”的事情,就有多少社会不公。要办事就要“求人”,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增加了群众生活的成本,能滋生出大大小小的腐败现象。


怎样才能叫国人不求人、少求人呢?


我的心得是这样的:第一 严格监督廉政;第二 增加服务资源;此外还要赋予公民一把“尚方宝剑”,即便不求人,只要是合规合法应该办理的事项,行政部门就得给办,不办则可理直气壮地控告其渎职。如此,一个文明健康的人际关系状况,才有可能慢慢形成。


要让中国社会如何挣脱“求人”的烦恼,不仅需要政府审议讨论,全社会都应仔细反思。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