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革命之路:从野蛮生长到行业细分,视频网站告别烧钱时代

2016年06月08日 腾讯娱乐


“资本市场讲故事的过程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这个行业变化太快了,一年的时间完成了预计两到三年才能完成的蜕变……以前是得大妈者得天下,现在电视台要把年轻观众从视频网站抢回来。”


“视频网站自制综艺已经结束烧钱,但也还没到大面积盈利的地步。”


在上午刚刚结束的上海电视节“互联网时代的综艺新生态”论坛上,来自视频网站、电视台、一线社会制作公司的大佬们如是说。


2015年以来,各大视频网站规模化进军综艺自制领域,传统电视人也纷纷进入网综这一未经开垦的田园,这一态势在今年更是尤为明显。视频网站从播出下游往制作上游转化的过程中,给整个产业链带来了不少冲击与改变。


无疑,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正改变着综艺市场的生态。由腾讯视频、腾讯娱乐与上海电视节联合主办的“互联网时代的综艺新生态”论坛,就聚焦于此。论坛上,参会大佬们毫无保留、各抒己见,从资本市场讲到行业细分,从盈利模式谈回内容创作,以下是论坛精华,外界最关注、最好奇、最八卦的问题都在这儿了——



▲业界大咖探讨互联网时代的综艺新生态


现场视频☟



关键词1:烧钱


电视综艺版权费太贵,网站自起炉灶玩自制?


郑蔚(爱奇艺高级副总裁):采购(电视版权)毕竟有采购的不稳定性,同时我想各大视频网站都在重视IP全产业链开发。所以自制,拥有独立的IP,未来开发更多产业链上面的点,肯定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所以整体自制投入是不断地增加,从数量就能看出来。


自制综艺目前是盈利or亏损?


马延琨(腾讯视频综艺部总经理):我理解已经不是烧钱的阶段,没有亏损,但是也没有到大量盈利和每个节目都有暴利的阶段,差不多是这样一个水准。


郑蔚:跟Tina(马延琨)说的基本相似,这一年中各家视频网站的热度越来越高,一个好的节目cover成本,已经是能实现的目标了。


如何看待视频网站之间的白热化竞争?


郑蔚:这个竞争其实对网民来讲是好事。只有竞争,才会有更好的综艺节目的诞生。


网综热的下一站,会不会是同质化?


郑蔚:有可能,电视台的同质化竞争,不是因为创作人员的同质化思维,而是电视台收视率的绝对压力,创新需要胆魄、需要勇气,甚至试错的宽容度。到了视频网站,更多是商业的压力。资本压力、商业压力过于强大、不宽容,也会造成这种同质化、趋同的态势。


关键词2:大众审片


如何炮制爆款?


马延琨:做综艺像买彩票一样,谁也不能保证我们每一次做的综艺节目肯定能火。其实二八定律嘛,十个节目中有两个成功的就不错了,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做,就是不断地做,在做的过程找到一些自信心,找到一些摸索方向。


网综的难点和重点分别是什么?


马延琨:网综的收看过程是内容加体验的逻辑,伴随性体验是最重要的,也是大家做网络综艺最大的难点,用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技术区别实现,看什么样的数据,我觉得那都是技术层面操作的问题。节目以外你给他看的东西,可能比较重要。


互联网给综艺带来哪些变化?


郑蔚:最大的变化是你服务更年轻的人,他们的价值观、兴趣爱好、习惯和心态,包括他们更容易接受一个碎片化、更无厘头的逻辑和结构,都会对网络综艺产生很大的变化。


岑俊义:互联网还有一点,就是平等。以前我们做节目,都是领导审片,总监、主任层层审片,相对来说人数比较少。但是互联网一期节目扔出去,大众审片,人人平等,这是互联网最大的一个精神。网友给你的反馈,永远是最直接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分辨哪些东西对我们有用,哪些没用。


网综崛起给电视台带来哪些影响?


任静(东方卫视中心总监助理、《极限挑战》总导演):对我们来说刺激蛮大的。目前来看,网综一年的发展已经达到我们之前预估的两到三年的形势,包括节目的量、节目的趋势、涌现出来的团队等等。所以对整个东方卫视平台来说,顺势而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更多不是转型,是适应。与其封闭自己,不如主动出击。以前是“得大妈者得天下”,电视观众以中老年为主,现在,我们要把年轻观众拉回来。


互联网让后期制作在产业链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唐昊(上海幻维数码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在确实后期变得很重要,原因在于技术的改变、内容的改变。技术的改变造成产生巨大的素材的可能性,而户外无脚本节目的兴起,需要后期重构故事。但我想说制作不分上游和下游,这是一个完整的团队。真正起到核心作用的,仍然应该是制作人、制片人、导演。后期跟别的团队一样,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工作的。更好的是过程中怎样进行更紧密的结合。


关键词3:技术革命


技术革新对综艺内容有哪些影响?


任静: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技术改变了很多节目模式,作为“手艺人”来说,我们对这些非常敏感,我们特别希望有新的跟观众更密切的交互方式的节目出现。所以我们特别密切地投身做互联网节目,可能下一个真正爆点的节目,是在互联网综艺上。因为它的交互性能改变节目的形态。


目前最火爆的VR热,到底是新技术革命的开始,还是给资本市场讲故事?


唐昊: VR很脆弱,假设没有资本泡沫,对这个行业是有利的。但我们有一个很大的泡沫、很多的风险在,如果“猪”太多,就算来风了,该飞的也飞不起来。现在中国的虚拟现实还是需要“够格”的用户体验,如果很烂的用户体验占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会让市场崩溃。给资本讲故事,这个过程可能会摧毁这个行业,因为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所以综艺反倒应该有责任感,用专业的方式,提供更好的体验。


直播技术又会给综艺带来什么?


马延琨:最近我一直在思考这件事,就是直播和综艺的关系。现在的直播平台,其实是影响了综艺用户的时间,因为两者的内容都是偏娱乐、偏休闲、占用时间的。如果综艺不拥抱直播,可能你的时间就被占据了,所以综艺节目如何利用直播、互联网,甚至做直播形态的综艺节目,这是我们每个做综艺节目的人都要研究的,而且比较紧迫。


关键词4:综艺2.0时代


视频网站会如何挑选合作伙伴?


马延琨:总体来说我们还是看内容本身,还有团队。因为大家知道,做制作,其实还是人。所以我们会比较在意团队领袖对内容参与的深度多深;90后的占比也会成为参考维度,看团队里到底多少人是真正用互联网,而不是说了解互联网。


从电视台转型做网综,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郑蔚:视频网站的运作体系基本上是一个自己单打独挑、从头闯到尾的体系,和传统电视台这么几十年的发展比较完善的机构配备是完全不同的。在这里要做一个成熟的制作人,除了做好节目,还要学会招商,还要应对节目过程当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对所有转型的人来讲都是蛮大的挑战。


对体制内年轻电视人的转型有什么建议?


岑俊义(乐禧文化创始人、CEO,《奔跑吧兄弟》(在线观看)一二三季的总导演):认清自己,给自己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位,以及想好自己未来目标是什么,我觉得这个更重要。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市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体制,这(转型)不是规定动作。


未来的综艺市场最缺哪种人才?


任静:我最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有人说《极限挑战》是剧情化综艺1.0版本,我们在想1.5、2.0版是什么样?有两个工种我觉得必须加强,一个是制片工种,第二个是编剧。但是目前国内这两个工种非常缺,而且很难从影视行当找到借鉴。


岑俊义:我一直呼吁对综艺编剧的重视。韩国用二三十年时间发展到现在的编剧协会,那些名编剧收入、地位都很高,他们也可以创意出很牛的节目,跟导演有紧密的结合。但现在国内大都是导演一拍脑袋就出来的创意,所以品质要提高,各个工种都要提高,尤其是编剧水平要提高。


马延琨:这个市场非常欠缺对内容运作把控的制作人,尤其是需要对内容和平台都有理解力的人才,只有这类人才多起来,更多内容制作团队才会投身于内容创作上,而不会缺钱、缺方向、缺运营、缺对平台理解。编剧与制片,这两个岗位都很影响未来整个市场的发展和扩大。


【备注】


论坛主持人:


彭侃(乐正传媒董事、副总裁)


嘉宾:


任静(东方卫视中心总监助理、节目研发中心总监、《极限挑战》总导演)


岑俊义(乐禧文化创始人、CEO,《奔跑吧兄弟》一二三季的总导演)


唐昊(上海幻维数码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郑蔚(爱奇艺高级副总裁)


马延锟(腾讯视频综艺部总经理)


(整理/夭夭 图/薛健宇)




点击“阅读原文”,回顾观看综艺论坛全程内容。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