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美国巡回筹款 半年“吸金”十四万 华人倾囊相助

2016年06月05日 美国中文网


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孙中山与美国的那些事

听!赋杰讲故事



咱们上次说到,1911年从美国汇到国内支援革命的款项,这个钱是谁给的?是华人给的。孙中山在美国的华人中进行过多次演说、筹款,其中最后一次,也是最密集的一次,就是1911年秋天的全美巡回筹款。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次说走就走的“吸金”之旅。



这次筹款,1911年9月2日正式从旧金山出发,到当年年底结束,分南北两条线。


北线:孙中山和黄芸苏两个人

第一站是波特兰,之后去到西雅图,以及西北部爱达荷、犹他、怀俄明等州,到10月12日抵达丹佛。其中孙中山亲自参加的筹款到这就结束了。10月10日武昌起义,12日孙中山在丹佛的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马上就决定回国。

图为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和随行人员入住丹佛市布朗宫殿的酒店登记记录(图片来源:CRI)

孙中山本来是要取道旧金山直接回国的,但是又一想,还是先办外交,争取欧美的支持,于是经圣路易斯、芝加哥、纽约转往欧洲,然后回国。 而后面的筹款行程则是由黄芸苏继续走完。



南线两个人:张霭蕴和赵煜

去的地方就更多了。从加州出发,一路穿过美国中部的腹地,向北折向五大湖地区,再到东部的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到佛州,再从美南边境一路穿回到加州。


其实呢,“说走就走”更多说的是孙中山筹款的决心。实际上,筹款的行程是有严密计划的。


筹款的背后有一个团体。1911年7月,孙中山在旧金山成立了“中华革命军筹饷局”(因为怕美国政府找麻烦,对外称国民救济局)。


图为孙中山与筹饷局成员合影(图片来源:广东华侨史信息网)


这个机构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与黄三德领导的洪门致公堂合作的产物,结合了同盟会的革命思想和致公堂的组织动员能力。

黄芸苏、张霭蕴和赵煜都是同盟会的会员。两条线的筹款,都是由致公堂总堂事先发出告示,知会各地的堂口,务必配合。这样才能起到最大的动员效果。


图为1911年10月《丹佛日报》上刊登了一则致公总堂的中文广告(图片来源:CRI)

两路人马一共走了超过一百站,但是由于致公堂的宣传,据统计,最后有四百多个埠参与了筹款。这一方面说明在20世纪初期,华人已经在美国这么多的地方生根发芽,形成气候。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感叹,当年致公堂遍布的范围之广,动员能力之强。


筹款是怎么运作?

这里有明文规定“凡认任军饷至美金五元以上者,发回中华民国金币票双倍之数收执。民国成立之日,作为国通宝用,交纳税课,兑换实银”。“认任军饷至百元以上者,除照第一款之外,另行每百元记功一次,每千元记大功一次。民国成立后,照为国立功之例,与军士一体论功行赏。”“记大功者,于民国成立之日,可向民国政府请领一切实业优先利权。

当时筹的款,大多都是每笔五块、十块、甚至一块、两块美金这样一点一点筹进来的,相当不容易。有统计显示,平均每人出资大概是7块多。

图为中华革命军筹饷局辛亥年发出的收据

图片来源:CRI

图为筹饷局发出的金币券

图片来源:CRI

1910年代的5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20美元左右。而且当时加州的平均月收入也就是30-40元,很多华人里面穷苦的收入可能只有十几块、几块,也就是说把整月的收入都拿出来了。


而且呢,投资者少,捐者多。比如说,少于5美元的,因为不发能兑换的票据,就相当于是捐款了。而多于5美元的,很多人后来也没有真正去找国民政府要求还款,甚至还有人匿名购买,或者直接把票据销毁了。华人的热情可见一斑。


一共筹了多少呢?

根据筹饷局的账目来看,是十四万。但也有一种说法,自筹饷局成立到当年年底,全美华人一共捐资四十万。当然,按十四万算,对于当时的革命也是很大的支持了。

图为筹饷征信录(图片来源: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孙中山的筹款理念很先进,在无法获得大笔贷款的情况下,通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小额资本完成集资,干成了大事。这很像今天的“众筹”。而之所以能够成功,一方面是由于孙中山筹款过程中强大的执行力、他说服出资者的口才以及人格魅力,大家相信这位“CEO”,愿意把钱给他。另一方面,致公总堂给各地堂口发的公告,则像今天的互联网之于众筹一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那么,致公堂为什么这么支持孙中山呢?咱们下回接着聊。



往期相关链接:

孙中山的朋友圈曝光 原来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事情!

【揭秘】红龙计划始末 孙中山的美国故事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微信号: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点击左下角查看更多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