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奥兰多枪击,美国已病入膏肓,川普这味"药"能治吗?

2016年06月14日 美国中文网


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这次的事件,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美国社会在四个重要议题——控枪、同性恋、移民、宗教——上矛盾的集中爆发。……就像是击破了肌体最大的脓包,脓源源不断的流出,让人恶心,让人痛苦,让人绝望。然而,若医治得当,加以长时间的调理,身体仍有可能恢复健康;若放任不管,相当于慢慢等死;若病急乱投医,让脓液进入血管,流遍全身,只怕会死得更快。

——作者按


今天早上,官方宣布把奥兰多枪击案遇害的人数从50下调到49,因为原先公布的50人中包括枪手Omar Mateen本人也被计算在内。这样的算法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枪手罪恶滔天,就算没有在攻坚时被打死,也是人人得而诛之。而我们的心与死难者以及他们的家人同在,你又凭什么跟他们算在一起呢。

 
当然是这样。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多留意一点“他们”,少创造一些对立的“你们”,这个社会可能会更好呢?
图片来源:twitter

奥兰多同性恋酒吧的枪击之所以会发生,不仅是某一件事情出了问题,甚至不仅是某一类事情出了问题,而是多个领域、长期的、系统性的错误。

这次的事件,枪手是一个出生在纽约的二代阿富汗移民;在发动袭击前宣布效忠伊斯兰国(IS)恐怖组织;手持强力攻击型武器在人群中大规模扫射;作案目标选定同性恋人群,时间选定LGBT 骄傲月……这些因素汇集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美国社会在四个重要议题——控枪、同性恋、移民、宗教——上的矛盾的集中爆发。没有美国“梦”,只有美国“病”。而且病得不轻。
图片来源:cnn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已至此,很难有一个简单明了、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甚至有悲观论调认为,美国社会在这些议题上的矛盾,都是死结,解无可解。但是乐观来看,总还是有一些事可以做:

最容易做到的,禁止民间持有强力攻击型枪支。
在这里,作者无意鼓吹全面禁枪,这不符合美国国情,也不符合当年通过宪法修正案的精神。然而,平民持有强力攻击型枪支也和宪法所保护的持枪权相去甚远——当今的政府,若想系统性的侵害公民权益,绝非一把好枪所能抵御。而强力武器落在错误的人手中,后果只能是灾难。这类武器在社会上造成的不安定因素远大于其好处,理应禁止。
 
但是现实是,尽管有广泛的社会共识,然而即便是最温和的控枪法案在国会仍然是举步维艰。某些拥枪倡导者宣称,禁攻击武器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或第三步,总之最后一步,就是要没收所有的枪。你们的枪。这让很多人对限枪望而却步,反而蜂拥购枪,生怕今天不买,明天就不让卖了。
 
今年一月宣布控枪行政令,谈到纽敦无辜遇害的学童时,奥巴马尚有泪可洒;而半年之后,就奥兰多枪击事件发表讲话时,奥巴马看上去更多的只是疲惫和木然。在未来半年里,他能让控枪成为自己的一项政治遗产吗?他能敌得过一手遮天的全国枪支协会NRA吗?
图片来源:人民网

其次,改善倡导LGBT权益的宣传方式。
6月正值LGBT骄傲月,各地同性恋组织多有游行、庆祝等活动,枪手刻意选择此时在同性恋酒吧大开杀戒,尤为恶劣。然而在这之前,本该相安无事的LGBT群体,却屡次被媒体推上风口浪尖。

自去年最高法院同性婚姻合法化判决以来,联邦政府加大了对LGBT(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双性恋、变性者 )权益的保护——这是守法,更是尊重人权,没有错。但政府似乎没有意识到,当前社会对此的认识远未统一。前段时间,北卡和联邦政府之间关于州法律歧视LGBT的诉讼,可以视作是南方州对联邦政府不满的典型;那之后不久,司法部和教育部又共同发布了“跨性别厕所使用指南”,要全国学校允许跨性别学生依自己所认定的性别来使用公厕,而不需要按出生时的生理性别。指南一出,南方各州哗然,于是又演变成一场十余州与联邦政府之间的诉讼;华人家长们也是一番大讨论,对自家孩子会不会在厕所遭遇“异性”忧心忡忡。
 
选择如此时机发布指南,就算不是“火上浇油”,也多少有点欠妥。至少,应该更充分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允许全社会就相关议题进行理性讨论,而不是武断地推出“指南”,强行规范。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对女性化的男人上女厕所,男性化的女人上男厕所,就算不是支持,也抱着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的默许、模糊态度。然而联邦政府一纸公文,却让这成为必须辩明对错的热点问题。之前纽约的白思豪市政府也被媒体批评,花费全体纳税人26.5万美元大张旗鼓的宣传“如厕权利”。如此个宣传法,不恰当的说,有点给LGBT团体“招仇恨”。
图片来源:cbsnews

再次,改进对“本土恐怖主义”的应对方式。
动荡的家庭,不幸的婚姻,可能不正常的精神(家暴、失控等),一切听上去是那么的熟悉。这样的一个人,再加上极端的思想,获得强力枪支的便利,简直就是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
 
应对这样的“本土恐怖主义”,没有先例可循。川普有一句话说对了:“大家都得保持警惕。”但另一方面,如果恐怖主义成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那它就取得了成功。而且,单纯靠“群众的自觉”或政策执行者的“主观判断”,似乎也不太靠谱,只会导致“一家子姓莫罕默德的度假者被赶下飞机”、“说了几句阿拉伯语就被赶下飞机”之类的“误伤”越来越多。
 
从政府角度而言,对言论的监测(不是控制)尤其需要加强。不论是这次枪案,还是圣伯纳蒂诺枪案,抑或是此前多次大规模枪击案件,在这个社交媒体盛行的年代,犯案者的行为并非完全无迹可寻。他们大多言行一致,而且不刻意避讳。诚然,美国不能、也不会对自己的公民搞像苏联“老大哥”那样全方位的严密监控;如果那样的话,美国也不再是美国。但如果能采取有效措施,定位这些“问题者”,一方面限制他们得到枪支等危险品的能力;一方面给他们以所需的支持,助他们走出困境,像奥兰多枪击这样的惨剧,不会这么频繁发生。
图片来源:CNN

更难的是,在多元性和包容性之间取得平衡。
美国是鼓励文化多元的国家,但是当不同的文化出现了冲突,则需要靠包容性来解决。不论是穆斯林对同性恋的不同看法,还是任何族裔对文化传统的不同看法,都是这样。其实,很多刚来美国的亚裔都亲身经历过,比如体罚孩子触犯法律,甚至失去抚养权的事情屡屡见诸报道。在这种情况下,两种主张是否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暂且不论,多元性只能给包容性让路,否则会成为矛盾、冲突的根源。
 
然而当下,美国社会似乎有一种过于强调尊重多元性,而忽视包容性的趋势。很多移民重视“保持传统”的权利,却鲜少履行“融入”的义务。更令人担忧的是,帮助人们维权,光鲜亮丽,流芳后世;但督促人们履行义务,却容易触犯“政治正确”,费力不讨好。
图片来源:culturemap

最难的是,弥合社会分裂。
以上讨论之种种,加之对经济政策、社会福利政策、外交政策的不同意见,都构成了当前美国社会的分裂——而且在很多人看来,是前所未有的分裂。而恰恰选举季又是社会分裂最好的“放大镜”。

一场由穆斯林发动的恐袭,也许会让选战向有利川普的方向发展,毕竟他的招牌之一就是“限制穆斯林”。曾有评论指出,“目前距离川普胜选,只差一场恐怖袭击”。但是如果川普成功上位,他的限制移民政策只会令在美穆斯林更遭冷眼,乃至让其他少数族裔也一同被边缘化;他鲁莽出击伊斯兰国只会让美军陷入非对等战争的泥潭;他散播恐惧、仇恨,只会把美国引上纳粹德国的道路。

弥合社会分裂需要很多努力,而且时间漫长。但不得不说的是,当下美国最不需要的就是一个把社会分裂的口子扯得更大的新总统。美国是病了,但选川普只能是“引鸩止渴”。
图片来源:abcnews

一病源导致的疾患,治起来相对容易些,多重因素导致的疾患则是难上加难。奥兰多的枪击,就像是击破了肌体上最大的脓包,脓源源不断地流出,让人恶心,让人痛苦,让人绝望。然而,若医治得当,加以长时间的调理,身体仍有可能恢复健康;若放任不管,相当于慢慢等死;若病急乱投医,让脓液进入血管,流遍全身,只怕会死得更快。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微信号: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点击左下角查看更多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