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红楼梦里人 · 伦敦读书会《红楼梦》专题分享(一)

2016年06月08日 伦敦读书会


~首次红楼专题分享组组长:白日萌~


每个人都说,《红楼梦》是一部值得反复读的书,一部有无穷诠释空间的书。这意味着每一次进入《红楼梦》的过程都是新奇的,而每一次的探寻或许都只能窥到一角。我们就像故事里执着的盲人,带着各自最新的发现聚在一起,描摹心中的《红楼梦》。捡拾这吉光片羽,终有一日,红楼将徐徐展开,缓缓入梦。

2016年6月6日,齐聚光华书店的读书会书友们觉得自己都是宝玉。宝玉在审美上是“钗黛兼美”的,将那风流袅娜与鲜艳妩媚合在一处,而我们聆听这十几位女子的分享,更是兼了众女儿之美,不仅悦其仙姿,更赏其灵魂。

人物评析
探春


分享者:李倩

分享内容:


宝黛钗之间的爱情故事令人扼腕,而李倩对《红楼梦》的关注点并不在爱情这条线索。她认为作者曹雪芹最关心的问题是人本身,通过《红楼梦》表达了对人的价值和命运的关切。而我们读《红楼梦》时,同样也可以从社会和关系的角度来认识人。《红楼梦》作为一部鸿篇巨著,人物繁多,一共写了975个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732人,没有称谓的243人。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在大观园的底景中纷繁上演。

[清]孙温·《红楼梦》绘本

三妹妹探春是曹雪芹比较偏爱的一个人物,相对于其他十一钗来说,算是被赋予了一个较好的结局:出海远嫁。作者在给探春的判词里写道:“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按照《红楼梦》最后“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剧走向,探春远嫁未必不是一个好的归宿。
 
如果放在现代社会,聪敏的探春是CFO的不二人选。虽然写诗写不过林黛玉,但探春是提议组建诗社的人,很有组织能力。第五十六回里,王熙凤生病,让探春代理治家,她能做到公私分明,坚持原则,“兴利除宿弊”;采取了“包产到户”等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开源节流,物尽其用,地尽其力。她清楚自己的庶出身份,在“站队”时坚定地站在王夫人一边,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和判断力。她是一个合格的管家,兼有金融家的头脑与政治家的风范。
 
讨论:
作为闺阁女子,探春能有这样的经济头脑,是从哪习得的?大家有从教育的角度找出处的,林黛玉配有四个家庭教师,或许给探春配的那个老师刚好懂经济呢;有从庶出的缺陷心理来分析的,自己的生母穷酸卑微,所以更能比其他姊妹意识到金钱的重要性;但也有人补充,迎春也是庶出,为什么差距就这么大呢……结论是:聪慧这种事情,更多是天生的。



黛玉和宝钗


分享者:王云霞

分享内容:


小时候读红楼总设想自己是林黛玉,一颗玲珑剔透心,一副多愁多病身。反观宝钗,精明世故,太过俗气。后来慢慢地在黛玉身上看到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小气,爱使小性儿。比如第七回里,周瑞家的送宫花给各姊妹,黛玉看了看匣子里仅剩的那两枝花,冷笑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呀。” 弄得周瑞家的“一声也不敢言语”。而宝钗身上有更多的闪光点,他对邢夫人的穷侄女邢岫烟时常体贴接济,也送燕窝给黛玉让她熬粥补身体。

 
王云霞认为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养成及为人处世的方式,和她们的家庭背景是有关的。林黛玉幼时丧母,父亲也并不太管她。到了贾家,寄人篱下,虽然也小心谨慎,但毕竟还有读书人家培养出来的清高和孤傲。而薛宝钗自幼在有爱的环境下长大,很有安全感,母亲对她很好,哥哥薛蟠也疼爱她,只听她的的话,还经常买东西给她;长于薛家这样的一个官商家庭,对现世生活有一定的了解,能体会世道的艰难和下层人的不易。但缺点是太妥协于世道,太过自保。第二十七回里,宝钗扑蝶,无意间听到丫鬟小红与坠儿说话,事关小红与贾芸的私情。她为求自保,马上假装在找黛玉,让小红她们误以为黛玉就蹲在附近,这秘密已经被林姑娘听了去,成功将嫌隙转嫁给黛玉。而宝钗最后与宝玉的悲剧婚姻,也是她太顺从于家庭安排的结果。
[清]孙温·《红楼梦》绘本

性格养成与家庭教育
黛玉的性格养成


分享者:点点

分享内容:


点点说自己的女儿身上就有很多黛玉的特质——她捡叶子时一定不捡最大最亮的,而会选残破的,被风雨摧折的那种。所以从一方面,伤春悲秋的性格可能是天生的。另一方面,青春期的家庭教育很重要。黛玉知书达理,会察言观色,说明她幼时的母教是很好的。后来进贾府,很受贾母宠爱,宴席时经常坐在贾母旁边。贾母能这样体贴黛玉,表明了她在贾府的地位。(聪明娘补充:林黛玉刚进贾府时贾母那么喜欢她,是因为她的母亲。虽然书中没有直接描写黛玉的母亲贾敏,但是看黛玉,也能“夺其母必不凡”,想必容貌秀丽,才华出众。而贾母在刚见到林黛玉时也表达过,自己最疼爱的孩子就是黛玉的母亲、她唯一的女儿贾敏。)

青春期的阶段,黛玉得到了贾母的许多特殊照顾。第三十二回里,湘云和袭人的一席对话,透露出其他姊妹都要做的女红,唯独黛玉可以不做,因为老太太怕她劳碌着,要好生静养才好。被宠到和宝玉同样地位的黛玉,是溺爱长大的孩子,不需要周旋于关系之中,也错失了社会性能力的培养。就如第四十五回,黛玉跟宝钗说:“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时候,又无姐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可见其家庭教育在后期的缺失。
 
后来,贾母渐渐地撤出了黛玉的生活,她有了一个空窗期,本就生性敏感,又遭遇如此落差,只能转为自己内心不断地悲伤。因此,黛玉本来就是伤春悲秋的性格,青春期又没接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所以才会形成这样自苦的性格。她的性格养成对我们现在教育孩子也颇有启示:孩子的成长期,社会性教育很重要。不要让她太单边性,太关注自我和自身。
[清]孙温·《红楼梦》绘本

自我成长,家庭教育


分享者:斯涵

分享内容:


蒋勋讲《红楼梦》里说道,《红楼梦》是写给青少年的书。林黛玉进贾府也就八九岁,书中创设的也是青少年成长的真实环境,比如描写到宝玉遗精,和袭人的性经历等等,青少年会有共鸣。书中还描写这些青少年在学堂里怎么闹学,如何跟丫鬟调情,在父亲面前又是怎样战战兢兢。这些场景的描写也能帮我们回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是怎么度过的,如果我们能记起自己是怎样长大的,就更能体会孩子的心声。


《红楼梦》不做价值判断,真实地呈现人性,同时有悲悯和包容。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多样与复杂。如果我们能读懂里面的每一个角色,对进入社会也会有帮助。

“早安小姐”斯涵还分享了一部韩国电影《思悼》,与大家讨论严格礼教下的君臣父子关系,会如何扭曲孩子的成长。

讨论:
要努力跳出自己的原生家庭,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就是一面镜子,她身上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父母有时候为什么会火冒三丈,恼羞成怒,正是因为发现孩子的问题在自己身上同样存在。

关于贾政为什么那么讨厌贾宝玉,ppf给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解释:很可能是因为贾宝玉抓周时抓了胭脂水粉,贾政心下一惊,害怕这孩子有跟他一样的被美色所羁绊的毛病。详情参见赵姨娘。

青少年《红楼梦》导读
分享者:白日萌

分享内容:


小的时候看不进去《红楼梦》,时代不一样,每个时期的人关注的点是不一样的。中国古代文人以香草美人喻理想,读《红楼梦》这样的风花雪月,能排遣自己的郁郁不得志;面对这些命运凄惨的女子,他们也会产生“救风尘”的心理。而现代青年没有这种文化背景和环境,就很难进入这个情境。再者,随着女性主义抬头,我们也很难再去理解所有女孩子围着一个男孩子转这种模式。

白日萌还提出了一个让在座的妈妈们都认真思考的问题:这本书如果让孩子来读,我们怎么去引导他们?怎么解决父母和孩子在阅读《红楼梦》上的代沟问题?她不太同意蒋勋说的《红楼梦》是给青少年看的小说,因为其人物关系的复杂程度可能青少年不易接受。作为历史小说,从各个人物角色的角度传递一些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包括家规等等,是可以的。《红楼梦》中提到的游戏,包括各种各样的灯谜等等,都是白日萌的兴趣所在。她对比了《红楼梦》与国外的青春小说,发现差异还是很大。
 
讨论:
中国这一代独生子女形成了一个断层,让他们理解《红楼梦》中的众多表亲、堂亲、姻亲等复杂的亲属关系太困难。对英国的华人孩子来说,几岁开始读比较合适,他们的中文水平能否理解这部“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奇书呢。
[清]孙温·《红楼梦》绘本

分享者:ppf
分享内容:


引导孩子看《红楼梦》,完全可以把它拆成一本折子戏。越剧中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宝玉哭灵》等等,就是把它拆分成点,易于接受。文化大革命时ppf随父母去了苗寨,在闭塞的小镇上放的第一部电影就是越剧版的《红楼梦》,一共演了40天,200场,场场爆满。按理说语言不通,但是当地人都看懂了这个故事,并为其感动,静默,流泪。这是戏曲的力量,更是《红楼梦》精神的伟大。在越剧版《红楼梦》里,黛玉刚出场时满头珠翠,后来越穿越素净,减去了多余的装饰,也说明这个人物形象是越来越接近本心的,在这里戏曲也贡献了它自己独到的阐释。剧里还有一个情节是:贾政又叫宝玉去训话,黛玉帮宝玉系斗篷,说了一句:老爷叫你也不用这么害怕嘛。宝玉闻言马上定了神。即使再不敏感的孩子,看到这里也会觉得他们两个应该在一起,因为只有黛玉懂得宝玉的内心


ppf说自己如果介绍这本书给儿子看,会告诉他这里面有很多女生,我们一起选一个大家都满意的。对青少年来说,恋爱不是洪水猛兽,《红楼梦》也不是。现在的独生子女是一个个的小个体,每个家庭的居住空间也是被分割的,因而人跟人的联系、对其他人的生活形态的观察,在现代社会是被省略掉了的。如果从小有对自己亲戚之间交流的观察,再看《红楼梦》或许就很好理解。

青少年可以从《红楼梦》里学人际关系,不管作为爱情故事也好,家庭伦理也好。我们可以问问他,哪一个人物你最想做他的朋友。其实每一个人物都很有趣,比如史湘云,豪放,有魏晋之风,很天性;同样是寄人篱下的环境,但没有改变她男孩子一般的性格;她也喜欢宝玉,但没有小鸡肚肠;才情可比黛玉,治家堪比熙凤,贾母年轻时可能就是湘云的形象。由此可以慢慢引导青少年,比较开放的性格是不是对所有人都好一些。宝钗的生命力是比较凝固的,而湘云的生命力很旺盛,黛玉呢,活在自己的小宇宙,看这些人物就像看精神案例一样。父母可以把《红楼梦》中的故事讲给孩子听,问他在这个情境下,你会怎么回答这句话?就像同样是宝钗嫁祸颦儿一段,其实可以有无数种解释。

《红楼梦》版本研究
分享者:刘艳

分享内容:


小时候读红楼没想过版本和相关延伸的问题,读了张爱玲的《红楼梦魇》才开始关注版本。张爱玲在书里提到:“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
如果大家看脂批版本的《红楼梦》,能从脂砚斋详细的评语中获得许多新的信息。脂砚斋的身份还有争议,但这个人一定跟曹雪芹非常亲密。脂批里也多次提到“雪芹”,所以从这个角度,《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所著是毫无疑问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高鹗续的结尾,但其实各个版本的结尾都是不一样的。有一个版本是宝玉最后的结局是和湘云在一起,二人非常落魄。

从《红楼梦》里可以获得人生各个方面的教益,而关注版本就像打开了一个天窗。如果能找到其他版本,对比阅读,或许能看出曹雪芹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如果真的很喜欢《红楼梦》,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它,研究版本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推荐红学大家周汝昌的红学研究书籍。
 
讨论:
《红楼梦》为什么难翻译?《红楼梦》成书于清朝初期,彼时满族人依然受排斥,曹雪芹写书时有很多的暗语,很隐晦,增加翻译困难;全书只有八十回,还是抄本,没有原本;中国人讲含蓄,书中的诸多判词和诗词都意兴幽微,而英文的思维方式是很直接的,很难将这意境翻译出来。

红楼梦未完,梦里的人会再相见。

{期待第二期红楼专题分享}




感谢光华书店为红楼专场提供场地、为分享组长赠送全套《红楼梦》!


【身在英伦,中文图书、文房四宝哪里寻?唐人街光华书店:112 Shaftesbury Ave, London W1D 5EJ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