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的文玩

2016年06月07日 加拿大生活馆



这是1937年羌塘牧区的牧民,可以清楚的看出当时的手串制式和现在的几乎一样,甚至于连垫片,也都是。



西藏的农奴



1920年时的西藏贵族,仔细看看第二张照片




没错,我们现在很多的配饰纹路,都是源于藏族,尤其是下边这组“八宝”




还有现代虔诚的藏族老奶奶,也都保留下来了当时的风俗,看起来更像是个文玩人。



如果说西藏是藏传文化的发源地,那么北京则是手串工艺发扬光大的地方。

下面这张图,首先要声明的是,这位是雍正帝(真的不是乾隆),他身上也是配备着标准的文玩人的手串。看样子很像是青金石南红的隔珠,东珠的佛珠,给我们一种古香古色的感觉。



而当时清宫大部分的手串是这样的,十八子,标准的隔珠、佛头、背云、两缕“穗”,其实天下君我很喜欢这样的款式,可惜现在做的很少了。





这些珠子的设计和款式,大多数是来自于这样一群人。

切珠子的手艺人,多是过去养心殿造办处下的几大作坊留下的手艺,这个才是真正的纯手工,而且颗颗正圆规整。图中的艺人正在用切割架子做圆珠,之后还要经过手工抛光等复杂手续。



打图样,这位是在给景泰蓝打图样上色的艺人,绝对不是随便画两笔手稿就可以出来的。



搓麻绳,没有他们,再好的珠子也穿不起来。


这些人,就是成千上百年来,真正文化的传递者和继承者。而我们所做的,就是要将这些文化最大限度的复兴,变成适合自己的文玩。无论怎么创新,没有文化的底蕴,也很难成为文玩。


当然啦,有底蕴,有些东西也买不到了

佩戴天珠的农奴?



PS:别问我雍正为什么戴的是东珠而不是星月,他要是上朝大典戴串星月,这智商也做不了皇帝。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