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节,与其在家虐狗,不如上网交友 - 说说美国的Dating Apps

2016年11月11日 美国留学那点事


单身节又要到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虐狗剁手时间。


如果你在美国,28岁,单身,生活在大城市,其实想脱单方式比中国多了不少 - 数不尽的party,happyhour,bar,只要愿意出门,满眼春光。




如果真的懒得出门,还可以用各种dating app发现新大陆。


Dating apps在美国的普及率之高挺让人惊讶。感觉基本身边的单身人士都在用, 很多人还同时在用3-4个app马不停蹄地尝试。


其实仔细想想,观察下班时间女卫生间里有多少姑娘在涂涂抹抹,就知道dating app的兴盛程度略知一二了。



【1】 数不清的dating app, 哪些能突出重围?


Tinder




Tinder是dating app中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一个,很多app比如陌陌基本都是复制了Tinder。


这个12年开始的交友app四年后已遍布196 个国家,牢牢占据dating app的榜首地位。据Tinder的数据,现在每天全世界已经有14亿次的swipe, 2600万次的match。


Tinder的使用简单,向右滑屏表示喜欢,向左滑屏不喜欢。如果对方选择了喜欢,那就match上, 双方就可以直接聊天。




之前使用Tinder都是免费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就算扩张很快,业界对它的盈利能力还是有质疑。


不过随着去年高端会员模式Tinder Plus的发布,今年一季度就有1百万的付费会员,让母公司 (也是老牌交友网站match.com的母公司)业绩远超预期,它的未来似乎明朗些了。


Tinder Plus说白了,就是让你付钱给自己一个后悔的机会,  如果手一滑pass掉了一个人,结果后悔了,如果你是付费会员,就可以再回去重新选。




它的定价也是有趣,30岁以下每个月$9.99,30以上就是$19.99 了。谁要你年纪大了收入高了急着找对象呢。


Tinder刚刚又新出来了Tinder Boost算法,其实就是花钱买版面 - 让自己出现在别人选择页面的最前面。据说在澳大利和英国做测试的时候,使用Boost功能的客户平均页面浏览量是之前的10倍,match成功率也涨了3倍。


现在可以根据你想要boost几倍来选收费套餐 -




Coffee meets Bagel


这是最近很火的dating app之一,尤其是在亚洲人的圈子内。


创始人Kang三姐妹本身就很有故事,这三个年轻的韩国姑娘年轻时移居美国,一个比一个强悍,哈佛商学院,斯坦福商学院,和Parsons设计学院。


发现生活中online dating的问题之后,三姐妹放弃了高薪工作,果断移居硅谷创立了Coffee meets Bagel。


去年她们参加了美国知名的创业真人秀Shark Tank,现场拒绝了知名投资人Mark Cuban的$3000万投资,引发了大量争议,更是让coffee meets bagel一炮而红。





姑娘倒是很欣赏这三位姑娘的自信与锐气,毕竟还这么年轻, 第一次创业嘛。


创始人从自身经历的角度,将coffee meets bagel定位成‘Ladies choice' - 女性主宰找寻真爱的交友软件。 


“一般的dating app中, 只有27% 是女生发起聊天,而我们的系统可以让女生更主动,因为她们知道这些男生已经like她了”。 




一开始的设置是系统每天只发送1个最契合的match给男生,只有男生先like了才会推送给女生。


但最近他们刚调整了产品,因为在调研中发现了亘古不变的真理 - 对男人来说,永远是多多益善。



于是现在改进成了每天发20个女生给男生 (bagel),男生先决定是like还是pass,然后系统会在like的男生里面,根据契合度选择几个推送给女生。 一旦女生选择了like,那么就配对成功。


所以相对其他的dating app都是男女互相选择,这个app将最终的选择权交给了女生。




Coffee meets bagel的盈利模式现在还没有Tinder那么多样,现在基本是靠卖虚拟货币coffee bean - 用bean可以买各种数据,比如看到你跟心仪的女孩有哪些共同朋友, 自己哪些照片的likes最多。还可以有钱就使鬼推磨,让系统每天多给你推送些选择。


做dating app的创业狗还是有福利的 - 创始人们说她们三姑娘中两个未婚的都在用这个app约会着。工作生活两不误,找男友同时还能测试产品,挺好。



【2】 小众精品路线是趋势?


现在做的最大的一些dating apps都有一个鱼龙混杂的问题 -怎样的能帮助用户更精确更高效的找到合适的dates,而不是date一百个毫无兴趣的人才碰到一个靠谱的?


于是,最近这一两年,一些更小而精的dating apps横空出世并且效果不错 -


Raya 名人交友

Luxy 高收入人群

Inner Circle 欧洲人在美国

The League 常春藤校友






不明觉历的The League,是针对常青藤校友的一个App。 31岁的创始人Amanda Bradford斯坦福商学院毕业,她用了大量dating app,却发现结果很令人失望。


尤其是对比她斯坦福商学院一届有300个学生,成了40对 - 这个比例有点太惊人了,姑娘觉得一般商学院的比例估计是300个学生15对。


的确,商学院很容易成为婚介所,主要原因是双方背景相似,尤其是对职业有追求的女性,在这里可以最集中的遇到一批同样有追求,相对质量很高的男性。





所以在The League,必须要求你是常春藤盟校的毕业生,大家都有相似的背景。而个人资料都连接了LinkedIn,确保了信息的准确。


$179的年费也筛掉了一些不是认真想找另一半的人。 大量的线下活动更是提供了一个平台更高效的结识对方。



【3】 为什么美国dating app不只是约炮app?


虽然,很多人就是用来约炮...


但是,美国的dating app还是可以很靠谱的。




小编身边的朋友同事,直观感觉至少10-20% 是用dating app找到现在的稳定的男女朋友,或者已经修成正果的


这比起国内陌陌这样已经跟约炮app挂上了等号的情况,似乎还是认真了很多。


(快来姑娘说说有没有是用这些百度排名前十二的dating app找到靠谱date的!)





究其原因,一方面文化的差异让交友app在国内的起步就很难。 


中国本身就没有dating 的文化,跟陌生人见面对很多人来说还是需要心理建设。而美国人这样同时date几个人,然后再选择一个go exclusive, 在中国文化里很难被接受。


能接受开放又尊重的dating文化的人,则希望这个app是一个小而精,拥有高质量客群的组织。


但是,一个app就算限制了职业学历照片等,又怎么知道这些信息是真是假


一个App不可能在吸收用户的时候做到验证客户信息 - 没有LinkIn, Facebook这样整合了基本所有人的平台可以帮助验证,也烧不起这个钱来自己搭建。


就算资料都是真的,又怎么知道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 收入多少,家里是不是有房有车...


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人们的心态越来越趋于其他的国际大都市,dating app在国内的市场一定会被进一步打开。


Coffee meets bagel在香港的成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 上海北京已经越来越像香港,拥有大量海外教育背景,追求新鲜,对生活质量有要求的年轻人。有这样的市场,就势必会有大量的更高层次,甚至小而精的app横空出世。




----


说到底,dating app 靠谱吗?其实还真挺靠谱。 


阅尽千帆,最终停港的那个则必有过人之处。


但前提是 - 你别挑花了眼。


见了100个姑娘,当调情变成习惯,见面变成了例行公事,那dating又有什么乐趣。


快速消费时代里,适可而止的浅尝辄止,精心尽力的经营耕耘,才是dating的精髓吧。



猜你喜欢,回复单身狗获取文章:

美国网友总结出独居久了的23个特征,单身狗们中枪了吧?


倡导理性阅读,离美帝更近一步

投稿:[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