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仅此一家 中国徽州古宅"住"进美国博物馆

2017年06月27日 美国中文网


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在麻州Salem市的Peabody Essex 博物馆里矗立着一座中国古宅,叫荫余堂,这座民居于1800-1825年间(清朝嘉庆年代) 建造,被称为是全球首个也是唯一一栋从中国原原本本地搬到美国的中国古宅,带着好奇心小编走进这幢古宅一探究竟。

 荫余堂正门

屋顶保存完好的琉璃瓦

院落石阶小路

走入院中,你仿佛立刻穿梭到那个年代,让你的心也平静下来。荫余堂不仅建筑上保留着地方特色和精巧的工艺,让你能够想象到这房子之前的生活气息。


这栋典型的中国徽州建筑, 原本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黄村。黄村村民多姓黄,清朝康熙年间,黄氏第28世祖曾在汉口、上海开典当铺,是当时有名望的富商,后来回乡修建了这座有着16间卧室、四合五开间的大宅院,他希望积累的这份家业能荫及后代子孙,因此取名“荫余堂”。

荫余堂: 荫求祖荫﹐余祈富余﹐三个字里包含了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向往


荫余堂占地4300多平方英尺,有两层楼、十六个房间,整个工程共花了七年时间。

荫余堂先后居住过8代黄家子孙,通常三世同堂。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这座热闹了200多年的老宅院才不再有人居住,黄家便产生了将荫余堂拍卖或拆除的想法。

1996 年,而正当第三十四代的黄氏子孙决定将闲置的荫余堂出售时,Peabody Essex博物馆的收藏负责人之一 Nancy Berliner恰巧在徽州旅行, 她看到老建筑无人居住,构思精巧,被这古香古色的村落打动,而且它也不是政府的保护单位,等待它的只有在村镇改造中被拆毁这一条路。于是,她想是否能将这个极具文化和历史气息的古建筑介绍到美国。


其实,在当时,除了荫余堂,还有很多民宅面临同样被拆除的命运。 历时一年多的时间,Nancy Berliner先从1000多座老房子中选出600座,又从600座里选出60座,再选出6座。最后从这6中取1选定了荫余堂。

Peabody Essex博物馆中国与东亚艺术部主任策展人王伊悠告诉我,当初有这个想法的初衷,并不是想买卖文物,而是希望能让美国人感受到真正中国老建筑之美。


在中美两方的合作下,黄山市与 Peabody Essex 博物馆签定文化交流计划。

正厅


异地重建比盖新房子难多了,拆除工作整整持续了两个多月,主要的部件都进行编号,并记录原有的组成方式。荫余堂被拆成许多标有号码的构件,共计40个集装箱运到麻州Salem市的Peabody Essex 博物馆重建, 并于2003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

拆下来的结构部件数量庞大,这其中不仅包括700个木件、9000多块砖瓦、石料等建筑材料,还包括了当时屋内摆放的家具、生活用品,甚至连同院墙、门口铺设的麻石路板也一并搬到了美国,1997年11月底荫余堂拆散装船,1998年2月漂洋过海全部运抵波士顿港口。


而在Salem市的Peabody Essex博物馆这边,为了安置荫余堂,扩宽了马路,以便运输车辆畅行无阻;在馆内,又腾出一大片空地给荫余堂,并将荫余堂展区与主楼相联,以方便人们参观。


另外 ,在拆卸荫余堂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发现了黄家主人上世纪二十年代在上海经商时与家里的通信,也找到屋主的日记、杂记等各种文物。工人还在地板夹缝,墙角等处发现清朝末年女人的发簪和贴有清国邮票的信封,这些文物在当今的都价值不菲。


我们尽可能地保留了荫余堂在中国历经多年遗留的所有信息。这对不同国家的人来说都是一个足够奇特的建筑。我们不仅保护了房子的建筑材料,里面的物品,再一个就是里面人的故事,对历史的一个保护。荫余堂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它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精神状态,物质世界和生活方式。

餐桌

卧室

晾衣架

厨房灶台

鱼池

有着时代气息的暖壶、钟表、烛台

对联

油灯

放着鸡蛋的菜篮子

海报

蓑衣


黄氏后人将荫余堂转让给美国博物馆,没有接受大笔酬金,只象征性地得到政府补贴。他们认为荫余堂能够在美国得到重建和永久保存,也是尊重祖先福荫后代的本意。

结语

在美国博物馆展出的中国文物古迹有不少,荫余堂可以说是美中文化合作的一个典范。


对于在美华人来说,看到这些文物更像是寻找到自己的根,不仅可以让他们了解自己原生文明的发展程,甚至会促使他们去学习文明的发展史,在了解和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对于文化的认同。


同时对于其他族裔的观众来说,除了满足猎奇的心态,也让他们了解中国历史,并由古及今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这对于推动美中交流,增进美国对中国的了解具有积极作用。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微信号: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