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老师收入不高,为什么大批海归却很努力成为高校老师?

2017年11月24日 美国留学那点事


文/学术中国

微信号:xueshuzhongguo


有一则新闻:有人为了孩子出国,卖掉了房子,花了200万出国留学,回国了,一个月薪水3000。就有人说,200万放银行,利息一个月也不止3000。5月份一位教授的工资条刷爆朋友圈,关于高校教师的收入话题引发热议,关于海归回国的发展和教师的收入问题,你是怎么看的呢?



这里是中国青年报的相关报道的内容和知乎网站的回答,分享给大家。


发展好,收入高

作者:塞冬


三年前,有一次从北京飞回老家,在老家机场到市区的大巴上,我旁边坐了一位30多岁的精瘦男子,手里拎着一袋橘子。精瘦男子很热情地跟我打招呼:“要不要尝尝这橘子。”我想陌生人的东西不敢随便吃,连忙摆手说:“谢谢,不用了。”这位精瘦男子继续热情地问我:“你也是这班北京的飞机?”我觉得这人这么自来熟,想必有鬼,不客气的答了句:“是呀。”


精瘦男继续问我住在北京哪里,我大致说了个范围,不敢说细。


精瘦男很惊讶的说:“太巧了,我和你住得蛮近。”


我有点好奇,问他住哪儿。


精瘦男一脸真诚的笑容:“我住清华。”


我心想,这该不是个骗子吧。。。


我继续问他: “你是清华老师?”


精瘦男说: “是呀是呀,今天我刚回国,从北京转机回老家。”


然后精瘦男就很热情地自我介绍起来。


我假装玩手机,登上清华官网查了下。


居然,还真是清华老师...


看了看官网上的个人主页,被华丽的简历吓到:


美国顶级名校博士、博后,生命科学专业,一篇Science,两篇Cell,正研,青年千人计划...


官网上的照片也完全对得上。


刹那间顿觉自己狗眼看人低,人家可能是真热情,对陌生人没戒心。


后来,我跟这位刚踏上祖国大陆的清华老师聊了一路。


他说,现在国内科研投入那叫一个高,他所需要的一台实验设备,在他以前所在的美国某名校,全系只有一台,而清华每个实验都有。而且他刚回国就带三个博士,有人手能开展许多研究。听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总的来说就是各方面比起他原来所在的美国某名校好多了。


至于个人待遇,他说工资比起美国没有降低,但小孩能上清华附小,而且清华承诺以每平米1万3卖给他一套五道口北面一公里的130平三居。虽然是校产房无法转让,但相比起市价10万的商品房还是实惠了太多。


过去几年自己认识的一些好友也从米帝名校回国找了教职。


按照他们的说法:“待在美国憋paper提升自己简历的速度,赶不上国内名校门槛提升的速度,所以要及早回来占坑。


愈发不“清贫”的工资、相对灵活自由的工作环境、部分高校的住房和子女入学福利,国内产业提升对高校横向课题的需求,这些都是现实的物质吸引。


十年前许多澳洲、香港博士都能进清华北大当老师。而现如今一些内陆地区的985/211对海归的学术产出要求都在火箭般地提高


过去几年,无论是论文数、引用数,还是nature指数等高端指标,中国高校的排名都在大踏步前进。也很好地说明了如今新进青年教师学术能力的飞速进步。


总之,大学青年老师门槛的提高,学术产出的增加,都反映如今高校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是大大提高了。


大学老师收入性价比高

作者 | 线粒体夏娃


不能光看收入,要看支出。


我表妹在上海做新媒体,一个月收入三万花得精光。工作5年没存款。我在成都的高校,一个月7千能剩4.5千。


我妹妹在上海自己租一套一,房租8千包物管不包水电气网。我住学校里面的教师公寓,一个月物管费70,停车费5元。水电气网一百左右。


我妹妹买衣服不能买800以下的。因为公司人都这么穿,而且见客户也要代表公司形象。当然,穿的漂亮对提高自己的自信也很有帮助。化妆是必须的,家里面18支口红四瓶粉底各种刷子铺了一桌子。两个苹果手机,每天照各种日本料理泰国菜。(即是她的职业需求也是她的生活品质要求)一个月吃饭要吃五六千,随时有应酬


我买衣服很少买300以上的。干净整洁素雅是我的职业要求。穿的太花哨我也不喜欢。优衣库的衣服我都嫌性价比不高。我买衣服的风格和优衣库差不多,基本淘宝。春娟面霜是我的过冬装备。因为我懒,嫌麻烦不化妆。


因为同事之间没有攀比的环境,大家基本上都这么过或者赞同这么过。大多数同事用的包都是外出开学术会议时发的。很久前手机就是荣耀,现在换手机也一直用华为,觉得好用的很,哪儿都好。食堂补助套餐2元一顿两荤两素一汤。非补助套餐4元到15元不等。一个月如果不算应酬,光是日常吃饭,500可能都吃不到。


我妹妹没有结婚,因为没有买房子,可预见的将来也买不起房子,但她喜欢上海,喜欢在大都市前沿的感觉,舍不得离开。我参加工作就遇到单位集资建房,2600一个平方。


因为我妹妹没有房子,所以下面这个问题对她来说就是死结了。我所有的同事都不需要担心社会上打破头的孩子教育的问题。附幼到附中一条龙。只需要交生活费和一点点书本费


工作强度我妹妹比我大很多,经常加班,半夜下班是常事。非常辛苦。她爱她的工作,她就是学这个的专业对口,她的能力也很受业内认可公司很珍视她。我准点上班早睡早起。一年两次至少度假是雷打不动的,毕竟寒暑假时间那么长。


还有职业认同感,我妹经常觉得工作强度大觉得老板是法西斯客户是傻逼,时而觉得自己是时代先锋,时而觉得自己明天就会被淘汰,心态很波动。

地方高校的分房福利太诱人

作者 | 一剑飘


坐标西安,下列所述不完全是亲身经历,有些只是道听途说。


1. 大部分学校有分房,均价3k-4k的样子。在南京某双非学校也有分房,10k一平。所以平均算下来应该是市场价的1/3。所以买房这一块就能省下来大几十万。再加上入职的安家费,所以大部分人都能小成本或者零成本安家。


2. 高校一般都有附属的幼儿园和中小学,质量也不会差。在教育这一块一个孩子就能省十几万到小几十万。


3工资确实不高,西安高校的讲师好点的能有8k,差点的也有6k左右(除去五险一金拿到手的)。但是考虑到一周两节课的代课时间,时薪其实还蛮高的。其他的比如拿到基金,发了论文等等还有额外收入。研究方向和产业相关度高的,还可以在外面做兼职赚外快(国家已经明确出台政策,支持高校教师在校外合理兼职)。


4. 自由度高,不用坐班。这点确实和大部分行业不同。除了上课时间,其他时间都是自由的,可以更加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工作。(我很讨厌打卡制度...)


5. 带薪寒暑假。


6. 职业成长性很少出现贬值,这一点对标私企还是有优势的。(有种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感觉…)


关于去当大学老师

一些朋友也有不同意见

👇


一、首先是情结问题


很多人就是喜欢当老师,喜欢这份感觉,教师情节严重,这个就真的无可救药了,而大学老师无疑是教育行业中的最高端职位,所以很多人也就是不断苦读来大学谋一份职。还有部分人是在大学时间太久了,本硕博十来年,有人还做了博后,实在是喜欢大学的环境,这个就不需要解释了。小编本人原来在国企上班,烟草行业,待遇很不错,但是企业就是企业,人就是大机器的螺丝钉,没有透气的时候,另外人员的素质也很差,所以在企业待着就是一条搁浅的鱼。所以后来坚决不再进企业。


女孩子们尤其喜欢老师的工作,工作稳定、体面、受人尊敬、压力相对小,工作环境单纯,有更多时间照顾家庭和孩子,所以女教师也是婚恋市场上的优胜者。说句实话,可能天下再也找不到比大学教师职位更适合女孩子的。


二、时间相对企业来说要自由的多


1. 上下班的时间限制


教师工作属于脑力劳动者,从管理学角度思考,是结果导向的考核方式,不可能采用过程考核,所以教师们一般不需要打卡上班,不需要坐班,在完成规定的工作量的以后,就可以相对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时间,所以很多读书的朋友会觉得见不到老师。其实在课程之外,理工科的教师会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放到实验室,而文科教师可能就窝在家里或者图书馆写东西了。但是这些工作没有人规定你必须你点到,几点可以下班,所以在北上广深等深受交通之苦的上班族就会羡慕本城市的老师,不用交通高峰挤在地铁和公交车上,这也是一种隐形的福利吧。你可以用这段时间接送孩子上下学,也可以陪老人住院,而不需要跟领导去请假。


有网友说自己辞职前平均每天上六节课,另外系里还有所谓的助课等乱七八糟的任务。比现在朝九晚五的生活忙多了。可能说的也是一种事实。


2. 假期相对宽松


一般大学的寒暑假加起来大概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这是老师们最惬意的时光,如果不是特别着急的课题申报或者紧急情况,都会比企业休息的时间更久,老师们也会利用暑假出国游或者自驾等长线旅游。过年假期更可以休息到十五之后准备上班。


在排课方面,有些老师可以做到一学年里面,第一个学期多排课,第二个学期不排课,只要把必要的工足量完成就可以,所以你会有可能半年见不到某位老师。


三、收入也只是相对低


其实大学教师的收入低也是是相对的,一般来说全国的高校是三种类型,最牛的是985系列等教育部直属高校,这类学校的工资标准一般在全国都差别不大,教育部直属高校大概100多所,包括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都是一个工资标准,你会发现北上广等大学老师的收入确实相对本城市的白领收入较低,比如在一线城市,工作五年以上的白领,硕士毕业这种,大多会在25万的年收入,工作十年基本上是35万左右的收入,这个是普遍的一般收入水平,就会比同级的教师同学高不少。


但是在武汉、西安、成都等广大的二三线城市,外在职场的收入相对一线城市要低,和大学相比,教师不比外面的白领收入低多少,所以综合考虑时间投入等因素之后,你会发现二三线的大学老师,即使是青椒,收入也并不低,而且大学大多都有宿舍可以住,食堂可以吃,未来还有分房子的可能。所以综合考虑,拉长时间来看,还是份很不错的工作。


知乎作者Qing ZHU的回答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Institute of Cross-Process and Control 实验室高级执行人。211综合师范类大学,研究2型高等学校。本人属研究型教师。


我一直在法国受大学高等教育,学士、硕士、博士均法国毕业,现在正在挂名做院士的博士后,讲师。


2011年入职给的待遇:

1. 讲师一级。这个必须说一下,虽然没有给我副教授,我那时候才是博士毕业,所以给我一级讲师,我自己都觉得还没有干什么成绩呢,就给这个。工资+津贴=6300


2. 房子180平方米一套,没有产权的房子。给我安家费+引进费用折扣后,我交了8万多块钱,送了一个车位(7万一个)。


3. 科学研究启动经费(30万),全部被收回了,因为我刚入职4个月就中了一个省部重点项目,结果钱就被学校收回了。一分没花。


2011-2014年间争取的费用及待遇:

1. 一项国家重大项目,首席。一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13115计划重大专项,主持。其他省部项目3项,主持。1项企业横向,主持。总到账资本610万,配套61万(10%)。按照国家相关与学校规定,我开题10%,结题5%。所以我个人在3个半年间应该从科研中获得国家比例奖励90万。现在还没有完全结题完。2015财政年度获立240万。这部分应该是对教师奖励最大的部分了。


2. 引进长江讲座教授一名,是我外国导师的香港朋友,结果还叫我说动了,来了。学校给了80万启动,分了30万给我支配。


3. 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学术团队,学校给了400平方米的房屋。我组织了一下去报重点实验室,结果学校的2012年就过了,年日常经费15万,2014年省级过了,年35万。但是学术组织要花钱,所以反倒还要自己找项目来添这个坑。但是学术成果一下上去了。


4. 学术成果。4年15篇SSCI/SCI,一篇5000-20000不等,拿了点奖励。实验室40多篇,跟着的老师们也分的很开心。


总流水账:
总计腰包:
(工资)6300*12=75600
(房子)模拟产权4500元/平方米*180=810000
810000-80000(实交)+70000(送的车位)=800000
摊到每年800000/30(我还有30年退休)=26666.66
(科研)900000/4=225000
(奖励)15*5000/4=-18750
(年终)40000
-------------------------------------------总:386016,38万。


其他支配:30+15=45万(公共支出)还不太够,一年还需要我个人垫一点不能支出的部分,比如学生想要个平板或者博士去日本开个会想顺便玩玩,但是应该的。


我个人觉得,我还没有带MBA课程,也没有积极上远程学院给排的社会课程。收入已经相当好了,对我一个刚接近30岁的人来说。大家可能觉得你为什么那么多项目哇?因为不认真做工作,怎么可能中项目,国家招标、是否可以中项目最根本还是看你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说服国家认为你的工作很重要,并且切实回报国家。一个学校收入差距可以很大,因为有人就想来当教书的复读机,而国家现在只需要能创新的人。努力改变适应,才是优越生活和社会回馈的基础。


四、福利和机会还是有的

1、孩子上学升学。高校的附属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般都是很不错的。综合认为一个好的学校价值50-100万(想想北京的学区房从2年前的6万到今年的16万,不过是两年的时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一个好学校的学位价值可能几百万,而且是可以从附属幼儿园一直到高中,这种学校家属的直升校是非常确定的福利。你不需要买老破小的学区房,不需要求爷爷告奶奶递条子,你所在的大学会帮你解决一切。


2. 一般的学校,尤其是二三线城市,有新校区的大学都给老师在园子内分一套小公寓(有的只是使用权,有的有产权)即使在北京上海,没有房子分,但是刚毕业的青椒宿舍一般还是有的,宿舍配食堂,绝好的福利。如果住在学校里面,还有花园和体育场可以使用,比如羽毛球馆、游泳馆这些设施在学校外面是很贵的消费。


3. 理工科老师的项目,不解释


很多人说大学老师并不穷,可能说的就是理工科的老师,这些老师有技术,有的有专利,可以对接横向课题,或者自己开公司,有的教师同时在研项目。经费可以达到5000万以上,团队上百人,这就不是简单的单打独斗概念,公司化运作科研,作为主要领导的教师肯定收入不菲,但是这种人的比例太低,集中在应用型的理工科专业里面。这就给外人一个假象,以为名校教师都收入高,其实很多人文学科教师收入也就跟复旦大学一样的收入水平,这才是大部分生活的真相。


4. 评审论文、评审项目、出去讲座都是要给钱的。。。


这些确实可以有,甚至还有研究生指导费等等。


5. 大学里饭很便宜,不愿意做,一天三顿都可以带着老婆孩子在食堂吃。


6.大学老师越老越值钱:35岁前的青椒可能确实拮据一点。评上正高、杰青后是巅峰。60岁退休后仍然可以写书、带学生。当码农可能早就被卸磨杀驴了


7. 可以经常出国。学术大牛经常飞来飞去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还可以申请访问学者,可以在留学基金委申请一年的海外访学,机票和基本生活费都有,甚至可以带孩子过去读一年书,无论是幼儿园还是中小学都可以,那孩子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了。其他职业目前来说,没有这种便利和机会。


8. Most important!受人尊重。中国在文革之后,知识分子的地位越来越高。大学教授是最受人尊重的职业,没有之一。每天在相对单纯很多的大学校园里教书育人,和年轻的学生们在一起,心态年轻。


当然也有反对意见 

👇


非升即走压力大


反对某高票答案,不是拿某个亲戚说事,就是拿某个城市或生物化学专业说事的,举的例子也都是0几年扩招时期入职的老教师,很明显没有这两年才入职的青椒存在。


既然你们拿特定城市和人群说事,那么我就说说我自己和同学的情况。机电相关专业博士,2014到2015毕业全班同学约20个,去高校的只有3个,其他全去了电子科技集团底下的所以及华为等企业,起薪收入是高校同学的3倍,增长空间更是碾压。很多同学同时手握高校和企业offer,最后毫不迟疑去了企业。


所以,我们专业根本不存在题主所谓的打破头进去的情况,起码我现在工作的系目前就招不到机电(男)博士。来面试的一看待遇就走了。


现在,工科博士毕业愿意进高校的,要么是潜力足够进青千的,要么是对科研有执念的,要么是家里不差钱的(有个有钱老公)。


你问我为什么,那我只能说,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坑了多少人?


你们看到的,都是0几年扩招进来的老教师,高校扩招顺带着缺老师,那时候是个博士硕士就能进来当老师,有编制制度上还不能解聘。2017年你再试试?别再误导新人了。


最后,我再反对一下题目本身,“硬要往里挤”这句话。事实上,我身边真心想进高校的同学都进高校了,只是能不能进到心目中学校的问题。包括生物化学专业。没看他们挤得多痛苦,反而是手握offer需要做决定过穷日子的时候决定的很痛苦.....


专业不好只好进高校


说点悲观的,往高校挤的海归博士,基本都来自于不好找工作的专业。


没见过cs专业的博士挤着去高校的。不过还真认识一CS博士去了高校拿着比业界低很多的工资,但人家是为了蹭服务器和语音数据的,这大概是几百万的资源。据说数据已经用好了,然后准备跳槽去创业了。


青千领头的各种人才计划,年薪40w+的的确不在少数。但是考虑到读完博士的时间成本,一个本科或者硕士生直接工作,摸爬滚打多年,稍稍有些能力的,工资也不会低于40w+。


至于隐形福利,的确是考虑的一部分,比如师范类学校旗下的附小附中,福利是几百万级别的学区房。但也不是所有高校都有这样的配置。


科研经费是不少,可现在能捞出来进自己腰包的,多多少少也不是一般人了。报销还分严格等级的,一般的教授出差也只给报经济舱。这如果也算福利,不说啥了。


科研各种累就不说了。老教授当然功成名就或者闲云野鹤了。青年教师谁有寒暑假周末陪家人的。


至于211学校,不考察科研指标,教教课就能混日子的职位现在(注意是现在,几年前还有大量这样位置我还相信)还真有么?有的话,请介绍给我!


毛主席教导我们  

还是要客观一点看问题

作者 | Spontaneous


有些答主在那里胡乱臆想高校老师收入多高多高,福利多好多好,实在看不下去了。


高校收入是高,但是那是顶层大佬们的事。底层青椒和顶层长江,差距是巨大的。我们学校,某末流985,一个长江光是一年的岗位津贴一项,就是一个青椒综合年收入的五倍。


至于福利,在子女入学,就医方面,确实有福利。但是有些说分房就过分了。现在能分房的学校几乎没有了。以我们这个末流985为例,十年前,青椒是可以分的。现在? 只有青千学校才给你房子。这就是贫富差距。


还有人说的寒暑假,简直是做梦。寒暑假是你想放就放的?大老板不放假,能敢给自己放假?我们这边,暑假也就放两周。而且,最关键的是,科研压力辣么大,天天都忧心忡忡,放假也没心思玩的。


要说好处,社会地位确实算一方面,不过能换成多少钱,就要看你本事了。讲一个故事,我师兄刚留校青椒的时候,租了我们大老板在学校的房子住,搬家的时候,在楼下被一个老大爷拦住了,上来就问他有没有对象,想介绍给他女儿。可以看出来高校老师在婚恋市场有多受欢迎。我想说的是,在所谓的社会地位方面,高校青椒,最大的优势就是找对象。年轻没有背景的青椒,如果想把你的隐形优势变现,就要好好利用自己高校教师的身份,找一个家庭条件好一点的老婆。我们学校也很多开着豪车潇洒自在搞科研的青年老师,他们要不本身就是富二代,要不找了一个富二代老婆。而且,相信我,你有钱的时候搞科研,和你没钱的时候搞科研,那心态,那对科研的态度,真的是天壤之别。你有钱的时候,科研=用国家的钱做自己喜欢的事,论文,基金那都是顺便的事;你没钱的时候,科研=发论文拿奖励+申基金拿提成+push学生给你赚钱。


相关阅读:

◈  泰晤士:2017年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排行榜!

◈  牛津大学教授:别再早睡早起了,这是错误的!




倡导理性阅读,离美帝更近一步

投稿:[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