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观察 | 张家卫硅谷百日散记(五十三)硅谷社群中间的AI主题——“一份智能,一份人工”

2017年11月22日 北美报告


加拿大头条(微信ID:canadanews)编辑

再智能的东西,也要付出同样的人工才可以拥有

\/


【加拿大头条(Canadanews)张家卫教授撰写】如果你Google一下“硅谷的图片”,排在第一张的永远是那一副:一个醒目的“SIILCON VALLEY”大箭头,指向一堆密密麻麻、大大小小,并标有五颜六色Logo的高科技公司图谱,其中含义“牛”!如果我们把这个公司图谱,替换成硅谷的大大小小、或著名或不著名的社团组织图谱,则这幅图谱依然成立并且一样漂亮,其中含义需要换个词——“火”......



说句心里话,在硅谷我是个外来人,真正接触的社团组织非常少,本来应该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是由于我是研究小众模式和小众众筹的,其中重要的一个靶向目标就是社团组织的利与弊,因此对于协会类的发起和运作机理非常明白,其中利弊自然了然如胸,而且几乎世界上的协会类组织,不管怎样变,基本上是一个套路,其中又尤以我们中国人创办的协会,特别是海外协会,更具有千篇一律的作风,发起简单,持续很难,好多到最后就只剩下一个名字和会长、秘书长的头衔。

前些日子,我写了“硅谷食堂”,其中原因一是缘分,再就是其运作方法和理念与我推崇的小众众筹语境极其相似,而且主要发起人Alan提出的自经济方法论,更具有进步意义和硅谷意义。因此,就盼望参加一次硅谷食堂的活动,希望可以实地领略一下“硅谷食堂”的魅力。

“硅谷食堂”每月会有一次叫做“家宴聚会”的活动,通俗点就是“食堂”的部分股东聚聚,然后以筛选背书的方式邀请一些准家人(有想法加入“食堂”但尚在考察期的人)和部分靠谱朋友,再就是邀请主题分享嘉宾一起来参加,找个合作的餐馆大家“撮一顿”、“聊一场”,费用方法是成本价AA制,大家互不相欠。用“硅谷食堂”的话说,就是“节点”和“分岔”的道理。11月的分享主题是“AI”,选择的餐馆是位于Sunnyvale的Chef Yu餐馆,一个大包间。晚上7点我到达的时候,已经非常热闹,大家都在互相交换名片,刷微信互加好友,放眼一看,4桌,来了40多人,比我想象的多了至少2桌。



私密性差些,但是也许这就是“食堂”就餐的特色,符合“硅谷食堂”奉行的无限次链接其他圈层,永远做金字塔的底部,聚沙成塔,成就他人的自经济方法论社群理念。观察了下,参加“家宴聚会”的客人除了“食堂”股东之外,有准股东,有硅谷食堂群组中的群友、有其他社群的慕名参与者,行业背景分布有投资人、创业者、金融、法律和地产服务者、教授学者、企业家、其他社群领袖等,年龄分布以中青年为主......

今晚“家宴聚会”的主题是AI,因此邀请的分享嘉宾一是由来自斯坦福大学AI Lab的王波博士分享他们正在进行的最新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二是由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周牧博士后分享AI在现有医疗图像分析领域的应用前景;三是由Google广告部郝俊敏组长分享AI的现状应用以及未来趋势;四是由来自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院(SRI)的Jenny huang博士分享了SRI International的历史和成就,并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的中国合作方向。

由于是“家宴聚会”的形式,人又较多,因此分享嘉宾只能站在四桌的中间位置分享,而且每人的时间仅仅是10-15分钟,因此每个人都没有办法展开叙述。不过,讲者很认真,听者也基本都很认真,因此还是颇受启发。其中金句我记录几段,分享于此:

1,把机器人和AI视觉结合起来,比如教机器人做蛋炒饭,这是一个极具里程碑意义的研究;

2,延续AlphaGo的研究,如何做出最佳的决策,比如机器人跌倒了可以自己再站起来,这是较之AlphaGo还要难的一项研究;

3,人类单细胞的测序研究,是美国政府和Facebook投资,较之以前多细胞测序更复杂而更需要AI支持;

4,未来不是AI代替医生,而是使用AI的医生代替不使用AI的医生;

5,全世界的大学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仅为1-3%,而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院(SRI)的使命就是填补这个空白;SRI目前致力于与中国的项目合作,帮助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成功;

6,SRI研究的全世界第一个机器人摩托车手,今年底或者明年初将与真正的摩托车手比赛,这将会比肩AlphaGo的轰动;

7,农业革命解决了吃饭问题,工业革命解决了力气问题;信息革命解决了信息传递问题,AI就是解决了决策问题,即为人类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解放了人的时间,去做更多更有意思的事情,这是AI问题的关键;

很多人总是问“一个本身并不赚钱的平台有什么存在的意义?”或者“既然平台不赚钱,为什么还总讲股东的奉献精神,这不就是一种耍流氓的行为吗?”这样的问题,问者相信绝无恶意,其中原因一是并未真的了解“硅谷食堂”这种小众的模式,二是问者倾向于一份投入便有一份产出的商业利润道理,而并不倾向于“价值投资”的逻辑,无可厚非。我常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Alan作为“硅谷食堂”的主要发起人,活动期间一直是跑前跑后,兼顾招呼客人,没有一点社团领袖的架子。参加“家宴聚会”的股东发起人分坐各桌,招呼大家,也是彬彬有礼,其情融融。主持人是主要股东发起人之一的潘海心会计师,前些天因为转发了我写的“硅谷食堂”散记,误被人称为“硅谷食堂”的“潘教授”,今天见到我就说“沾了张教授的光!”我说:“其实是我沾了你的光,才让那么多人知道我写的硅谷食堂”。后来大家戏称,应该再写一个“潘教授遇见张教授”,我刚才看了下因为“晚宴聚会”特别建立的封闭群以及他们为此而进行的调侃,既然他们称“潘教授”是“招财猫”,我觉得是不是应该叫“招财猫遇见大灰熊”来的更加俏皮和有想象力一些......



这就是强调“平等、开放和多中心化”股东发起人社群理念的魅力所在,语境相同,便因此显得亲近和自然很多。不管是慕名而来要交投名状的北京“流金岁月”,还是下月将要分享的主题嘉宾“智能网联汽车”,还有相交已久的诸如“硅谷老七”领导的其他清华圈层,互相捧场,人人皆是主人的“主人”气氛浓厚。

“食堂”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也是湾区华人创业协会创会会长的吴阳博士恰好坐在我的边上,我说:“硅谷食堂的理念非常好,关键也是有你们这些发起人牛人股东的支持!”吴博士说:“股东发起人很重要,Alan付出的最多,做的也最多,更重要,我们非常支持他!”这是我们对话中间非常自然的一段,但这恰恰就是“中国式众筹”模式的精髓所在,主要发起人Alan获得的感恩和尊重,正是Alan的价值所在,也是“硅谷食堂”的价值所在。

因此想起今天另外一句有关AI的话,作为散记的结尾:“一份智能,一份人工!”这同样是一位年轻的Google工程师跟我讲的话,意思就是说:再智能的东西,也要付出同样的人工才可以拥有!因此,人的力量和智慧是无法被机器完全取代的,至少在可见到的未来。社群也是如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周马连

出品:加拿大头条
微信ID: Canadanews





欢迎来稿

[email protected]

广告合作

[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