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越开越多,优质国际教育师资紧缺|瑞德国际教育

2017年11月16日 瑞德国际教育




“一个学期换了3个外教,也是醉了”。一位学生家长在朋友圈里的抱怨引起了不少共鸣。随着近年来国际学校、双语学校的增加,师资是否过关也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优质国际教育师资紧缺



对不少家长来说,俗称的“国际学校”不仅指专门招生外籍学生的传统国际学校,还包括招收中国学生的国际化双语学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有100多所国际学校(含双语学校),其中高中阶段的国际课程数量较多,如果加上各个国际/双语幼儿园的话,这一数字更大。家长对于国际化优质教育的热情也居高不下。


  那么,问题来了,学校一所所地开,优秀师资够用吗?


  在国际教育学硕士资格证项目发布会上,50余名国际学校小组、国际课程教师以及诸多教育专家围绕国际教育师资的教学水平问题展开了探讨。


  位于浦东世纪公园附近的一所国际双语幼儿园园长说,从事国际教育多年,教师的流动性一直是件头疼事。“好在去年我们外教一个都没有走。”


     截至2016年底,中国的国际学校已达到739所,民办国际学校数量增长迅速,2015-2016年就增加了近150所,预计到2020年,我国在校就读国际课程的学生将达到45万余人。快速发展的国际学校形成对国际课程教师的巨大需求缺口,精通国际课程的国际化教学管理人员更是炙手可热。但在我国,国际教师培养领域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目前,仅有一所高等院校开设国际教师培养专业,但远不能满足需求。


    有些比较成熟的国际学校已建立了相当成熟的教师培训体系与梯队,但有些新学校则明显缺乏经验,“比如马上就要开化学课程了,但学校连每周排几节课合适、老师在哪里,这种最基础的问题都没有方向。”


  “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优质国际教育师资紧缺,这已经成为目前许多国际化学校校方共同的心头大患。”


 

“重用不重养”是重要原因



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不少业内专家坦言,教师团队意识较弱,学校人才培养意识较弱,重用不重养是重要原因之一。国际学校越开越多,师资缺口加大。


  目前国际学校的师资,一般由外籍教师、海归和本土中籍教师构成。不同教师成长路径不同,比如外籍教师对课程体系语言比较了解,但对中国学生的背景并不了解。在文化背景、交流方式上与中国学生有差异,需要融合;而海归在专业背景和语言上一般都比较出色,但缺少系统化的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需要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培训学习;本土中籍教师一般来自师范学校毕业,对学生的背景比较了解,但在教学方式上可能更习惯传统模式,需要进行改变。


 

 

希望有更深入系统的培训方案




     对于招聘来的专业课教师,会根据教育经验年数给予相应补贴,激励更多有教育从业经历的专业老师应聘。对于海归会提供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培训机会,让他们迅速积累教学经验。此外,更重要的是校际间的“教研共同体”建立,比如举办校际间教研活动,老师能“走出来请进去”。


未来教师不仅仅是学生活动的设计者,还需要懂得如何教授学生知识,我国国际教师的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急需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来应对国际化学校日益迅猛增长的趋势。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