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家长会这样教育孩子:三岁认钱,六岁理财 美国瑞德教育

2015年07月25日 瑞德国际教育



本文作者:沙拉·伊马斯(犹太后裔,教育专家,三名亿万富翁的母亲)



在以色列生活的时候,邻居太太经常来跟我聊天,告诉我犹太家庭如何培养孩子,比如犹太人认为有偿生活机制会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尤其是财商。赚钱不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去培养的能力,财商从娃娃抓起,不仅是一种财富能力的教育,更是一种品格教育和责任教育。




很多犹太家庭的家族财富都是世代相传的,因为创造财富的技能和素质得到了很好的传承。照这个民族的惯例,一般孩子从三四岁开始就有家庭理财课。


三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四岁:知道无法把商品买光,必须做出选择;五岁: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地进行钱货交换活动;六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理财意识……一步一步,等孩子十二岁的时候,就完全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活动了。




犹太家长们教育孩子从小就明白金钱与购买之间的有机关系,让孩子从小就拥有自己的私房钱,跟中国父母不同,他们并不主张孩子把私房钱都存起来,反而鼓励他们合理地消费掉,如:买喜欢的零食、玩具或衣服。随后,家长要跟孩子交流购物感受,分析这次消费是否满意、合算,从中可吸取什么经验和教训。与其让孩子每次没有经济地位地向家长索取乞讨,不如定期给孩子一笔零用钱,前提是要做好某些消费限制和规则。等孩子上中学或大学,犹太家长还会给他们设立一个独立的银行账户,划入一笔钱。当孩子因使用不当犯错时,家长也不会轻易出手帮忙渡过难关。只有领略了过度消费的后果,才能知道如何在不同的价值之间取舍,学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更有些犹太父母还会让青少年模拟父母管账,告诉他家中的钱是怎么花的,以帮助孩子了解和熟悉家庭财政




除了科学地使用钱,孩子们还要学习如何挣零花钱。我儿子小的时候,有一天他带回一张萨克斯演奏会的门票,票价是两谢克尔,原来是他同学自己办的。据说这位同学家中只能算殷实的中产家庭,开演唱会一边是分享他喜爱的音乐,一边是为了自己正在积累的私人账户。账户是爸爸帮他开的,里面已经积累了他为家人清洗汽车、打扫房间、摆地摊、面包房打工挣的零钱,全部是用自己的汗水换来的。后来在学校家长会上,我向他爸爸请教,他说:这个账户能让孩子明白,不能不劳而获,必须通过他对社会的贡献得到报酬。另外,账户还让孩子看到钱如何升值,如果他愿意做一些小型的投资,比如做些小买卖,我会很乐意指导他一些生意经。


我不是富豪,财商也不高,但在耳濡目染以色列家庭的财商教育后,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作为曾经传统的中国母亲,我曾经也觉得应该少让小孩子碰钱,花钱、挣钱都是工作以后的事。没错,不看重钱当然是种美德,但培养财商与这种美德并不相悖,最懂得经营钱的犹太人反而反对做钱的奴隶。理念是一种革命。有偿生活机制、财商教育颠覆了我既往的家教模式,三个孩子也明显感受到他们和同龄以色列孩子的差距,他们跃跃欲试也想成为有勇气、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孩子。


本文作者:沙拉·伊马斯,本文编辑:汪君艳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