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多少钱才算够?

2014年01月13日 澳大利亚悉尼春天投资



工作中我们最早学到的就是做正确的事 (do the right thing)比正确地做事(do the thing right)重要。 如果目标设立得不合适,我们就会误入歧途,离目标越来越远。另外,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我们希望在此提供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在财务自由的众多讨论和误解中,最常见到的问题是:财务自由,多少钱才算够?这既是一个非常简单也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说它简单,是指在不 工作的情况下,  每年靠投资收益就能维持理想的生活方式。这看似简单的定义实际上却很复杂,因为每个人对理想生活的定义非常不同。由于对生活的要求不同、居住地不同、生活  成本不同、家庭构成不同,所需要的金钱数量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前段时间看到有位32岁网友有610万就退休的讨论,说他单身,每月消费3000元。而  3000元在北京和上海,也许只够一个家庭每月吃饱饭而已。

很多人之所以纠结于“多少钱才够”这个问题,还在于太多人把“财务自由”和“年轻退休”联系在一起,把“年轻退休”而不是“财务自由”当成了目标。因为在 他们看来,财务自由就是为了能在年轻时退休。然后,他们不停地计算、讨论,甘愿在退休后长期降低生活水准,甚至不顾一切地拼命挣钱,就是为了实现“年轻退  休”这一梦想。

以我们的经验和思考来看,年轻退休不是一个恰当的目标。首先,现代社会在不断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就是生存越来越不容易。即使个人的欲望和花费不变,生活成  本也会不断增加。此外,人在工作时的花费和完全不工作时的花费是有差别的。那些积累的财富足以保证一辈子,甚至后代都“够花”的人,永远是极少数。更何况,我们的欲望还会变化。

其次,即使钱真得“够花”,生活也不是有了钱就可以的。我们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够花之后,还会有很多精神追求,例如归属感、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等。对于女性来说,很多价值可以在家庭实现,例如养育好孩子、照顾好家庭,都很有成就感。但对于男性来说,很多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在经济   活动中实现,而不是靠安逸来实现的。“自由”看起来是很诱人的字眼,但人也有逃避自由的本能和倾向。关于这个问题,马斯洛和弗洛姆等著名心理学家都有经典  的论述。

欲望满足之后,人通常会陷入无聊的境地。实现年轻退休目标的人在过上了理想生活后,刚开始都会非常地满足和快乐,但不久就会沦入无聊的状态。目标没有满足时,我们痛苦;满足目标后,我们无聊。在接触到的有年轻退休经历的人中,通常一两年后都会重返社会。有人实现理想后,打了一年的高尔夫球,最后又精神百倍地经营自己的公司去了;有人去西部做了一年义工,又兴高采烈地去做高管了;有人在家带了一年孩子,还有人镀金后满世界溜达,但最后无一例外都重返社会“劳动”去了。这时候,劳动已然是一种精神上的迫切需要,成了“第一需要”,而不再是养家糊口的无奈。

另外,生活很多时候就是习惯和惯性。策马奔驰在草原上的图景,只是在想象中很美好。真要一个城市里长大的人去过这种生活,多数人很快会疯掉的。反之亦然。

生活很多时候是个讽刺。那些混日子、不好好工作、不好好规划而梦想年轻就退休以逃避残酷现实的人,往往达不到自己的目标。而能做到年轻退休的人通常都具有 以下几个特点:工作高强度高收入;性格积极进取;自我管理和执行力超强;重返社会很有资本,休息一段后人不会“废掉”。这样的人能否  “安享”年轻就退休的生活呢?即使是非常充实且有意义的退休生活?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更多新鲜资讯,敬请关注澳洲春天投资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