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壁垒:无房族就是有房族的陪玩道具

2016年06月16日 澳大利亚房产投资俱乐部


 任何社会运转成本的增加,最终倒霉的都是没有资产的,这是定律。

中国很多古训,成语,谚语,其实本身反应的就是社会运转的真理。比如这个:坐地起价。再比如这个:奇货可居。再比如这个:囤积居奇。

无一例外都指向一个真理,占有、控制权,拥有话语权并且可以成本无脑转嫁,自古以来,都是有产者制定规则说话。

一个人一生折腾的其实就是资产,资产门槛从高到底依次为:房产>汽车>各类家电>各类玩具>服装鞋帽,资产的是有门槛的,很多人在冲击第一顺位无望的时候,自然会去选择次一等,依次类推,最后是服装鞋帽,欧美就是这样的,美国很多人搬家就是一箱子衣服就走了,为什么美国是精装修,买房很难的嘛,那是银行的事情,自己就买包包就好了。

问题在于,很多朋友没整明白,提前享受了,反着玩,选择优先顺序是房产<汽车<各类家电<各类玩具<服装鞋帽,特别是因为竞争的需要,很多新兴白领下意识或者无意识的选择倒着玩,就永远跟最大的那个无缘了,大城市既给你高薪的机会,同时也给你各种诱惑把钱收回去,大城市本身就是人生赌场,赌场送你筹码,最终你没整明白,筹码会还回去,有人说,这筹码是赌场给我的啊,我高薪了啊,其实不是的,你输掉的是最宝贵的时间,时间才是无价的。

欧美社会资产壁垒极高,经过供给侧改革后利率的下行又激发了消费的欲望,很多人一生都在搬家,汽车上的国家肯定是有原因的,自己的劳动生产率是什么样的情况,随着竞争的适配原则,到处搬家也很正常,最终到了年纪大的时候反过头看自己的一生,虽然精彩但是什么都没有留下,这一类很多,就是甘蔗族。

就近了看,在北京这种地方,很多妹子其实忍一下,省2-3年,在老家全款买一套房子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为什么很多人最后离开的时候都是两手空空的,最后落得一个不甘心呢?因为你周围的人都这样,一会儿要小资,一会儿要旅行,一会儿要这个那个,我们聚焦点,紧盯资产做策略,其实可以很简单的,这个非常重要,为什么,只有资产等级飞跃了,你的圈层才会升级,很多人不是很懂这个道理,大量的钱花在混圈子,其实圈子是没必要的,同等级的圈子混了也白混,跳出圈子要靠资产的,混了半天,这个那个大拿都认识,有什么用呢?最终本本都摸不出来的,京城这种大拿多得很,抽象了看,其实都是low逼。

为什么说,资产等级才决定了你的阶级等级,道理很简单,阶级的本质是下面有一大堆垫脚石的,当然社会是分层的,最顶级的金字塔肯定一般人碰不到,但是,这个等级是社会效率分工的结果,低等级的给高等级的卖命,这是自然规律,为什么呢,效率的收敛,低效率的供养高效率的等级,这个大家不否认吧,资产为什么非常重要。

资产代表你的当量,大当量的等级,跟小当量的等级,比如说,一个啥玩的都没有的哥们,只有一套房产,跟一个啥玩的都有,就是没有房产的哥们,在关于资产空心程度这个很少有人去想的问题上,很明显是前者有高度话语权,嘛意思,你100万的房产,跟100万的包包衣服,你去当铺问下价格就知道了,资产空心程度的反身,代表了你接下来敢不敢加杠杆的战略纵深。

可以不可以加杠杆实现下一步等级的突破,稍微有一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资产的空心程度决定了他杠杆的稳定性,为什么很多资本玩家一定要去构建一个现金流很好的产业,哪怕是不赚钱都要搞,典型的就是李嘉诚,李嘉诚这么牛逼,他一样要老老实实开超市的,因为这是底层的稳定性的问题。

社会等级分工越往上其实泡沫越大,大家都是玩杠杆的,玩到最顶级的就是意识形态了,意识形态的杠杆是无限的,比你几个炒个什么股票几倍杠杆大了不知道哪里去了,人家下面是一层层堆码起来的阶级,盘根错节的相互控制,玩到最顶级就是意识形态了,对于一般人,你当然不可以玩意识形态,当然你实在要玩也可以,搞传销啦,但很明显这是一定可以成功但必然会失败的一种杠杆形式。

对于这种情况,有100万房产的小哥耍朋友,跟开100万豪车的小哥,稳定性谁大?假设都去追一个妹子,前者很明显就有战略优势,为什么,人家可以房产作保马上首付个3-4成摸一个100万的车出来,后者就不行了,这都是因为资产的属性不同导致的结果,但往往很多妹子没明白这个道理,喜欢后者,然后大家都玩空心化的东西,最后渣都不剩了。

我不是鼓吹房产唯一论,我是说这个原理,阶级分化一定是因为资产性质的不同导致的,这个世界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不要搞反了,没有搞定第一顺位前,后面很多事可以暂缓的,因为最终你核算下来其实一辈子花的钱都差不多的,但如果你没有搞反,你会发现其实后面那些轻量级的东西分分钟就来了,为什么,恒星你都有了,行星流星哈雷彗星你不是想抓就抓的嘛,资产有吸引效应的,后面可以加杠杆的。

所以有时候你看大众决策为什么说人家屁股决定脑袋,经济学其实是一个总结,真正的经济学在老百姓的习惯性动作里面,丈母娘的决策路由一定是最佳路由,小青年不服气,最终要用时间来买单的,很多人眼前花哨的东西太多,忍不住,反正现在吃吃喝喝的太多,小玩具一大把你听都没听说过,但你买了回来你发现卵用都没有,一些妹子宁愿存钱去买酸奶机都不肯去存钱买一个平方的,话说现在谁还在玩酸奶机??是不是很没用?

今天很重要的一个建议就是,混大城市,要紧盯资产做策略,尽快实现资产等级跃升,跳出原来的圈子,上个月我有个深圳的读者,跟我聊天,说他现在在公司,他有自己的房子,一套还是两套,反正就是很好的那种,大平层好像,他们公司的这个那个总,都没有自己这样的房产,你说这种公司,这个圈子谁的话语权大,从人生奋斗的最终结果来看,其实很多都是浮云的,这些这个那个副总这个那个O的,不一定活得自在的,从阶级属性的角度说,我这位读者朋友是完胜的,当然副作用也很明显,他可能就没法升职了,因为他是有产阶级,有产阶级你跑到一群光鲜的无产阶级里面去升什么职呢?但这个不重要,化繁为简,他这辈子该做到的都做到了,何苦再跟这些LOW逼扯蛋呢?

前段时间有一个观点,叫免费网游里面不花钱的免费玩家其实是网游公司提供给客户的道具,你仔细想想混在大城市顺着玩跟反着玩的两类不同的玩家,其实也是附和这个逻辑的。

先搞定资产的,跟先欢乐的,后者是这个大城市送给前者的陪玩的,为什么这么讲,因为首先大城市机会很多,你月入几万,月月光,本质看就是免费玩家,表面上看你是自己赚钱自己花钱了,但实际上大城市的魅力在于提供就业机会,虽然收入各有不同,但其实宏观看都是大城市给你钱,然后你把钱花掉,一个子儿不剩,本质就是免费来的,你花的是时间,这个很重要,而走顺向的玩家,在这个冒险游戏里面存钱把房子买了,房子就归他了,这个花不掉(装备绑定了),大城市失去了这个房产的控制权,玩家获得了房产,城市收不回去,这才是真正花钱买了单的付费玩家,因为你付费了,你得到道具,而后者的付费其实不算付费,后者付的是自己的时间,钱是城市通过就业给他的,然后又收回去了,一进一出抵消了,相当于免费到大城市游玩了,很明显后者要成为前者的陪玩的,我们抽象了看,这个城市是不是啥玩儿都有的一个大网游呢?




对于月光族,你感觉你买单了,其实你没有买单的,这个逻辑很奇葩是吧,你的所谓的成功是这个城市给你的,那否则为什么是个什么人都想去大城市呢?大城市给你的,宏观来看你是免费玩家,这个城市不希望你存钱,希望你进出清零,当你的劳动生产率降低的时候,把你踢走,啥也别带走,用时间来买最贵的单。游戏里面真玩的好的,一定是付费玩家,但表象上看,好像免费玩家天天刷副本组团忙的不亦乐乎,其实这个游戏就是这么设计的,免费玩家其实是游戏提供给付费玩家的一个功能。

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因为社会很浮躁,花头太多,一会儿副总裁,一会儿CXO,还有什么合伙人,其实我们抽象了看,这些花头都很肤浅,眼花缭乱的都是幻象,上海的一个VP碰到房二代还是很岔气的,因为资产壁垒太大了,人家吃小面叫腔调,是海派,你吃小面是为了生活,为了更好更高效率的陪着有产族玩游戏,还乐此不疲,看问题不看到本质,买单是最惨的。

因为人家买单是钞票,从货币学的角度讲,其实他这个钞票是白得的,为什么,资产、债务、流动性的三角关系之前讲过的,你买单是用人生,你是不是最不划算呢?

因为资产存在极高的准入门槛,即所谓资产壁垒,壁垒把人分成了两类,有产者与无产者,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很简单,被一群人搞复杂了,去掉游艇、去掉西装、去掉手工香皂、去掉奇奇怪怪的手环,最终就是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对话,自古以来,各种纷争与矛盾都是这个本质问题导致的,真正的阶级跃升一定是资产讲话,看不到这个问题的,关键一秒都会很尴尬。


房价两极分化





随着一线城市的房价的一路上扬,当房地产价格已经远超于年轻人收入水平的时候,一个现象开始冒头。这就是在一线城市年轻群体中,身份的变化开始出现了显著的分层,而这个分层直接来源于房地产。



近年来,一个观点开始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中国流行开来,这就是“你的职业是什么?你毕业于哪个学校?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在北上广深拥有自己的住房,并且轻松还得起房贷”。在这样的观点影响下,很多年轻人开始认为:自己生活的圈子,自己的同龄人被分成了两个主要的阶层:有房阶层和无房阶层。

这就是一个现在的现实,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里生活着几种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年轻人:

一是无忧无虑的原生居民

这群人就如同老北京的大院一族、胡同一族。大院一族一直以来就是党政机关的子弟,生活的舒适远超大部分普通人。而胡同一族虽然不及大院一族过的超然,但是因为北京城的快速扩张,他们所在的胡同要么成为了价值非凡的物质文化,要么成为了拆迁致富的一群人。这些人还包括上海的石库门一族,广州的老骑楼一族。

他们的一致性特征是祖辈为他们留下了丰厚的房产资源。因为没有丝毫的房价压力,只要稍微努力,就能够在一线城市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大城市的压力在他们的身上体验甚少,这些人居于城市金字塔的顶端,是生活压力最小的一类人群(这群人中也包括虽然出生于外地,却可以在一线城市轻松买房的富豪阶层)。

二是已经买房的房奴一族

除了上述的原生于北上广,或者祖辈已经在北上广奋斗过的一群人外,还有一部分就是所谓的北漂、沪漂中国的外地人。他们拥有着较高的学历,有着较为体面的工作,以及不错的家世,他们虽然不能够在北上广轻松的拥有房产,但是家庭的力量也能够付得起的首付。

他们依然要背负着较高的房地产负担,每月收入大量贡献给了银行,虽然生活过的紧巴巴的,但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让他们产生了虚无的满足感,上涨的房价让他们感觉到:有房在手,心中不愁。从而有了生活中消费的底气,或者至少有着安身立命之所,不用为租房来提心吊胆。他们是金字塔的中间阶层,生活压力虽然存在,终日忙于偿还几十年的房贷,生活相对拮据,好在也有属于自己名字的住房。

三是尚未有房的蜗居一族

这些群体他们有着自己统一的称谓:蚁族,他们的房子叫做蜗居,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在反映着他们的生活,他们属于在金字塔最底层游荡的人,没有房子的生活,让他们只能居住于租来的房子里,日益上涨的房价让其的生活出现着这样活着那样的问题。

房价的上涨直接导致租金的提升,而终日为房子奔波的生活,让其越来越陷入一种来自于房地产的恐慌之中,导致其生活压力日趋上升,生活心理负担日益加重,他们构成了整个房地产社会金字塔的最底层,每一轮房地产价格的上涨都会牵动他们敏感的神经,他们被视为一线城市的“穷人”。(但是从资产净值上来看,可能他们所持有的现金资产可能并不低。)

于是金字塔的这三类人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鄙视链,城市原居民鄙视新进入城市的居民,有房的人鄙视没有房的人,但是如果房地产价格保持相对稳定,这种鄙视链只会在短期,或者少数时间存在,但是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让这种鄙视链被空前加强。






形成了依托于房子的城市鄙视链

因为有房就意味着着可以对冲房价上涨的风险,而对于这个社会金字塔中的大多数人而言,其工资的增幅是远远不能达到房价的涨幅的。在这样的状况上,所有人的生活状态就被房价严格的区分开来。

已经有房并且不用还房贷的原生居民们,他们的生活最为惬意,因为房价上涨对于他们的冲击最小;已经买房的房奴们,因为房价已经被锁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他们还能够保持和原先相似的生活方式;最郁闷的恐怕就是蜗居的这些蚁族们,作为金字塔的底端,他们是对房价最无可奈何的一群人,他们的生活受到房价的极大影响,最终导致了其生活品质的不断降低。

可以说,正是房价的暴涨,让三个阶层之间的距离被大规模扩大,顶层居民除了享受生活的悠闲惬意之外,还有着鄙视链所带来的心理快感。中间层的居民虽然生活负担依然很大,但是生活没有变的更糟,依然可以从鄙视链上取得优越感。而底层居民却是最为痛苦的一群人,他们的生活品质在下降,却努力的在为从底层向中间层的爬坡进行努力,从而会遭受更多的压力与负担。

这就是当下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现状,更是两极分化的典型代表,当社会分层已经从财富的数字异化成房子之后,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都将受到冲击和影响。


网友热议

@UNAtheBystander:这篇分析建立在房价上涨的逻辑前提下。用汽车衣服等消费品和投资品房产进行对比,自然是一个贬值一个增值。后者换成任何一种上涨趋势的投资品都是一样。只不过房子作为门槛较高的投资品,对普通人产生了投资壁垒,人们有刚需,价格上涨又搭不上车自然焦急。但房价是否具备长期上涨趋势,是另一个问题。

@东山驿:最终又得绕回到人生价值的问题上,对于底层来说,只有两个选择:用人生换资产or用消费滋润人生,如果能两者兼顾说明已经上了一个阶层,但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第三个选项,是免费玩家的付出在为付费玩家的道具增值,破罐破摔的做法是底层断代,集体不生,剥削只到这一代为止,但五子登科的幻想大过世代为奴的恐惧。

@稀里糊涂淘浆糊: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立足先买房,但有了基础不要炒房,看准时机再投资,人生处处是坑,留的自住房在,不怕没柴烧。

@雇页王久:对普通人来说,买房还贷有点强制储蓄的意思,否则大城市里很容易把钱花出去各种消费到最后啥资产也没有。

@晓秋zzZ:很有启发。再添两个更贵的资产:人>生产力>房产>....

@低头赶路的蜗牛:所以最终还是要买房保本吗?

@wilson-钟:很多人以为现在跟古代不一样,其实人类从没进步过。

@冷水凉:道理我也懂,可下手点总出错,眼前的门窗在一扇一扇的关闭……

@俗的很么:也要分看人吧,还是不少辛苦20年攒套房子自住谈不上借此进一步积累资产,这个还真不一定吃吃喝喝玩玩一辈子,各有各活法。

@隐藏NPC某某某:我理解的房产作为资产壁垒的理念是,随时可以购买房产而不影响自己的生活水平的一种能力。

@Daniel_Wu魏: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经济都崩了,吃都吃不饱了,包包啥的更不值钱。

代理经纪公司:南京澳杰梦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180 616 71945 Jessica

欢迎致电咨询!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