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托福写作分数提高真的有速成,那这条捷径应该是什么?

2016年06月27日 美国研究生留学



托福写作真的有捷径吗?如果有,那这条捷径是什么?来听文勇老师怎么说。


我想用这篇简短的文章,尝试向同学们描述关于托福写作的一些基本想法,并且解答这样的一个“常见”问题:“如果托福写作分数提高真的有速成,那这条捷径应该是什么?”


“怎样才能写出一篇高分的托福作文”


目标明确是成功的前提,我们现在要尝试讨论“怎样才能写出一篇高分的托福作文”,显然首先应该分析清楚“ETS官方对于高分作文的判定标准”(以下内容摘自《新托福官方指南(第三版)》(英文版)P209):


• effectively addresses the topic and task;

•is well organized and well developed, using clearly appropriate explanations, exemplifications, and/or details;

• displays unity, progression, and coherence;

• displays consistent facility in the use of language, demonstrating syntactic variety, appropriate word choice, and idiomaticity, though it may have minor lexical or grammatical errors.


我们逐条解释一下:


第一条标准,是要求作文要“切题”。


恰当的开题源于仔细的审题。这一点对于同学们来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托福写作无非是问你是否同意某个特定的观点,只要题目中的单词大部分都认识,理解上就不应有误差。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某些特定的、看似能够从“两个或者更多角度来分开阐述”的话题,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个角度(甚至两个角度都讨论到),也都可算“切题”。比如关于“Parents are the best teachers”这个话题,无论是从“the best”入手,讨论“父母是否是最好(比别人优秀)的老师”,或者从“parents”来入手,讨论是否“所有的父母都是好老师”都没有问题,都符合“切题”的要求。


第二条标准,直译过来唤作“良好的组织,良好的发展,并且使用了恰当的阐述、举例和/或细节”。


我想把这条标准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称为“条理清晰”,后半部分称为“言之有物”。若只有条理,没有内容,文章难免陷入空泛,读者则味同嚼蜡,毫无趣味;若只有内容,没有条理,则会让读者觉得一团乱麻,不知所言;两者着实缺一不可——想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当然需要狠下些工夫。


第三条标准,是要求文章展现出良好的“统一、发展和连贯性”:总的来说,就是要求“行文流畅”。


这一要求十分严苛,绝非一朝一夕所能练就。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模板作文”,这是一个很值得“再商榷”的方法,事实上ETS在《新托福官方指南(第三版)》英文版P207 页就有专门针对模板的论述(限于篇幅,不在此罗列),ETS的态度可谓不坚决,它劝考生“不要仅仅为了增加文字字数而死记硬背一些冗长的首、末段,评分人员不会看好那些累赘的段落”。所以,使用模板有危险性,要慎重。


第四条标准,强调的是“良好的语言能力”,无论是“多样性”和“恰当性”,都不易于达到。


而且要体现自身的语言“掌控能力”,方法的确并不唯一:有些满分作文以“精妙”取胜,使用诸多复杂句型来展现语言水平;也有人是使用“简明质朴”的句子,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含义,往往也能够取得近乎满分的成绩。但不管哪种方法,都不是一天能达成的。我并不是认为语言不重要,但语言的确不是在短期取得分数飞跃的突破口。


我们的目标很清楚,想要找到一条“尽可能快地”提高“写作分数”的路径。(原谅我在这里暂时比较功利地不以“写作能力”而是以“写作分数”作为标准来讨论这个问题。)我们把以上的标准总结一下:“良好的审题”不需要花很多工夫就能做到;短时间内提高语言能力并且实现行文流畅的风格又不容易做到,那么如果最终准备作文考试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最应该花时间的,就是让自己的文章能够做到“条理清晰”和“言之有物”。


让我调换一下讲解的顺序——先讨论如何使自己的文章“言之有物”,再讨论如何使自己的文章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上“条理清晰”。


“言之有物”,简单地说就是要在我们构建的文章中用足够丰富的信息来支撑自身的观点——关键之处在于如何“收集信息”。关于“收集信息”有这样两个看似相悖实则统一的关键词:“专注”和“发散”。


所谓“专注”,是指“一次收集只为一个观点,一次行文只为一个主题”。同学们在写文章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思维四海云游,觉得有好多想法,又觉得似乎每一个想法都需要得到论证,进而思绪紊乱,无从下笔。对于这种情况,我常建议同学们在动笔前,心里默念或者写下这样的一句话:


My purpose is to ____ my audience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构造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想清楚我的目标是什么?我是否“观点/目的明确”地想要讨论何种内容?


当然,观点明确并不意味着“一边倒”,你可以同意题干中的观点,也可以反对这个观点,甚至还可以“既不完全同意这个观点,也不完全反对这个观点”。


我认为,“观点明确”是一篇优秀的托福作文极其重要的前提条件,所以请允许我多说两句关于文中“让步”句(有时可能是“让步段”)的话题。


我们在行文时,明确自己的观点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有时候我们为了保持“严谨”,也会写到一些句子(甚至段落),来讨论自己观点的缺陷(有时是对方观点的优势)。但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该将重心放在描述缺点(或者对方优势)“小”或者“可以被克服”上——因为一篇文章中的所有内容(即便只是让步段)都应该是用于支持(而不是削弱)文章中心。如果不这样做的话,这显然是对己方观点的削弱,而强调己方观点的缺陷小或缺陷可以被克服,则依旧是强调自己观点的“优势”(缺点小不就是优势么?)。


专注带来的另一关键词是“简洁concise”(规避冗余信息)。


对于一名优秀的作者,行文中出现信息的冗余是不可忍受的。但“简洁”并不意味着“简短”,每个信息的出现都有其必要性,文章写得很长时也可以做到很简洁。比方说:如果有人问你,“会开车么?”你回答说“我不会开丰田车”,你是否在暗示你会开其他品牌的车?


如果尝试更深刻地去理解“信息的冗余”,大家会发现,“冗余”的问题在“举例”时也是一个大话题。什么样的举例是好的举例?


“没有冗余信息,论证方向明确。”


举个例子,我们知道伽利略的生平可以用来论证诸多话题,但如果要讨论伽利略“挑战权威”这个话题,就应该花时间描述伽利略在物理学领域当时只是无名小卒,而不应该强调他是多么著名的物理学家(这些部分属于冗余不明确的部分),就应该更多地描述他所挑战的亚里士多德是伟大的物理学家。


下面我们来谈谈“收集信息”过程中的另一个关键词“发散”。“发散”听起来似乎与“专注”正好相悖,但此时我们所提及的“发散”,是指在前文我们所讨论的“专注”条件下的“发散”。


发散的第一个要点,当然是尽可能多地收集所有相关材料,甚至应该是“the more, the better”。在这个阶段的练习中,我有一个小技巧要分享:“千万不能放过看到话题后首先想起的内容——甚至其他信息的发展,都最好从第一个话题衍生出去。”在真实的考试过程中,不少学生因为举例不当而没有获得好的分数,这并不是因为学生想不到恰当的例子,而是因为学生觉得以自己的语言水平,描述另外一个简单(但可能不那么恰当)的例子会更加轻松。人人都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故事可以很好地帮助讨论“挑战权威”的话题,但是你真的确定自己在考试时能拼写出“Galileo Galilei”及“Aristotle”这两个单词么?这件小事情其实给了大家一个简单的暗示:平时训练时,应该好好地写一写那些你对于这个话题最想写的例子,而不是很轻松地去写一个最容易写的例子。


发散的第二个要点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我该如何确认收集的信息是“无遗漏的”而且“足够的”?


同学们之所以会有这个疑惑,关键在于已经收集到的信息之间好像“层次不一,杂乱无章”。这时,我们是需要一个方法来整理、补充和完善我们的信息收集体系。


在这里,我要讲的是“金字塔原则(Pyramid Principles)”(这个原则可能是麦肯锡公司用来“卖钱”的分析工具中最著名的一个——这或许得益于一本叫做《麦肯锡方法——金字塔原则》的畅销书)。


所谓的金字塔原则,是指一件事情(或一个观点)可以被分为三、五个分论点,而每个分论点又可以由三、五个论据支撑,如此延伸,宛如金字塔一般。而在金字塔原则之中,最重要的要求是MECE(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可以译成:


“相互独立和完全穷尽”。


“相互独立”,指的是一旦信息被摆放在同一个层级,那么同层信息之间应该相互独立(而不是相互交叉或是包含的)。对于作者来说,分论点之间达成相互独立,能够使得我们的论证过程不做无用功。换句话说,这是“concise”原则在另一个角度的体现。这一条如果没有达成,就容易在写文章中出现文章翻来覆去地都在“同义改写(paraphrase)”同一句话,文章自然没有纵深。


“完全穷尽”,指的是在同一个层级之内,应该包含该层级之中所有的方面,能够做到不遗漏,不误事儿。假定我们将写文章的过程简单地置换成为说服读者的过程,做到“完全穷尽”是为了让别人不发出“这个方面你并没有讨论到”的诟病。也正因为如此,在追求金字塔原则的同时,我们似乎也在对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做“查漏补缺”的工作。


为了更好地阐述和理解金字塔原则,我们引入这个写作工具:“分类/定义”。


其实从另一层面来讲,“分类/定义”的过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对于任意的文章来说,圈定讨论范围都是重要的。我们需要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告诉读者,将要讨论的内容有哪些,并且更进一步通过“分类/定义”的方法展现给读者,我们在圈定的讨论范围之内良好地达成了金字塔原则之中的MECE(相互独立和完全穷尽)。“分类/定义”的好处也在于规避我们写文章时想要把话题中所有沾边的方面都讨论到的错误倾向。


“金字塔原则”及其相应的MECE原则,还能够指导我们构建“并列”、“递进”和“转折”的关系——这三种关系正好是一篇观点明确文章的“分论点之间所有可能存在的关系”——能够写出真正优秀的“并列”、“递进”和“转折”句/段/关系,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


如果信息前后感情色彩一致,而且角度相同,应该使用并列。


如果感情色彩一致,但是角度不同,应该使用递进。


如果感情色彩不一致,但是角度相同,应该使用转折。


这时,一定会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感情色彩并不相同,角度也并不相同”这一类呢?那不也是转折么?因为那将会导致语意上的断层现象。比如说这个句子“The labor movement made progress in the decade before the Panic of 1837, but in the depression that followed, Hossam Zaki lost his seat in the Parliament at the election”,就会感觉前后接不上。其实,要想使得这个句子恢复成为良好的转折,只需要使得转折之后的部分体现从“labor movement”问题的角度讨论,比如给Hossam Zaki 这个人加上一个简单的定语,告诉大家Hossam Zaki 这个人其实是一位工人运动的领袖就可以了。


当我们讨论之后发现,其实我们所能够写的文章(观点之间)居然都只是“并列”、“递进”和“转折”的排列组合时,你可能会问:在这三种关系之中,有没有那种关系是被偏爱的呢?“递进”和“转折”的确比“并列”在行文过程之中更受推崇。“并列”,意味着思维平行,这也就意味思维深度上并没有增加;“递进”却让人们觉得思维深度有所增加;“转折”的概念会让人觉得你的思维很严谨。换句话说,递进可以让别人觉得你的想法很“深邃”,而转折则容易让别人评价你的想法很“严谨”。


当我这篇简单的“速成”方法论的文章即将到达尾声,我想明确表示,如上内容其实并没有包括提高托福写作能力的方方面面——而只是讨论了可能见效较快的几个小方面而已。当你已经完成了托福写作的考试,大可以忘记这篇文章中所讨论的话题,好好读一些文章,模仿一些文章,慢慢修订,方能大成。

刘文勇
● 博士后/教师
● 北京乐闻携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
● 美联英语国际教育学院海外考试研究院院长


推荐阅读

关键字均在公众号对话框中回复,

不是在留言区,也不用点阅读原文哦


回复 GPA 看GPA相关内容


回复 条件 看申请美国研究生需要什么硬条件


回复 PS 看个人陈述相关内容


回复 CS 看计算机科学专业详细解读


回复 金融 看金融专业详细解读


回复 会计 看会计专业详细解读


回复 法学 看法学专业详细解读


回复 传媒 看传媒专业详细解读


回复 ME 看机械工程专业详细解读


回复 市场营销 看市场营销专业解读

点击阅读原文,为自己做一个免费留学评估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