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工作10年都没有升职,有人2年就如鱼得水

2016年06月25日 墨尔本同城会




你身边或许有这样的人,他足够勤奋刻苦,学习和工作上也一样下功夫,可是却依然无法向真正优秀的人靠近。十年,能让一个平庸的人变得伟大吗?


如何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有人说主要靠经验,有人说靠天赋,但是大量的研究发现:不论是经验还是天赋,都不是成为专家的关键因素。


经验并不能让你成为专家。

任何一个工作10年的人都很有经验,但是他们大部分并没有做到领域内专家。

NSEAD商学院有一项研究发现:比起只有少量经验的人,大体而言,更有经验的管理者并没有产生高效的效果。

天赋也不能让你成为专家。

即使在国际象棋这样的『高脑力活动』中,研究发现,国际上一些排名靠前的大师,甚至在天生智力上低于普通人。

那么什么决定了一个人可以成为顶尖的专家,并且做出领域内的卓越成就?

为什么大部分人不能像杰克·韦尔奇一样管理企业,不能像大卫·奥格威一样设计广告,不能像梅西一样踢球,不能像二郎一样做寿司?


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完全不能做到的事情,一些大师级人物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做到?不论是为市值千亿的大公司制定战略,还是做出影响大众、让人口口相传的广告文案,还是在欧冠赛场上轻易过掉强队的中后卫,还是85岁高龄做出让总统惊叹的寿司?

或者看看周围的大多数人,他们工作勤奋,也经常看书学习,有的甚至有10年工作经验,但是为什么没有因此成为更优秀的人?更残酷的是,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几乎永远也无法达到或者接近伟大的水平。

心理学家Ericsson的研究发现: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经验,而是『刻意练习』的程度。

刻意练习是指为了提高绩效而被刻意设计出来的练习,它要求一个人离开自己的熟练和舒适区域,不断地依据方法去练习和提高。

比如足球爱好者只不过是享受踢球的过程,普通的足球运动员只不过是例行惯事地训练和参加比赛,而顶尖的足球运动员却不断地发现现有能力的不足,并且不断以自己不舒服的方式挑战并练习高难度的动作。




而这种刻意练习的程度,而不是单纯的工作经验,真正决定了顶尖大师和一般职员的差距。

有的人有10年工作经验,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在无意识地重复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真正刻意练习的时间可能10小时都不到。

有的人只有2年工作经验,但是每天花费大量额外的时间做刻意练习,不断挑战自己完成任务水准的极限,用于刻意练习的时间可能会有1000小时。

所以,为什么有的人工作10年,仍然不是专家,而有的人2年时间,足够表现卓越?

表面上看是10年和2年的差距,实际上是10小时和1000小时的差距——因为真正决定水平高低的,并不是工作时间,而是真正用于刻意练习的时间。

这就导致了,一部分人只是在无意识地增长经验,在35岁之后就感叹力不从心;而另一部分人通过大量的刻意练习,逐渐用更快地速度达到顶尖水平。

更可怕的是,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比如移动互联网经济),整个社会正在迅速拉开顶尖水平和二流水平的差距。




在过去,如果你羡慕邻居公司有个一流的销售员,每个月能拿100W的订单;不用担心,你只需要雇佣10个二流销售员就完了——反正质量差距可以用数量差距来弥补。


而现在,如果通过互联网文案来营销,1个一流文案所创造的价值,1000个二流文案都无法弥补。

再比如商业战略,一个顶尖战略专家1天创造出来的价值,可能是一个对战略似是而非的人一辈子都无法创造的。

当数量越来越难以弥补质量的差距,『顶尖水平的专家』就会变成越来越稀缺的资源。

所以,通过刻意练习来逐渐成为顶尖水平的专家,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那么如何刻意练习?

假设你现在在从事任何一个领域,同时找到了一系列的教材、任务,如何开始呢?


-1-
避免自动完成

自检问题你今天的工作,是有意识地刻意提升,还是在自动完成?


比如一开始学习驾驶的时候,你会去刻意地记忆如何换挡、如何刹车,当遇到情况需要刹车的时候,你就会回忆起刹车的要领(比如既要踩离合,又要踩刹车),并且在头脑中执行这个要领。




然后,随着练习的增加,你做这些事情会越来越熟练。

直到到了某个时刻,你遇到情况就会立刻刹车——这个动作是自动完成的,你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如何刹车的。

一旦进入了这种『自动完成』的状态,我们对驾驶技术的改善将会不断降低并最终停止。

而真正想要达到专家水平的车手,从来不允许自己进入这种『自动完成』的状态——每过一个弯,他都会刻意去思考刚刚过弯用了什么技巧、表现得怎么样、应该如何提升。

对于每一项工作,大部分人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都会逐渐进入『自动完成』的状态。真正想要成为高水平专家的人却在极力避免这种状态。

比如跟客户打电话沟通合作,大部分人的做法是:拿起电话,告诉客户我们的需求和报价。毕竟这件事已经做过了无数次,之前做的也都OK,早就进入了『自动完成』的状态。



而优秀的人却会刻意避免这种『自动完成』,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自己『无意识』地完成了这个工作。




在拿起电话之前,他们可能先问自己:


上次我做类似的事情,有什么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哦,对了,我表达逻辑有问题,让客户半天都不知道我在讲什么。

还有,我记得上次沟通后我曾遗漏了细节,忘记跟客户讨论。

怎么办呢?逻辑问题的话,我首先练习『结论先行』这个原则吧(记得上次李叫兽来培训的时候讲过),这次先练习一下。

遗漏细节的问题,记得上次看过一个《清单革命》,我这次就开始练习每次沟通之前列一个任务清单,这样就不会遗漏了。


在打电话过程中,他可能变打电话变有意识地去训练自己的技巧(比如训练『结论先行』)。


结束电话,他可能会想一下刚刚是不是有效训练了沟通技巧?还有哪些可以继续提升的?我还用了什么技巧?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日常工作的所有事情,不论是沟通客户、改个公关稿件还是写一段文案,我们总是缺乏动力去超越自身极限,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

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只不过是越来越熟练自己已经可以做到60分的东西,越来越可以自动的维持过去的水平,但是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顶尖专家。

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人在某个岗位上5年之后,就陷入了能力增长的瓶颈——因为他已经做到了60-80分,已经做得比周围人好,已经可以满足职位的要求。


他们每天就是按照『自动模式』发邮件、沟通电话、管理文件,很少进一步去精进自己每天的工作。


但是有的人却不满足于这一点,他们在把领域内的事情做到95分的时候,还不允许自己进入『自动完成』状态,非要刻意学习各种新能力,把它做到96分、97分、98分……即使,这个职位对他的要求只有80分。



其实即使职场上最简单的『发邮件』『沟通电话』都有很多技巧、有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

内容转自网络



所以,细节决定成败咯~小妹希望每个人都能受用哦~


推广



关于盈德

盈德地产(Linkworld Property)隶属于盈德集团旗下,是专业从事于澳大利亚房地产投资置业的专业服务机构。公司所属集团涉及新能源互联网教育培训广告传媒等多个行业。自成立至今公司始终秉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客户选择最为优化的离岸投资和海外安居方案,并提供海外房屋买卖、境外贷款咨询、企业财务管理、澳洲移民留学的全方位服务。

长按扫描二维码,盈德成为您的私人顾问,陪您一起Linkworl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