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感悟】谁愿意让子弹飞?枪击频频 如何保护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

2016年06月18日 北美报告


点击上方即可关注 加拿大头条


加拿大头条(微信ID: canadanews)编辑

此文初在《上海观察》刊出,引起多个微信群争议,作者在争议中补充修订内容,此为修订补充版。

6月12日《上海观察》刊登了拙文《枫叶国女孩不愿看子弹飞》,引发多个微信群争议。我随后修订补充了文章内容,希望更多的母亲和家庭来思考,到底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庭免于枪击的悲剧?到底我们社会安全靠什么来保障?是枪吗?

——题记

【加拿大乐活网lahoo.ca专栏作家 宇秀撰稿】囡囡神情哀伤,放下电脑,跟正在煮饭的妈妈说:我恨2016年!

妈妈很吃惊,为什么要说这样恨的话?
囡囡说,才刚刚六月,已经死了很多人!

囡囡正在青春发育期,常常会说出一些怪异突兀的话。妈妈就说每年都死很多人,我们不还是要好好活着,况且你还有很多目标要去实现呢!

囡囡几乎哭出来说,你不知道你什么都不知道!昨晚我很喜欢的歌手死了!被开枪打死的!她本来会变一个很大的歌星,可她还没来得及出她的第一张CD!但她每天都在接近她的目标!


说到目标,妈妈的心咯噔一下。目标,是囡囡和妈妈常常说起的词语,在她练钢琴的时候,我们不知多少次提到目标。 我们彼此心照不宣这“目标”的后面有多少辛苦,多少努力,多少焦灼,多少期待。一个即将接近目标的青春女孩,突然被飞来的子弹击中,一切都化为乌有!她的美妙的歌喉,她的生动的的姿态,她的身后为着她的目标而着支撑着的父母亲友,一切都在瞬间归零!作为个母亲,我没有足够勇气想象死者母亲的心情……

自从移民加拿大,不断从美国传来枪杀与爆炸的悲剧,仅仅进入2016年这短暂的六个月,光校园枪击案就发生了45宗,而从2012年算起,至少有142宗校园枪击案发生,平均每星期有一起。实在太频繁了,以致听多了渐渐变得习以为常了,就像我家附近的医院时不时传来救命车的呼啸,一开始听到那尖叫,不寒而栗。久而久之,也就只好把自家的窗门关关紧。

囡囡过来抱住妈妈,把头靠在妈妈肩上,我感觉到孩子心里很沉重的哀伤需要分担。我抚摸着她厚厚的黑发, 她喃喃自语:人很容易就没了啊!It' s too easy!她用英文补充了一句。我从十岁就在YouTube上看她唱歌,可是以后她再也不会唱了!

我的心一阵抽搐。囡囡练琴和做作业之余常常在电脑或手机屏幕上看她,就像在自己身边的朋友。囡囡熟悉她的歌喉熟悉她的一颦一笑,熟悉粉丝们为她的表演发出的尖叫,她喜欢看比赛现场裁判们被她的歌喉惊诧的脸。然而这个她喜欢和熟悉的人突然没了,如同死亡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我知道囡囡会做噩梦的。我的心很疼,让孩子年幼的心灵笼罩在死亡的阴影里, 而政府不作为,民众无奈何甚至麻木,这不是一种冷酷和残忍吗?


囡囡让妈妈坐下来和她一起再看一遍这个歌手的比赛时的演唱。前不久囡囡给我看过她比赛实况,当时我也忍不住哇地叫起来,她的高亢的魅力四射的歌喉一下子把我的汗毛都唱立起来了。原来是Christina Grimmie(克里斯蒂娜圭密)!是什么啊把一个风华正茂的生命瞬间带走了?我不禁热泪飙出。囡囡和妈妈相拥而泣。

克里斯蒂娜圭密,美国22岁网络红歌手,以在YouTube翻唱歌曲走红,2014年参加美国《The Voice》获得第三名。昨晚周五,2016年6月10日晚,在奥兰多她首次个唱演出结束后的粉丝见面会,正当她为粉丝签名时遭一男子连射,送院数小时后身亡。而凶手当场吞枪自杀,这场凶案又将是个不了了之不解之谜。


现在美国很多枪击案凶手完全没有正常的作案动机,看什么不顺眼或者自己心里不爽就可以兽性发作,冲到校园或其他公众场所射杀无辜,真是防不胜防啊!这个凶犯身上被查出携带两支手枪。我没有更多地去想凶手为何要杀年轻歌手,这是警察与侦探的业务。我想的是凶手的枪支哪里来的。当然了解美国枪支管制法的人都知道,私人拥有枪支是受美国宪法保护的公民权利,只要够法定年龄没有罪案记录的非精神病患者的美国公民和绿卡持有者均可以购买持有枪支。从这一点来说,如果这个凶手是合法持枪者,那也就等于说他用来杀人的枪是法律赋予他的,虽然法律没有准许他杀人,但是法律给了他杀人的武器,谁能保证他不会滥用这个武器呢?对购买枪支者的验证,也不过是一些表面的社会身份上的纪录上的检查,那些条款又怎么能验证人心深处的恶,以及由这恶会随时爆发的兽性呢?

美国因独立战争中民兵的作用,不禁枪支的传统保留至今,并受法律保护,成为美国民主自由的一个部分,但是引发的社会悲剧层出不穷。每次枪击案悲剧发生,都会引发有关枪支管制的立法问题的议论,而奥巴马总统也一再呼吁通过严格控枪管制立法,但是阻碍重重,举步维艰。这方面的阻碍首先是来自美国相关于枪支的利益集团,据统计,在美国从事枪支买卖的军火商约有30万人,估计每年的交易量在300万到500万之间,枪支制造商每年从枪支买卖中牟取了巨额利润。因此,枪支制造商在美国具有很强的政治势力,甚至能够左右美国总统的选举。同时,美国枪支协会是一个势力很大的组织,在全国各地都有分支,并拥有一个强大的游说团。他们凭借充足的资金向国会议员和政要施加影响,使得美国的枪支管制不断倒退。

2008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裁定美国公民有权在用于个人用途的情况下拥有枪支,同时推翻了美国首都华盛顿实施了32年之久的禁枪令。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高法院首次对于个人是否有权拥有枪支作出明确裁决。

2012年12月14日,康涅狄格州一名男子持枪闯入桑迪胡克小学,枪杀了20名学生和6名老师。悲剧发生后,美国总统奥巴马曾高调抛出综合性控枪提案,但法案在拥枪团体的大力游说等重重阻挠下未能在国会获得通过。


控枪立法艰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来自美国民众,许多支持私人拥有枪支的民众认为,拥有枪支和言论自由一样是民主自由的公民权力,是天赋人权,不可剥夺。一位在20年前的枪击事件中痛失爱子的美国公民格里高利•吉布逊于2012年在《纽约时报》撰文说, 他曾经一度积极参加控枪管制法案的推进活动,签名,集会,写信,演说等,但最终放弃了努力,因为他意识到"问题的实质是,这是我们美国人想要的生活方式,我们要自由,我们要枪械, 哪怕必须不时忍受一下校园枪击的痛苦,但也只能这样。"这代表了大多数美国人对私人持枪的态度, 枪击案频发带来的伤亡,是为了自由必须付出的代价。

看来子弹横飞也是美国民主自由的一个景象。

我不知道,连生命都没有保障的社会,自由的意义又是什么?一向重视个体生命的美国人,平均每年却有大约十万人无辜遭到枪击,有三万多人死于枪口之下。美国《赫芬顿邮报》显示的数据,从1970到2014年,死于恐怖主义袭击的人数为3521, 而从2015年至今由枪支暴力导致的死亡人数为8512。这真是个可悲的讽刺。在全球每年新出产的八百万枪支,有五百万支在美国出售。美国有三亿人口,私人枪支保有量逾三亿,差不多人手一支。且不说故意行凶杀人的谋杀犯,即使常人,只要有枪在身边,人的一时火爆就可能造成误杀,枪支的助威令人在恐惧和愤怒时更容易失去自我控制力,毕竟人天性是利己的动物。在美国送外卖就是一项危险的工作,万一你走错了门,就可能招致生命危险。


1992年感恩节,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曾有位日美交换留学生去参加朋友的化妆舞会,因敲错门,当场在户主枪口下毙命。半年后,当地法院根据当地法律户主有权对不速之客使用致命武器的规定,判决开枪者无罪。而驾车行驶中的路怒引起的枪击也时有发生。前不久一名中国女留学生在亚利桑那州驾车行驶中被一白人女性追尾并射杀。

一些反对控枪的人,包括地方上的议员这样为反对控枪辩护说,枪并不会自动杀人,想杀人的人总归是杀人的,不在于有没有枪。不少民众也跟着此论调认为枪只是犯罪的手段,不是根本。可是谁不知道一个常识呢,有了枪更容易杀人啊?谁又不知道要从根本上解决罪案更是遥遥无期?那为何就不能控制犯罪的手段、阻碍犯罪的途径呢?正如奥巴马所说:    " 每个国家都有暴力、心怀仇恨或心理不稳定的人。不同的是,并非每个国家(的人)都能如此轻易获得枪支。”但是身为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也无奈于枪管立法的艰难,频繁的枪击案和推行枪管立法的艰难是奥马巴任期内最为头痛也最感受挫的事情。针对频发的枪案,他说:“美国必须自我反思,这已经成为常态,而我们视它为理所当然,身为家长,我非常恐惧。”

作为家长,谁不担心哪一天子弹飞到自己孩子头上啊?

可是面对不断的枪支暴力悲剧,还是有那么多人要维护这个拥有枪支的自由,这是多么反人性的任性啊,这是对人的生存生命权力的莫大蔑视。我知道,我这样说,恐怕会遭到50%甚至更多的美国人的反对。因为在美国,公民持枪已经是与美国历史不可分割的美国文化的一部分了, 在许多人拥有枪支的国度,一些不拥有枪支的人就等于羊走在虎狼随时可能出没的荒原, 而这些没有枪支的人在危险降临时便只有呼叫警察,但是如同我们在所有影片里看到的一样, 警察总是等到悲剧已酿成或者被横空出世的英雄化解之后才姗姗来迟,从这一点来说,别人有枪,我也必须有枪,总不能束手待毙吧。这大概是很多支持拥枪的人们的心情。如果我处在那样的环境里,我也会考虑拥有一支自卫的枪,至少为了保护我的孩子,我也要有所防范吧。再假如, 禁枪只是地区性区域性的, 或者只是对于禁枪令实行以后的人限制购枪,而之前的枪便不再追究,那么这样的禁枪法律无异于将一部分人置于危险中而使其无力自卫。所以禁枪不能只是部分的、地区性的,要禁,则必须完全彻底。而这在美国几乎不可能。已经拥有枪支的民众,没有谁愿意主动先缴械。于是,枪支暴力的悲剧也就成了美国人的无奈。

民众出于暴力发生时束手待毙的恐惧心理,而坚持拥枪或恨不能持枪,这是非常可理解的,我自己也不止一次在愤怒无奈时恨不得有把枪。但是一些鼓动宣传枪支自由的文章和有关人士的说辞就不可苟同了, 多为自说自话的伪逻辑推论, 先假定人人都面对持枪罪犯的威胁,于是乎得出枪是自卫的必须,是保障自己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个假设在战争年代就不是假设,是时时可能面对的现实。但是放到和平年代,这个假设本身就否定了作为和平年代的整体社会环境。那么,既然是一个人人随时都有拔枪自卫需求的社会,连生命的保障都没有,还谈什么自由啊?有来自"凤凰财知道"文章说:“只要法律允许守法公民持枪,并且民间有很多守法公民持枪(美国3.1亿人2.7亿支枪),这个威慑力就是巨大的。”

我倒想问问,守法公民是个什么概念?谁跟你保证一个守法公民的持久性永恒性?哪个杀人犯天生就是杀人犯?他在扣动扳机的前一刻很可能就是守法公民呀!枪,的确是有威慑性,它既然对他人有威慑性,那就是首先它对于持枪者自身具有助威性。而有枪的助威,即使守法公民,也更容易在遇到不满时、情绪冲动时做出违反之举,从而导致一个守法公民瞬间变成罪犯。

反禁枪者还有一个很蛊惑人心的拥枪理由是抑制暴政和专制,保卫民主自由。这个说法更是荒谬。第一,我要问,白宫和任何国家的政府部门,尤其是国家首脑中心,是不是随便什么老百姓持枪或隐蔽持枪可以进入的?你以为是菜市场啊?美国历史上四位被暗杀的总统,哪个是因为实施暴政而遭难的?恰恰相反,每个遇害总统都令美国人民扼腕叹息哀恸不已,至今依然是美国人心上的痛。第二, 即使政府有暴政专制倾向,或者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官员官僚、贪婪、冷漠、不作为等等让人愤怒的事实,但仅仅靠老百姓个人手中的枪可以解决问题吗?那民主社会的选票是废纸吗?这种以公民持枪来捍卫民主的说法本身就是否定了民主社会最重要的一个程序:民主选举制。的确,任何政府部门里都有一些死有余辜的可恶官员,但是你即使枪杀了这一个,就达到了抑制暴政的作用了吗?就算人民手里有枪对某些作恶官员有威慑作用,但是不要忘记与民主不能分割的是法制,难道人民可以越过法制对作恶官员使用枪弹吗?在民主法治社会里,即使一个被逮捕了的罪犯,其最终的判决还是要经过法律程序的。而违反法制就等同于践踏民主。难道美国到了如同中国农民起义那种"等死也是死,举大义也是死"的时候需要人人拥枪来随时准备抗暴吗?可笑吧!无论如何这种公民持枪论都是不能自圆其说的。我不得不怀疑那些鼓吹此论调的人内心有多少天伦有多少善意有多少对民主的真心呵护?

事实不断地证明,有了枪的随时可以使用,就使得杀人的动机与导致死亡的行动与结果之间的空间变得非常狭窄,就演变成当今美国随时随地无可防备的有可能飞来子弹的现实!

这就不能不说回到人的本性之善恶了。

且不论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至少,人是一种必须受制约的动物。 一旦拥有可以随心所欲的机会和方便,你看吧,那人心之恶便会像显影水里的相纸一样立刻呈现出可怕的画面。前南斯拉夫行为艺术之母阿布拉莫维奇曾经以她的惊世骇俗的作品《节奏0》揭示了人性之恶。在这件作品进行的六小时期间,她麻醉了自己,任由观众动用72件包括枪支、皮鞭、玫瑰花等形形色色的物品去接触其身体,就是观众可以用其中任何一样物品任意在她身上做想做的事情。六个小时的行为艺术过程,有人用口红在她脸上胡乱涂画,有人用剪刀剪碎了她的衣服,有人用玫瑰刺划破她的腹部,直至有人用上膛的枪塞进她的口中。令艺术家震惊与悲伤的是在六个小时的过程中,居然所有的人都是施暴,而没有一个给予拥抱或任何温柔的行为。她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和结束时,眼里满含泪水,心情极为复杂。


这场行为艺术不仅考验了艺术家,也考验了观众的道德底线。短短六个钟头的绝对民主与自由,结果就迅速造就了一批暴徒。阿布拉莫维奇事后在一个访谈中说:当你把决定权完全交付给公众时,就是你离死亡不远了"。艺术家的这一行为艺术再次证明了潜藏在人类并不深处的丑恶的东西一旦有适当的土壤便会迅速滋生。施暴者都是在放逐中越发胆大妄为, 每个人都有犯罪的动机,都是一个潜在的罪犯,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加之有合法持有的武器,一个所谓的好人可能马上变成凶手。阿布拉莫维奇说这些对她施暴施虐的人,可能在平时大多数都是所谓的好人。

另一个非常著名的震惊世界心理学界的例子,就是"斯坦福监狱实验"。


1971年,一个名叫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的斯坦福大学教授启动了一项社会心理学实验,叫“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验的目的是想看看人在社会环境里的反应。24名经过测验被证实为心理和身体均为健康的大学生接受了这项试验。他们被随机分成一组囚犯,一组看守,剩余六人做替补,而教授本人做监狱长。实验在斯坦福大学地下室经过改造的非常逼真的模拟监狱展开,完全按照真实监狱的流程进行。仅仅到第二天,"看守"们开始施行他们手中的权力管理"犯人",以维持监狱秩序。这些"看守"的学习能力和行使职权的能力惊人的迅速,他们对待"犯人"的惩罚手段越来越残酷离谱,连教授本人也陷入了自己是"监狱长"的角色不能自拔,直到他的女朋友来探访。女友看到恐怖的一切,与津巴多大吵一架,教授终于被骂醒。实验得以提前终止。


在后来的回忆中,教授说,他当时想的不是学术研究,而是如何收拾“囚犯”,他差不多将接受实验的志愿者们的心理健康置之度外了,一心只想着如何把这个游戏玩下去。这群原本心理正常的大学生,当他们穿上制服,配备了武器,就不知不觉接受了自己的定位:有的变成了施虐成瘾的狱警。有的变成了哀怜可悲的囚犯。

可见施虐施暴都是人性深处的恶的潜在,是动物本能的游戏心理,一旦有条件便走火入魔不由自主。如今泛滥的电子游戏里充斥了杀人的设计,沉溺电子游戏的人一旦有了真实的枪在手,就有了比没有枪的人更大更便利的将模拟变为真实的可能。我真担心人人持枪的社会,会不会离巷战离内战不远啊?!


没有约束的自由便是恶之花的繁荣昌盛,泛滥的民主自由与独裁一样恐怖。

我记得在作为加拿大公民的宣誓入籍仪式上, 主持仪式的公民大法官首先祝贺了在场的每一位即将成为加拿大公民的新移民,接着他提出一个问题:各位来从各自的原居国为何选择来到加拿大,他说自己听到的最多答案是为了自由。但是他警示大家成为加拿大公民首先不是享受自由,首先是要遵守法制。如果每个人只想到来这里享受自由,而不是先要遵守法制,你的自由将会随时失去或被践踏。感谢加拿大有禁止枪支的法律!尽管禁止枪支并不能消灭人性之恶,但至少不能让恶的行为太过方便地施行。

就在我要结束这篇文章的时候,囡囡告诉我又一个悲剧,仅仅在距离克里斯蒂娜圭密被枪杀的48小时后,在距离女歌手殒命的6公里之外的一个同性恋俱乐部,一个枪手朝舞池里的人群胡乱扫射,导致50人死亡,53人受伤。


囡囡抱住妈妈说,我恨这个可以让人有枪的法律!虽然总是有坏人,可是没有枪就不会这么容易杀人。Christina Grimmie就不会死!

哦,不要让我再去告诉孩子,公民拥枪的历史和与枪支相关的独特的美国文化:不要让我有一天不得不跟囡囡说,你也必须有一支枪!当一个母亲需要这样告诫孩子的时候, 她的心已经充满了恐惧, 而孩子的心灵应该是充满阳光而不是恐惧。青春四射的正在攀登自己目标的克里斯蒂娜圭密怎么会想到死呢?!然而她带着人世间疯狂的子弹去了天堂。

文/宇秀 出自加拿大头条(ID: Canadanews)




 欢迎来稿  

[email protected]

 广告合作  

[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