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的留学经历,让我成了“独行侠”

2016年06月27日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按下删除键的一刻,我知道这个人,这些人,会永远消失在我的生活里,一切结束的快感让我长吁一口气,而对未来的生活,也多了些迷茫和畏惧。


留学的这几年,碰到的人和事,让我不禁感叹,人生在世,知己难求。很多人来到生活中,却匆匆离开,有些人留下了愉悦的相处经历,而更多的人却让我学到了出国在外,一份高质量的友情是多么难找到,又是多么的珍贵。



·友情不是一味付出就会有结果


L是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年纪比我小,初来蒙城时我们同住一个寄宿家庭。刚到国外,两个年轻女孩对未来的恐惧和不确定,让我们的心紧紧依偎在一起。我们开始时是真的无话不谈,形影不离。每天放学以后,我们会一起谈心,随时黏在一起。她说我是她最好的朋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我看来,最好的朋友只不过是一个满足她心愿的小角色罢了。


L是家里的独生女,平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再加上年纪小,家务基本由我负担。我们的寄宿家庭是不包中饭的,所以每天我给我们两人做饭。吃完饭后,L从来是甩手就走的,碗交给我洗。有一次我生理期,非常难受,和L说能不能让她把碗洗了,她嘟着嘴撒娇:“我们不是最好的朋友嘛,而且你吃的明明比我多比我多,就几个碗,你随便洗洗就好。”我从没对她发过火,因为我觉得她年纪比我小,我也不愿失去这来之不易的友情。


而分开住以后,不仅没有距离产生美,L对我的依赖反而越来越严重了。她总是隔三差五约我出去,只要她一个电话,赶论文的我就必须立即出现,陪她吃饭,或只是到处闲逛。我的家也成了她想来就来的地方,每天上课打工之余,如果她来家里,还得风尘仆仆的给她做饭。我渐渐发现我对她的纵容已经让我们之间没有了界限,我对她的好已被她当成理所当然,我于她不过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罢了。我心里有了疙瘩。


我们真正决裂是她第一次谈了男朋友。当时我在和同学们开小组会议,准备迫在眉睫的演讲。而她只一通电话问我在哪,不等我把话说完,就风风火火赶来,在我和我的同学间忽的坐下,旁若无人的给我讲她与男友的相识相爱……同学们都非常尴尬,我的愤怒也到达了顶端,让她赶紧出去。她走时还不情不愿:“人家是把你当好朋友才和你分享这些。”


这件事结束后,我再没联系过她。我明白朋友间是平等的,没有谁欠谁,所以不要过分忍耐。朋友你来我往,愿意理解你,体谅你的难处,这样的人才值得相处。

 

————我是个安静的广告———


·有选择的听从建议


W学姐是系里的老前辈,成绩十分优秀,但却没有朋友。周围人都劝我和她保持距离,因为她有爱“指点”人的毛病,一不小心就会被骂的狗血淋头。我虽然心生敬畏,却也不免嘀咕:“前辈也许说话直了点,但给的都该是有用的意见吧?”加上W对我非常友善,我便不信这个邪,和她做了朋友。


开始的时候W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益友,作息规律又积极向上,给我了许多正面的影响;而因为成绩给她的优越感,我们的差距使她对我的“评论”日益增加。从我的功课,到我的人际交往,甚至我的穿衣打扮,个人喜好,她都有话说。明明没有问题的论文,又是思路不清,主体不明,又是表达不够地道,直到老师打了A她才住了嘴。


换了新的穿衣风格,也被她说成是土气:“那么多颜色,你是要演花蝴蝶啊。”而我的所有选择,只要是询问了她的意见,自然会是被否定的。被优秀的人,或者说被信任的朋友怀疑,我渐渐失去了信心,在选择面前六神无主。我渐渐反省,她给我的种种建议,真的是在我的角度考虑的吗?或只是出于对别人评论和批判的欲望?

我终于心灰意冷,也许朋友的建议是在为你提供帮助,但真正的朋友,不论你优秀与否,或作出怎样的选择,都会鼓励你,支持你,而不是盲目泼冷水,鸡蛋里面挑骨头。

 

·真爱难辨


Chris和我是酒吧里认识的。互相留下联系方式后,Chris总是三天两头的约我,每天也信息发个不停。初来乍到,我脑海里还有国内“酒吧里没什么好人”的偏见,对Chris还有很大的顾虑,可Chris殷勤诚恳的态度,让我决定给彼此一个互相了解的机会。Chris比我大两岁,高大帅气,在麦吉尔读金融。我们年纪相仿,性格相投,加上Chris很有绅士风度,对我处处照顾,细致入微,让我很快对他有了倾慕之情。


有一次和他散步,正逢盛夏,我们走过一条林荫小道,两旁树木是生机勃勃的浓绿,远处晶莹剔透的喷泉发出潺潺的水声。这时的他牵了我的手,当时只感到这阳光风物如梦如画,他全身上下散发出微光,我肯定了他就是我等的人。就这样我们顺理成章的在一起了,开始的一个星期我们如胶似漆,十分甜蜜。


就在这时,Chris忽然问我了男女关系的问题,由于我没有经验,而且我们认识并不久,我当时立即向他表达了惊恐和抗拒。他对我的保守非常吃惊,可还是安慰我说:“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随便问问,你不愿意也没有关系。”


可那之后,Chris对我的态度就完全改变了。他不再每天吵着要见我,发的短信变得只有寥寥几句,后来变成只有我在嘘寒问暖,最后连我的短信也不回复了。打电话,不接,我们没有共同的朋友,这样我就失去了他的下落。于是就这样不明不白的,刚刚确定的所谓“真爱”就这样消失在了我的生活中。




我究竟做错了什么?巨大的疑惑和失去Chris的悲伤,让我消沉了很久,直到再遇到Sam。Sam就如同另一个Chris,短时间内就对我大献殷勤。我自然是吃一堑长一智,没有再陷进去,果然不出所料,不久后他也提出了和Chris同样的要求。我马上向他提出我的疑问,难道蒙特利尔的男生谈恋爱就是为了性?


Sam哈哈大笑,告诉我这只是男生们“约炮”的手段,很多人不喜欢直接的“hook up”所以要先了解对方一段时间,这样比较自然。“你没有他想要的东西,他当然会逃跑啦。”听完Sam的解释,我真的被吓了一大跳,但又理解了Chris当时的做法。在这之后有男生再接近我或献殷勤,都会好好考量对方的目的。“约炮”在西方普遍,只能擦亮眼睛,好好分辨什么是真感情,什么是糖衣炮弹啦!

 

出国之后,不同的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确实让寻找同路人更加困难,和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勉强维持关系,反而不如独自一人轻松自在。一个人看书,吃饭,渐成习惯,我看上去好比一个“独行侠”。可谁的青春没有孤独过,盼望过,憧憬过呢?只希望我们对自己多一些坚持,对别人多一些理解,不管是独自奋斗,还是有人陪伴,在异国他乡打拼的经历,都是青春里最珍贵的回忆。


本文为蒙城汇特约稿件,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