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是留学,10年前是投资,现在是找虐 | 中国式留学

2016年06月20日 美国留学那点事


文/张蕾

来自/新周刊


中国留学生比例过高的大学,当地人避之则吉;中国留学生想报读常春藤大学,不得不拿出更优秀的质素;中国留学生回国后,80%拿不到1万元月薪。



曾几何时,“海归”就意味着精英,方鸿渐随便假冒一个洋大学的博士,回国就能左右逢源。如今,海归的简历在某公园的“相亲角”里仍然吃香,除此之外,风光不再。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显示,2015年中国大陆学生赴海外留学人数又创新高,达52.37万人。然而同期学成归国人员也达40.91万人,每年出国与回国人数比例接近持平。


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学成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海归”面临的就业难问题,正在成为棘手的社会问题。而另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则是,百万海外留学生的求学之路和生存环境则变得越来越艰难。

 


留学生就业政策收紧,多少中国留学生打道回府。


留学生被打,大环境悄然改变

 

从将自己暴露在完全陌生的环境开始,中国学生的留学生活就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不久前,两起中国留学生在法国被打的新闻引起了国内的强烈关注。据法制晚报报道,女留学生芳芳(化名)在巴黎地铁内遭到几个外国人的群殴,其中一个人正是在前一天羞辱地称她是“中国佬”的人。更可悲的是——“事发时车厢里有很多人,却无人帮忙”。

 

几天之后,两位女留学生也跟媒体爆料,7名法国警察来到了她们在巴黎市13区意大利大街的住所进行了搜查,原因竟然是“公寓楼梯间的墙上有一行用圆珠笔写的‘中国妓女,一楼’的涂鸦”。其中一名警察在做笔录时甚至说:“你们中国留学生好多都是妓女。”



在法留学生向媒体爆料,她在巴黎地铁内被打,甚至还遭到种族歧视。

 

在欧洲,法国的治安相对来说比较乱,但涉及辱华的并不多。在法留学生也对媒体表示,“大部分法国人还是特别友好的”。可是,近年来欧洲时有发生的中国留学生被打事件,似乎表明留学环境悄然发生变化。


特别是在欧洲,法国中国问题专家、巴黎第八大学地缘政治学博士皮埃尔·皮卡尔指出,这些事件不一定是针对中国的,与欧洲局势和法国国内的经济社会状况分不开。接连出现的恐袭事件,难民对当地居民的骚扰事件,都在激化当地人对外国人的排斥。

 


德国科隆,市民抗议难民骚扰女性,现场出现了第二帝国时期(1871-1918)的旗帜。

 

刻板印象造成环境恶化的封闭循环

 

大环境的改变不仅仅是政治造成的,中国留学生的表现也使得外国人对他们的印象越来越差。4月12日,央视《新闻1+1》报道,美国国土安全部虚设了一所大学——北新泽西大学,吸引了一千多名留学生入学,结果这是一个有网站、有证书、有教学楼,但是却没有教学的“钓鱼大学”,21名中介和数百名中国留学生将被遣返,因为他们涉嫌“签证诈骗”。

 

这种钓鱼执法固然有可议的地方,但这件事恰恰证明了签证造假的严重性,迫使美国当局不得不通过非常手段来维护移民制度。另一方面也呈现了中国人的留学热潮,留学中介的诈骗现象层出不穷,有的学生被骗往野鸡大学,也有的学生饥不择食,不惜读这种野鸡大学来镀金。



“钓鱼大学”北新泽西州大学官网。

 

新世纪后大量中国留学生涌到国外,他们财力惊人、社交圈封闭、没礼貌、签证诈骗、不务正业、逃避课业、考试作弊等问题,已经成了这一代留学生挥之不去的标签。

 

4月12日,纽约时报头版报道了在美中国留学生的豪车生活,其奢侈令人咋舌。而在悉尼大学华人教师“辱华”事件中,中国留学生被曝考试作弊,并公然在微博上炫耀作弊经验。他们不是去留学,而是去享受。


还有部分留学生投身到热火朝天的“海淘运动”,微信朋友圈成了他们唯一活跃的社交圈,每天围着包包、化妆品、奶粉、汇率、关税打转,成为“跨国搬运工”。

 

新近的留学生们,恐怕要面对比前人更多的舆论压力。早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虐打中国女孩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更让人对“中国留学生”这个群体及其价值观心生疑惧。

 


《纽约时报》报道,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一掷千金买兰博基尼。

 

留学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天坑”

 

二三十年前,留学是真求学。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留学生大多是公派留学,他们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作为精英知识分子的自觉性。当时的留学动机很单纯,也无需担忧就业问题,归国后大多会成为科学和文化领域的精英。

 

1985年“自费出国留学资格审核”被取消,“公派留学”的光环逐渐消退,普通百姓可以自由出国留学了,逐渐有大陆留学生在自费完成学业后选择留下,成为“第一代移民”。但他们之中只有少数能参与当地的主流事务,更多人是在餐厅、超市、工厂、维修等从事蓝领工作。留学,是他们实现移民梦的渐进式手段。

 

十年前,留学开始成为一种投资。这代留学人员更加多元化,思想更为开放,留学目的也更加明确。2004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的总数近82万,而回国总数仅占四分之一,留学生大多都愿意挤向英、美、加等经济发达国家。



海归曾经风光无限。

 

无论是接受优良教育还是寻求商机,是衣锦还乡还是在海外生根发芽,留学都是一条康庄大道。留在国外,“读书工作拿身份,娶妻生子买house”,一条稳步有序的发展之路走得脚步轻盈;选择回国,“海归”的光环也能为职业前途加分不少,挣得更强的竞争力和更高的起点。


如今,留学几乎跟出国旅游一样泛滥了起来,它不再是精英的特权,很多工薪家庭也加入了留学大军。然而,出国越来越简单,读名校却越来越困难。

 

据《纽约时报》报道,亚裔学生进入精英大学的几率远远低于白人,这些大学对亚裔(尤其是男生)的要求明显高于其他族裔。有数据显示,2012-2013年,美国5大顶级名校哈佛、耶鲁、普林斯顿、麻省理工、斯坦福招收中国学生比例总体下滑24%,以普林斯顿和麻省理工跌幅最大,越来越多中国学子只能选择次一流、二流和三流的学校,同时还承担着昂贵的学费。


一流名校对亚裔学生的入学要求更严苛了。


对于那些想要出国镀金然后回国找一份高薪水工作的学生来说,留学可能不再是一个最优选项了。那张用昂贵学费和宝贵青春换来的证书,很可能换不来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国外移民就业政策正在收紧,不少留学生选择回国,但80%海归硕士的月薪不足一万——掐指一算,完全不敷留学的成本和付出。


真心求学的人,你只能坚信留学是去历练和认识世界的,这比那张薄薄的文凭更有价值。



风光无限的“海归”已死,留学生回国也要苦逼地找工作。(图/王长宇)




网友评论:


@Ashley ?

现在很多人留学是想出去看看,也并非为了一纸证书,也不需要用月薪不足1w来量化人生成就。因为当你亲历了远方,看到多元的价值观,了解不同的文化思想,人生的疆域就会被无限拓宽。至于这让人变得更好还是更差,更快乐还是更抑郁,还是看个人的倾向和选择。


@轻淡少盐

留学与否,学到真本领才是最真。国内的教育方式(不间断上补习班的支出)花的银子一样能赚得回来吗?除了价值观思维能力的培养。


@Sunny LIN

的确是找虐,选择一个hard模式,但是相反,始终觉得留学的经历给我带来的更多是证书工作外的东西,身边的同学有留在那里的工作的,也有回国工作,还有去别的地方工作的,大家都很努力,也很优秀,却还要被所谓的公知们误解,能不hard么


@胖

看了评论,有点惊讶于一些人理所当然的态度。也不想想你“见识世界,开拓视野”的钱哪里来,绝大部分还不是拿父母的血汗钱。如果出完国回来还是一个啃老或者半啃老,而且毫不自知的话,那真是学到屁股上去了。



@Mini Tree

说实话,我出去的时候真的是蛮拼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最努力学习的时期,现在虽然也没有月薪过万,但是那段日子却是我最难忘的。也许不是为了一纸文凭,是一种体验,思想上发生一些比较重要的改变,也更加的看清自己。


@?

那些说留学可以开拓视野的估计是没真的留过学。当你真正在语言文化都不一样的异乡独自生活、读书、吃饭、旅行,呵呵,开拓个鬼视野,能奋力学习而不是慢慢懒惰下去就已经很好了。谁说出国留学就可以开拓视野了?什么叫“开拓视野”?难道出了国就可以变得更加国际化?在外国,回国之后发现国内同学懂的反而比留洋的人还要多。留学生找工作不仅仅难在薪资,还有丧失自信和自我落差。曾经的豪言壮志,在生存面前算个P……




相关阅读:回复北大获取文章:

没去成北大被逼出国,留学生涯狠狠地洗刷了我的三观


倡导理性阅读,离美帝更近一步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