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曲奖曾经那么好看,为什么现在这么难看呢?

2016年06月24日 腾讯娱乐




腾讯娱乐专稿(文/爱地人 责编/尹雯婷)


今年5月13日,台湾金曲奖公布了新一届的提名名单。虽然有“苏打绿”乐团、张惠妹、林俊杰和张惠妹等明星入围,但就入星光程度而言,确实远不及一些内地的音乐颁奖礼,或者娱乐跨界的活动,更有市场的号召力。


虽然,音乐颁奖礼还是要靠音乐作品说话,但音乐明星的参与程度,同样决定了一个音乐颁奖礼的影响力。至少从今年台湾金曲奖的提名来看,大咖数量的明显缺乏,也让它无法形成更大的话题性和关注度。


金曲奖不好看了吗?


其实,关于台湾金曲奖“不好看”的争议,已经由来已久。至少近十年的台湾金曲奖,无论是对行业的推动、对新人的扶持,还是对华语流行乐坛的标杆意义,以及单纯现场演出部分的精彩程度,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甚至还经常给人一种前途茫茫、不知何以为继的印象。


金曲奖为什么好看,又为什么不好看了?已经经历了整整26年的台湾金曲奖,从曾经的辉煌到如今的黯淡,究竟是什么样的内力和外力,让这个曾经是华语乐坛第一颁奖礼的品牌,变得越来越没有存在感?这其中的缘由,倒是说来话长……


今年金曲“走错片场”:这是小众音乐奖吗?


流行音乐类别提名小众化 这些人都是谁?


今年金曲奖流行音乐部分的提名,如果给一个普通歌迷看,那一定会是一脸懵逼的表情。因为如果不是对华语乐坛,有着深度、全面和专业的爱,即使像“最佳国语男歌手”这样大类提名,其中的柯智棠、黄明志等等名字,对很多人都是非常陌生的。


▲获得最佳国语男歌手提名的柯智棠(左)和黄明志(右)


而在“最佳乐团”的提名中,更像是一次独立音乐乐团的聚会,即使像“苏打绿”这样名声在外的乐团,他们的提名专辑《冬未了》,其实也是一种典型的Indie唱片。同样的,“最佳新人”的提名中,Hello Nico、谢霆廷、柯智棠、“张三李四”、岑宁儿和熊仔,也都是标准的独立唱作人或组合。


独立音乐的大量出现,当然会提升金曲奖的X格,但作为一个站在行业高度的流行音乐颁奖礼,大量出现主流视线之外的作品和音乐人,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自身的影响力。当然,金曲奖毕竟只是一个平台,它不创造音乐,只是提供内容比较的平台,所以这种评选方向越来越偏Inide的趋势,倒并不应该由金曲奖来完全背锅。有关这方面的事情,我们在后面的部分再叙。


金曲奖反映华语乐坛生态:内地音乐“后来居上”


虽然已经很难再成为华语乐坛的年度标杆,但台湾金曲奖还是会在一些奖项的提名和授予上,不自觉的同步了一些华语乐坛的现象及趋势。比如在今年的金曲奖上,同样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多位来自中国内地的歌手,如李健、苏运莹、小霞(黄绮珊)、崔健和秋林,都获得了提名。尤其是苏运莹,更同时获得了“最佳新人”和“最佳国语女歌手”两项大奖的提名。



▲黄琦珊、苏运莹、李健等为代表的内地音乐人入围金曲奖多项奖项

其实,中国内地音乐人登上金曲奖的舞台,并非是今年才有,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渐变及渐进的过程。像这两年的李荣浩、李健、刘思涵和常石磊,就都曾经入围过金曲奖,李荣浩更在前年拿到了“最佳新人”奖,风头一时无两。当然,这种生态的变化,也绝非金曲奖刻意为之,或者内地音乐同行想要就能要的局面。这一切的一切,还是离不开整个华语乐坛生态的变化,即内地流行音乐在其中的比重,已经从曾经的陪香港和台湾“读书”,变成如今的后来居上。


一边是依然顶着华语乐坛风向标这样的标牌,一边却是奖项提名的小众化,今年的台湾金曲奖,给人的就是这么一种小格局的印象。提名决定了奖项归属,所以今年金曲奖的最终结局,无外乎是“苏打绿”和张惠妹成为最终赢家等等。因为从这样的提名名单上,也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往事需回首:曾经的金曲奖还真是金碧辉煌


曾经的金曲奖,可不是像现在这样,唱片公司和音乐人不介意,媒体和歌迷不满意。毫不夸张的说,曾经的金曲奖,就是金玉满堂、金碧辉煌,对音乐人和作品,完全能够起到镀金的作用。


台湾金曲奖创办于1990年,也算是赶上台湾流行音乐的高速发展期,如果说有一些瑕疵的话,那就是它还是来得稍晚了一点,所以错过了台湾的现代民歌运动,也错过了罗大佑、潘越云、侯德健、齐秦、苏芮、黄莺莺、童安格、齐豫、陈淑桦和姜育恒等等歌手的黄金时代。


1990到1997,

台湾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



▲那是一个伍思凯和张雨生竞争新人奖的时代


台湾金曲奖也在这个期间,依靠台湾流行音乐产业的奋进,为自己积累了品牌的资源和影响力。这个时期的金曲奖,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完全依附于台湾流行音乐而存在,因为当时的台湾流行音乐产业,具有非常强势的内容资源,它一方面提供了像金曲奖这样的流行音乐评奖,以非常多的选择可能性,甚至会因为佳作众多,从而出现选择困难症。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内容资源的丰富,形成了内容主导平台的效应,而这,其实恰恰是一个时代流行音乐和颁奖礼的正确关系:奖项依附产业、内容主导平台。要知道,如果一个流行音乐颁奖礼,能够在一个音乐产业里起到主导地位时,才正说明音乐产业链出现了问题。


从1990年到1997年,也出现了大量的新人、佳作。比如张雨生、伍思凯、郑智化、范晓萱等等,都是在这个时候出现在金曲奖历年的提名中。而《我是一只小小鸟》、《吻别》、《我想有个家》、《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新鸳鸯蝴蝶梦》、《哭砂》、《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梦醒时分》和《最浪漫的事》等等大量优秀作品的出现,也在无形中为金曲奖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资源。而优质资源,就是一个音乐颁奖礼的存在基础。说句不好听的话,音乐颁奖礼其实就是音乐作品的“寄生虫”,产业活得好,你才能长得胖。

所以,像以首届金曲奖的“最佳新人”奖为例,虽然邰正宵和张雨生最终没拿奖,当时却也没有什么争议,毕竟最终获奖的伍思凯,确实具有很强的实力,谁胜谁负都在毫厘之间,没什么可多说的。


而在1997年之后,随着当时乐坛教父李宗盛的淡出,台湾流行乐坛也开始了一个转型期。徐怀钰、陶喆等更多元化歌手的出现,也让台湾流行乐坛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当然,也包括了台湾金曲奖。


1998到2008,

金曲奖太“有脾气” 强势“定义”乐坛



▲2000年民谣歌手陈建年获歌王,多少有金曲奖“反主流”的意味在里面


也正是从1998年开始,金曲奖在台湾流行乐坛,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甚至因为自身品牌的壮大,加上台湾流行音乐体量的变小,于此消彼长间,有了一种平衡的换位。在这个阶段,发生了最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在2000年的“最佳国语男歌手”奖评选上,名不见经传的警察歌手陈建年,竟然战胜了陶喆、庾澄庆、王力宏和张学友,成为了金曲歌王,一时间也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我们不能说金曲奖的评委们刻意为之这个结果,但至少这样的结果,可以用一种反主流的方式,成就金曲奖在业界和乐坛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甚至传奇色彩,并由此树立一种强势的品牌效应。事实上,也正是从此刻起,金曲奖变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业界良心,因为确实没有哪个音乐奖,会在张学友和陈建年之间,选择陈建年。


金曲奖的强势,还体现在此后对于周杰伦的态度上。虽然在2001年和2002年,都给予了周杰伦以肯定。周董随后一路高歌猛进,直至因为《七里香》专辑的一曲《东风破》,开启了一个“中国风”时代。但此后的金曲奖,反倒形成了一种和周杰伦的拉锯战,在2003年,让周杰伦颗粒无收,并被其视为奇耻大辱,还写进了歌曲《外婆》里。可以说,金曲奖在周杰伦最为巅峰的发展期,始终没有给他金曲歌王的肯定。一个音乐颁奖礼,可以有理念,但却不能太有脾气。从1998年到2008年间,金曲奖恰恰是因为太有脾气和性格,反而在音乐导向上,显得有些模糊甚至混乱。


2011年,

乐坛没了“绝对巨星” 金曲从此“六神无主”



▲周杰伦凭借《魔杰座》专辑获歌王肯定,但他并未到场

2011年,金曲奖终于给了周杰伦以“最佳国语男歌手”奖的肯定,只是当时发行《魔杰座》专辑的周杰伦,已经不是最好的周杰伦,而他甚至会因为档期的问题,缺席金曲奖的颁奖礼。


当周杰伦把精力花在更多其他领域,华语乐坛从此没了绝对巨星之后,此时的金曲奖也开始变得有些六神无主、不知所措。这在无形中也说明,一个音乐奖项,终究是乐坛的终端,最优秀的音乐奖项,以让人感觉不到存在的形式存在着,反而能够说明它的成功。就像九十年代早期初创的金曲奖,那时候它不是什么风向标,也不是什么权威奖,但它就是有镀金的作用。


台湾金曲奖为什么好看?



▲以公正著称的金曲奖奖杯


无论如何,金曲奖最大的存在意义,就是让华语乐坛第一次有了大而全的综合音乐颁奖礼,而且因为它确实在公正性上做得最好,所以即使如今每况愈下,也经常会被诟病它的审美,但却始终不会因为被曝光黑箱操作,让这个音乐奖项品牌,成为行业的笑话。


评审流程保证公正:

评委签保密协议 “关禁闭”听上万首备选作品


金曲奖由“台湾行政院新闻局”主办,采取的是类似“格莱美”那样的评委评审机制,而非Billboard那样的数据主导。早期的金曲奖,每年会邀请十几位评委来参加评选,之后的规模则相应有所扩大。评委的来源构成,主要是乐评人、制作人、DJ等相对权威的业内人士,并且要求本人没有当届的入围作品,并且和参奖作品没有任何的关系。而当届的金曲奖,除了会公布总召集人之外,对于其他所有的评委,都采取保密原则。评委本身也会签定“保密协议”,保证自己在当届评审期,不向任何人透露自己担任了金曲奖评委。如果违反这个规定,则会被金曲奖组委会以违约为由索赔。


在报名截止后,金曲奖组委会则会将作品按照奖项分类,然后把所有的作品,交到评委的手上。据曾经参加过金曲奖评审的周治平老师介绍,在他参加的那届评审中,就收到过满满几箱的CD,并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对其中的作品进行审核。而另一位曾经参加过金曲奖的评委董运昌,也曾经表示过,其中的过程自己需要听上万首的作品。


在每一位评委按照分类作出选择后,组委会则根据这些结果进行汇总,并最终得出结果。而在颁奖礼当天,评委们甚至会从早上起就被“关禁闭”,并禁止与外界的通讯,以避免评审结果提前泄密。


重视音乐性 可以保护传统音乐资源


相比香港各大唱片公司和各大颁奖礼之间的杯葛,关系好就分猪肉,关系好就零封,以及内地一些颁奖礼,公开的造假、卖奖,直把音乐颁奖礼做成了明星红毯秀。金曲奖在奖项设置和评选上,确实做到了自始至终的唯音乐原则。


尤其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就是金曲奖的文化特色。也许很多人关注金曲奖,更多是关注流行音乐类的奖项,并且把焦点都集中在王力宏、周杰伦、张惠妹等歌手身上。但金曲奖其实另有一个功能和属性,就是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像台语、客语和原住民音乐等奖项的设置,无形中就保护了这些传统音乐形式的发展。反观在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更为多元的中国内地,却始终缺少这样的音乐奖项,这也恰恰反衬出金曲奖的意义。


评选的公正性,文化的传承性,再加上台湾流行音乐黄金时代,在音乐内容资源上的丰富提供,让金曲奖的颁奖礼,总是能够成为金曲大串烧、明星手牵手的舞台,也成就了金曲奖最好看的那一面。


金曲奖为什么不好看了?


▲音乐生态转变 让金曲奖“不好看”了


金曲奖为什么不好看了?因为时代变了!


音乐产业转型 金曲奖却依然怀抱唱片公司模式


曾经的金曲奖,依托的是台湾流行音乐产业。而九十年代到新千年初的台湾流行音乐产业,也是由传统唱片公司主导的产业。所以,曾经好看的金曲奖之所以好看,也可以说是当时的台湾唱片公司非常好看。


但随着传统唱片公司包装和制作音乐模式的势微,以及互联网音乐模式的兴盛,使得在这个音乐产业转型期关口,依然还抱着传统唱片公司模式的金曲奖,多少脱离了时代,这主要就是表现在音乐奖项设置的没有与时俱进上。比如这几年的金曲奖,一直缺少数字音乐奖项的设置,对于音乐视频化,单曲主导市场的变化,也没有及时跟进。


台湾流行音乐低迷 “青黄不接”造成“无米之炊”


另一方面,一个成功的颁奖礼,离不开一个音乐产业发展的大环境。而这几年金曲奖之所以给人一种无力感,也和它依托的主体:台湾流行音乐的低迷,有着很大的关系。曾经的台湾流行音乐,是两岸三地的标杆。而如今则是青黄不接的凋零状态。新人缺少大气,老将又忙着赴内地淘金。这种局面,自然让金曲奖有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


其实,目前全球乐坛其实也在进入一个转型期,这个转型期最大的变化,除了介质从CD到流媒体的变化之外,还体现在独立音乐的崛起,以及绝对巨星的消失上。台湾流行乐坛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即下一个周杰伦是谁?下一种像“中国风”那样的时代曲风,又是哪一种?虽然说金曲奖是华语乐坛的风向标,但没有风这个标就不会动。缺少比较鲜明的音乐人及作品,也使得现在的金曲奖,只能在张惠妹、蔡健雅这样的老歌手,以及柯智棠、谢震廷这些独立音乐风格的新人中,进行可选择范围不大的选择。这就难怪前年李荣浩能够拿到金曲新人了,毕竟李荣浩的歌曲既有内在专业品质,又能大众传播,而这两点恰恰是现在台湾流行音乐之痛。要是多每年都出几个李荣浩,又何愁金曲奖不好看?


“闭关锁国”式报名条件 无异于“自废武功”


除此之外,金曲奖虽然是立足台湾地区的音乐奖项,但既然它之前已经成了事实意义上的华语乐坛标杆奖,那么它完全也可以采取像“格莱美”那样的模式,即扩大门户,在立足美国本土的同时,让英国、澳洲、加拿大等英语国家的作品,都作为评审对象。


但金曲奖却因为专辑必须在台湾地区首发的规定,使得如今许多中国香港和内地的专辑,没有办法入围金曲奖,无形中也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更何况,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很多音乐作品往往会采取数字发行的模式,已经不存在地域首发的概念,金曲奖如果不在这方面做出改变,势必会让自己的格局越来越小。并且因为缺少新鲜血液的加入,以及两岸三地更多优秀作品的海选,让明明可以更好看的金曲奖,就这么变得越来越不好看。


金曲奖:我们爱之深 我们责之切


对于金曲奖,其实大部分乐迷都是感恩的,尤其是听着周杰伦、王力宏、孙燕姿、陶喆等歌手作品长大的歌迷,更是对金曲奖怀有既爱又恨的感激之情。


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虽然我们还是会觉得金曲奖有些不思进取,保守得令人发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多变的时代,金曲奖还是紧守着音乐的底线与原则。比如对于传统音乐的保护,对于制作、创作等奖项的坚持,以及始终在公正性上的执拗和不妥协,甚至让它在浮夸的大环境下,有了一种悲壮却值得尊敬的色彩。


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有金曲奖这样坚持的音乐奖项,可以让更多人在一种缓冲地带,享受传统时代的美好,这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当然,作为一个音乐奖项,坚持并不代表永不改变。毕竟,音乐在变化,审美在变化,作为乐坛晴雨表的颁奖礼,如果不对此作出相应变化,反而会显得有些失真。比如过于圈内且讲究资历的评委阵容,就会导致在评选结果上,会有一种和时代脱节和延迟的现象,往往要等到一个歌手高峰期过后,才能得到他几年前最该得到的奖项。


此外,音乐元素的融合,数字音乐的发展,音乐视频化的趋势,也要求金曲奖未来对此作出应变。打个比方,如果未来专辑这种模式淡出或消失,金曲奖却还坚持“最佳专辑”这样的奖项,是不是就显得有些荒谬和黑色幽默了?


“不好看”的金曲奖依然好看,因为在华语乐坛,没有比它更好看的。而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看”,金曲奖显然也需要在不变中,作出一定的改变。


附:第27届金曲奖提名


最佳新人奖:

Hello Nico、谢震廷

柯智棠、岑宁儿

张三李四、苏运莹、熊仔


最佳歌曲奖:

《太阳的孩子》舒米恩·鲁碧

《母系社会》阿密特(张惠妹)

《不为谁而作的歌》林俊杰

《下雨的夜晚》苏打绿

《小幸运》田馥甄(Hebe)


评审团奖:

从缺


最佳原住民语专辑奖:

《自由的旅程》

《回游》

《大巴六九部落传唱歌谣》


最佳客语专辑奖:

《大岭脚下》

《惊喜时刻》

《靓靓》

《异乡人》


最佳乐团奖:

糜先生、io乐团、宇宙人

脱拉库、旺福、苏打绿


最佳台语女歌手奖:

秀兰玛雅、黄妃

曹雅雯、江惠仪


最佳台语男歌手奖:

陈建玮、陈雷、许富凯

荒山亮、流氓阿德


最佳国语男歌手奖:

黄明志、李健、柯智棠

Matzka、林俊杰


最佳国语女歌手奖:

许哲佩、晓霞、苏运莹

阿密特(张惠妹)、蔡健雅、彭佳慧


最佳国语专辑奖:

许哲佩《摇摆电力公司》

谢震廷《查理》

阿密特(张惠妹)《阿密特2》

蔡健雅《失语者》

苏打绿《冬未了》

熊仔《无限》


最佳台语专辑奖:

《台语新浪潮》

《歌声进乡团》

《古伦美亚》

《张三李四》

《缓缓爱》


特别贡献奖:

黄莺莺 小姐


本文系腾讯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