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吃羊”的故事给中国萌娃造成一万点伤害!换做澳洲,老师会怎么教……

2016年06月25日 墨尔本微生活



点击这里,瞰“墨尔本最有品味的六星公寓”



故事的起源首先来自微信公众号“大红妈妈大本营”转发的一个视频! 


上面的这个视频,最近火遍了各大视频网站以及朋友圈,吸引了很多中国人的关注和评论,尤其是爸爸妈妈们。


视频里,妈妈和孩子正在做图画书中常见的关系连线。图画书上画着狼和羊。妈妈催促着孩子,把狼和羊用线连在一起,可是孩子却不愿意这么做。孩子眼泪汪汪的表达着自己,不想羊被狼吃掉,狼爱吃青草,羊很乖,羊会疼啊。妈妈起初还略显着急的让孩子连上线,说着狼已经把羊吃了,到最后被孩子的话语打动,说狼不吃羊了,狼吃青草……


不知道这个萌娃唤起了多少人幼时的记忆(心理阴影!),或者有多少父母,也在生活中和孩子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小编在想,如果这个孩子分别在中国和澳洲接受教育,关于这个问题的应对方法是否有所不同呢?



”狼吃羊,羊疼!“之中澳教育理念PK


中 国

大红妈妈邀请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孙莹老师,由这个视频聊起,和大家一起探讨和分享,如何理解孩子,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如何引导孩子处理自己的情绪。


作为成年人,相信很多朋友看完这个视频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哇,好可爱啊!你看他那个小可怜样儿”可是爸爸妈妈不知道的是,当我们说可爱的时候,这个宝宝的内心很可能正遭受着一万点伤害呢。


的确,从成年人的角度,萌劲儿十足的宝宝总是可爱的,连哭的样子都足以让你内心萌化。加上成年人往往惯性地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所以时常不拿孩子的情绪当回事儿。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成年人就会若无其事的逗孩子,甚至有时候故意不答应孩子的要求或反着说话、开玩笑,就是想看看孩子着急伤心的“可爱”模样,这个时候,就有点类似视频一开始时,这位妈妈与孩子的对话。


然而,成年人的这种忽略孩子情绪的做法,不仅对孩子毫无帮助,还是很严重的伤害性事件。当孩子感受到自己不被在乎,他/她的恐惧感和伤心情绪往往就会加强,变得更加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样的负面情绪。这种情况下,有的孩子会大哭不止,持续性的伤心,有的可能会摔东西、发脾气,发泄自己不被接纳的感受,也有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可能默默的承受着压力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很好的将负面情绪宣泄出来,给孩子的内心造成持续的负面影响。


视频中宝贝情绪特点分析

视频中的宝宝,会从小羊的角度思考问题,说明他是个同理心很强的孩子,也就是说他特别懂得理解他人,体会他人的感受,知道小羊如果被狼吃会很疼,所以他替小羊伤心。如果您的宝宝也是个同理心很强的孩子,首先我要恭喜您,因为理解他人是重要的社交能力基础,同理心强的孩子,更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理解别人的感受,也更容易交到朋友,受同伴的欢迎。

当孩子表达出同理心时,父母该怎么做?

首先,家长应该肯定孩子的感受。

在这个时候,你可以跟孩子说:“哦,宝宝这么伤心,是在担心小羊对吗?”,“宝宝知道小羊如果被吃,会很疼,所以不希望狼吃小羊,不想连线对吗?”用这样的方式,说出孩子的感觉,让孩子知道你非常明白他的感觉。


需要注意的是,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家长一定要保持跟宝宝同样的情绪状态,如果宝宝很悲伤,我们就不适合太开心的说话,要同样用悲伤或有点担心的情绪来说,跟孩子一起去体会小羊的心情。当孩子知道妈妈跟他一样担心小羊的时候,就会更有力量感,会觉得自己有能力战胜悲伤,不会沉浸在负面情绪中了。


此外,狼在这里某种程度代表了一种邪恶力量,如果孩子觉得妈妈是他的同盟,就会更有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对抗“坏人”。而这样的自信也会延展到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他会觉得“我连大灰狼都不怕,我很厉害!我可以战胜困难!”不知不觉间培养孩子的自信能力。


是否让孩子减少接触此类残酷问题

视频中的狼和羊的题目本身,虽然会让孩子不舒服,作为家长,我们会有时候也会希望,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减少对此类问题的接触。但是,在生活中,往往很多时候不太容易避免。所以,与其说减少让孩子接触此类问题,更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在遇到这类问题时的处理方式。


我们当然不会刻意让孩子接触一些残酷的事实,但也不需要刻意否认客观事实,比如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不伤心,可能会故意骗孩子“狼不吃羊”,“世界上根本没有狼”等等。如果是特别低龄的孩子应该也没太大关系,因为孩子在这个阶段,认知水平有限,这对孩子来说比较像一个游戏。但如果孩子认知水平已经比较高,比如5岁以上的孩子,家长们应该采用更好的处理方式,而不是简单的回答了事或是忽略孩子情绪。


这里说的更好的处理方式叫做“共情”,就我们要承认孩子的情绪,体会孩子的情感。伤心本身是一个基础情绪,每个人都会经历,我们要做的不是去避免它,而是陪伴孩子过度它。这会让孩子知道伤心本身并不可怕,他可以战胜伤心。


像视频中的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是啊,妈妈也不希望小羊被吃,那多疼啊”。其实对孩子来说,恐惧的不是客观事实,而是恐惧感本身,家长不需要评价对错,只要不断认同孩子的感受即可。

(以上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红妈妈大本营“)


 

澳 洲


实际上,在澳洲,如果碰到这样的问题,”同理心“的教育已经是共识,在最著名的教育网站Raisechildren上就有这样一段视频。


同理心

旁白:同理心是帮助孩子们客服自私的行为,因为孩子们确实有为他人着想的天性。

妈妈:嘿Deccy,你为什么不还给他呢?这样他会因你的行为而感到高兴。看,Deccy他哭了。你看到他的眼泪了吗?

爸爸:哦,好孩子!太棒了!你做了一件很棒的事情!

专家说:幼儿并不具备很多与人相处的技能这我很清楚,但是如果你能够帮助他们去思考,哪怕只是一点点,就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理解和同理心。



澳洲老师如何做到同理心


我们请教了几个从事澳洲幼儿教育的老师,她们告诉我们,在处理此类问题时,通常的几个原则是:


1、要有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当孩子悲伤难过心疼时,仅仅对他们说没事、别怕、不用担心……是没有用的,应该认可他的感受,并马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告诉孩子,你曾经也经历过同样的感受,这就是尊重和理解带来的同理心,这会加强孩子对你的信任,也增强他的自信心,如果你单纯表达同情,孩子会受到安慰,但会破坏他的自信心。

2、先去倾听,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把狼和羊连在一起,他的理由…羊会疼!

3、鼓励孩子,自己找出解决方案,嗯,狼去吃草,不吃羊。

4、解决完毕,引导孩子放下,他们的方法可能会行不通,可以继续鼓励他们再来寻找办法,比如狼不喜欢吃草啊,是不是还有其余的办法,可以让它不吃羊呢,羊怎样才能不被狼吃掉呢……这样从小培养出的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者,而不是受害者和抱怨者。



西方如何讲一个”狼吃羊“的残酷故事


在英文的童话中,狼同样是吃羊的,不会去编织一个善良的狼,吃素的狼。

狼是危险的野生动物。西方的家长或老师无论是从故事书还是自然科学的角度都会让孩子了解这一点。

中国传统的《狼来了》的故事,早就有英文的版本,澳洲的孩子不少也听过,然而在中国传统的版本之外,英文版的还有拓展阅读部分,在拓展的部分,故事以老狼的视角重新讲述了一遍:


这是一只很老很老的狼,有一个自己的花园,过着归隐的生活,有一个孩子连续好几天呼唤着狼的名字,它终于忍不住出去看了看情况,并问孩子“你为什么老是叫我,我已经不吃羊了”。但是这个孩子恳求狼能叼走一只羊,他希望村里的人知道自己是个能把狼赶走的、勇敢的人,于是老狼就叼走了一只羊。回到花园里,老狼突然发现,这只羊居然可以为它的花园除草,狼意识到原来世界上所有东西都有它的作用,也许我们以前是天敌,但现在却可以成为朋友,从此狼和羊在花园里过上了很快乐的生活……

——老狼的视角之《狼来了》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能学到什么?——同一件事情,不同角度的解读,原来狼先生也没有原本故事里解读的那样恶狠狠,孩子通过故事提供的不同视角,整合信息,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思考问题的角度,而不是自始至终都记得:狼=坏蛋

这样才有批判性和独立性思维,才会有当这个小萌娃不愿意连线狼羊时,他知道他有这样的权利,他善良的心才被得以珍视!




图片来自网络 | 推广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