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时代纪录片:《火星时代》11月18日腾讯视频盛大开播!

2016年11月17日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



《火星时代》  用好莱坞大片的情节和视觉效果,结合一流的纪实功底重新定义电视纪录片。带来一个充满凝聚力、令人期待的人类拓殖火星的故事——11月18日16:00点,腾讯视频“好莱坞VIP”开创首播,敬请期待!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

如果你庆幸自己熬过了漫长的星际旅途,那么还是打起精神吧,着陆火星后的每一秒你都将面临更严峻的生存考验!

> 火星沿轨道绕太阳运行的速度是14.5英里(23.3公里)/秒;地球沿轨道绕太阳运行的速度是18.5英里(29.8公里)/秒。

去往火星的旅程漫长且充满危机。距地球数百万公里的距离,一旦启程,只能勇往直前。而在宇宙中旅行对人体的伤害将是一个巨大的危机。

“宇航员可能在到达火星时,就已经严重患病。”
——Jennifer Fogarty NASA约翰逊宇宙中心人类研究项目副首席科学家 

根据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大约每两年有一次探测火星较好的发射机会。NASA研究发射窗口期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最理想的情况下,宇航员需要在火星滞留500天,等待下一个返程的时机。


火星登陆阶段表  一个火星登陆任务需要大量的物料,很多需要先于船员被送达。航天器可以在火星轨道中等待宇航员到达。机器人可以提前组装到达火星表面的庇护所等装置。


长期滞留太空会造成严重的身体损伤(去往火星单程将会花费大概7个月的时间)。火星探索者们在抵达时的情况尚不清楚,但目前推测可能产生的伤害包括骨质疏松、视力问题脑损伤

> 火星的直径近似地球的一半,约等于月球的2倍。

每个月大约会造成1%的骨质流失。充足的运动可以减缓这种伤害,但是空间站中使用的巨型运动器械对火星登陆任务而言过于笨重。

理论上,这些危险可以通过快速地旋转飞行器,通过离心力还原重力来解决。但是NASA的工程师认为这是在已经困难重重的设计任务之外,又一项附加的复杂挑战。

> 很多宇航员都反映,在滞留太空仅2周之后,就会出现视力问题。

很多空间站中的宇航员由于脑积水和眼压而患有严重的视力障碍。在对火星登陆时的悲观预测中,宇航员很可能患有严重的视力模糊,并且因为骨质疏松致使骨折。


辐射是宇航员面临的另一个威胁。宇航员在离开地球磁场保护时,会受到由快速运动的太阳粒子(接近光速)——宇宙射线,以及太阳耀斑的伤害。宇宙射线会损伤DNA和脑细胞——这意味着宇航员可能在登陆火星时患有智力减退、视力衰弱、以及脆骨症。

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是使用厚厚的水层,甚至是种在土壤中的植物来形成辐射隔离层。但是,这个方法的可行性尚未被证明。

> 火星(Mars)的名字来源于罗马战神马尔斯。

“对那些认为自己可以在火星生存的人,我建议他们首先尝试在南极考察站度过一个夏天,甚至是一年。”——Chris McKay NASA科学家、工作在南极的火星专家

在宇宙中生存可能会造成人体多种器质性的伤害。但是,远离地球造成的情感上的折磨是更加严峻的挑战!特定的性格特征对火星任务十分重要。专家介绍说:“可以忍受孤独,漫长而无聊的路途,以及登陆后高强度的工作节奏。需要有极强的心理抗压能力和出色的社交能力。”

NASA资助了一项模拟实验。最新的一次实验中,六名志愿者需要在火山山腰的模拟火星居住地生存一年。在那里,他们需要穿着宇航服才能离开居住地。

> 火星的卫星——火卫一(Phobos)和火卫二(Deimos)其名称来源于希腊语的恐惧与害怕。

“他们在推特上发布了很多家乡的照片。他们带上很多自己大学球场的照片。即使处于狭小封闭,距地球数百万公里之外,他们依旧在心理上与地球紧密相连。”——NASA人类航天主席William Gerstenmaier分享了他对于空间站中宇航员的观察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思乡之情,不是那种当你在外出差,会想你的公寓、你的家、你的家人的那种感觉,而是思念有关地球的一切。绿色植物短缺、没有春夏秋冬,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


由布莱恩·格雷泽(《美丽心灵》)
和罗恩·霍华德(《达·芬奇密码》)
担任执行制片人 

《火星时代》
诠释了当人类幻想第一次冒险尝试拓殖遥远的星球时,现代的空间科学革命戏剧性地挫折和成功。

戳下方“阅读原文”可直达播放页面,订阅之后坐等开播提醒哦~


热门视频
合作、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NGCI)通过不断创新的节目,鼓励观众以独特的观点探索周边的世界。国家地理频道(国际)隶属于拥有128年历史的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作为国家地理与福斯娱乐集团(FOX Entertainment Group)的合资企业,始终致力于透过旗下六个频道,致力于推广探险、环保及教育工作。目前, 国家地理频道以45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71个国家,触及约四亿四千万收视户。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国家地理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