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Chinatown来顿文艺加餐 张曼玉20部经典电影看个够

2016年11月27日 美国中文网


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我演了20部电影还被说成花瓶,

唱歌也请给我20次机会”

——张曼玉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20部电影的故事。





有人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香港电影”,港产片多年来风靡全球,在1980年代更是达到了香港电影界的黄金时期,各种好片精彩迭出,《警察故事》、《旺角卡门》、《胭脂扣》,人们对港产片的风靡程度比现在的韩剧有过之而无不及。香港电影之所以经典,除了独具特色的故事情节,更因为故事中描绘的很多角色,直到今天仍是不可复制的传奇。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香港电影历史上最为传奇的演员之一——张曼玉。《阮玲玉》中的低眉顾盼的阮玲玉,《阿飞正传》中至情至性的苏丽珍,《新龙门客栈》中风骚入骨的老板娘金镶玉,她塑造的许多人物形象在80,90后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因此,当听说纽约Metrograph电影院即将举办“张曼玉20部经典电影回顾展”的消息时,我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在纽约,能在电影院里看到中国电影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能看到像《阮玲玉》,《青蛇》、《花样年华》、《警察故事》、《阿飞正传》这一系列八,九十年代的经典电影的机会却是少之又少,更别说是一口气看20多部了。




也许有人会问,现在网络那么发达,看部电影有什么难的。(作为张曼玉的铁粉,我也许并不能回答你这个问题,因为无论如何我都会去电影院看),因此,我特地找到了这场回顾展的策展人,马晓青(Aliza Ma),去问一问这次回顾展,我们非去不可的理由。





马晓青(以下简称Aliza),生于北京,成长在多伦多,八岁时移民美国,开始了她的电影事业。Aliza告诉我们,在这个数字电影大行其道的年代,“原汁原味”的胶片电影更加显得珍贵。很多电影也许可以在网上找到,但人们找到的资源往往是“数字版本”。Metrograph此次采用在胶片机上直接播放35mm的胶片电影,为的就是达到“原汁原味”的效果。和现在流行的数字电影不同的是,使用放映机放映的35mm胶片电影,在播放效果上更有“胶片感”,而这样的“胶片感”会使电影中呈现出的场景和情节看起来更加真实且别有一番韵味, 而这种“真实感”能在观众和电影之间引起最大化的共鸣。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是同一部电影,网上下载的资源和电影院里使用专业胶片机放映的效果会相差甚远。举个例子,我们看任何影视作品时,追求原音而非配音,因为原汁原味的声音可以更好的表达演员的情绪和故事情节。





明白了“看的是什么”,”在哪儿看”也是足以影响观影效果的另一大主要因素。Aliza带我们参观了这次回顾展的播放厅。不同于一般的电影院,Metrograph更多了一种浓浓的艺术气息和“家的感觉”。整个放映厅一水儿的木质座椅,木头的厚实给人一种牢靠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又正好符合在家看电影时所追求的闲适和踏实的感觉。在我个人看来,在这种充满“古老”气息的电影院看“早期电影”是一件特别有感觉也特别酷的事儿。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是Metrograph的创意总监,土生土长的纽约客亚历山大·奥茨(Alexander Olch)。奥茨先生曾说过:“看电影重要的是要找到感觉,那种我十岁时去比克曼剧院看电影的感觉。”为此,他在 Metrograph 电影院的设计中加入了很多细节,比如放映厅里红色天鹅绒搭配木头材质的座椅,大量藏书的图书角,吧台,餐厅等等。


至此,我们明白了在“有感觉”的电影院看“原汁原味”的电影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其实,在纽约,像Metrograph一样的独立电影院并不在少数,有只放纪录片的,有专攻外语片的,各种小众电影应有尽有。所以,身在纽约这个电影爱好者的天堂,有理想有追求的你怎么忍心只满足于在家看电影的感觉,快点出门感受一下在小众电影院里观影的“复古感”和浪漫氛围,提升一下自己的文艺气息吧!


张曼玉电影回顾系列将于12月8-31号周四于Metrograph影院放映,每部片具体放映时间可以在Metrograph官方网站上查询(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而且,不要说我们没有告诉你,主办方现在正在积极地邀请张曼玉来纽约参加放映活动哟,说不定来Metrograph的您除了看到荧幕上的张曼玉,还能看到真人3D版的女神呢!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微信号: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点击左下角查看更多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