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可以成为人才大国?

2016年11月25日 环球美国移民


“把那请输入作者些受过良好教育的、有创造力和野心的人交给我们吧!”美国从来就不掩饰自己对人才的渴求,对于它不需要的人,会毫不留情地拒之门外;而对于需要的精英、人才,则慷慨地大开方便之门。



在纽约自由女神像下,刻着这样一首诗:


“都给我吧,把那些疲惫的人、穷困的人,渴望自由呼吸的芸芸众生,喧闹海边的可怜虫,都送到这里来,无家可归、颠沛流离的人们。在金门之旁,我高举明灯。


实际上,这话只适用于建国初期的美国,那时候的美国实行的是“自由移民”政策,任何人都可以到这块新大陆追逐自己的美国梦;而到了1921年美国实施《移民配额法令》,鼓励技术移民而抑制一般性移民之后,这些诗句就应该改成“把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有创造力和野心的人交给我们吧”。美国从来就不掩饰自己对人才的渴求,对于它不需要的人,会毫不留情地拒之门外;而对于需要的精英、人才,则慷慨地大开方便之门。从上世纪50年代起,美国就多次修改移民法,规定只要是专业“精英”,可以不考虑其国籍、资历和年龄,一律优先允许入境。

爱因斯坦的选择

1933年10月7日,因为犹太人身份而受到排挤的爱因斯坦被迫离开欧洲,前往美国。当时法国科学家朗之万感叹道:“这是一件大事。它的重要性就如同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当代物理学之父迁到了美国,现在美国成为世界物理学的中心了。”

爱因斯坦选择美国,不是因为钱,事实上,他当时要求的年薪只有3000美元;让他感兴趣的是美国科研团队的“专心致志,坚韧忍耐,同志式的友好精神,以及共同合作的才能”。而聘请爱因斯坦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其创办的目的就在于延揽世界一流的学者,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经费,使他们摆脱教学、行政、日常生活琐事的束缚,研究什么,怎么研究,悉听尊便,而且没有任务要求。即使不是出于逃避政治迫害和战争的急迫性,这样的学术研究环境,对于学者来说,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1940年,爱因斯坦加入美国籍。可以这么说,爱因斯坦无形中成为美国人才工程的最佳代言人,促使无数精英选择到美国发展。

把人才留在美国


就在《1990年移民法》出台的同年,美国国会创立了H-1B工作签证计划,允许具有学士学位或更高学位的外国人到美国工作。这让有志于在美国发展的外国人才又爱又恨,它一方面使得他们便于到美国工作,但另一方面,受特殊利益集团的影响,签证的最高限额经常摇摆不定——1990年是6.5万份;2000年开始的3年内增加至19.5万份,因为投资气候正热;之后又回到6.5万份。

 

针对亟待改革的H-1B签证制度,美国的许多专家、高科技公司头头、大学校长、政府官员等向联邦政府展开了游说。比尔·盖茨曾在一次讲话中称,这一制度根本就是“灾难”,是在“赶着顶级天才离开美国”,并称“如果我能够改变美国的一条法律,那么肯定就是这个”。

 

游说是有效果的,更重要的是,美国感受到了人才需求的危机。2006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21世纪首部新的移民法案,其中的重要条款包括增加11.5万份H-1B工作签证,并增加29万个绿卡名额;同时决定给所有在美国大学接受高等(硕士学位以上)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教育的外国学生免除临时工作签证与绿卡配额的限制,只要他们毕业后愿意留在美国,就可以迅速获得美国公民资格。


活动预告,美国移民律师全国巡回即将起航

六大城市 震撼来袭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领取免费入场券!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