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还是留守?基于个人经历谈谈我的想法

2016年12月04日 美国留学那点事


文/徐磊

来源:科学网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从来不把少数的成功人士取得的成绩当做自己人生的标杆。我有自己的人生终极理想,未必小,但我对自己的人生做的规划,是分阶段的,对于眼前三五年的规划一定是具有高度可执行性的(当然,也常常有更短期需要完成的目标)。我也不会执拗的认为人生追求的理想是固定不变的,我是个现实主义者。我的想法是,如果短期的目标执行效果无法达到中期目标实现需要的基础,我就对中长期的目标做修正。也许我最终的人生达到的高度不及我现在依然没有改变的理想的高度,我也不会失望。因为再怎么说,我会有个普通的还算舒适的生活,不论在哪里。


十年前我大学毕业离开西安来到瑞典斯德哥尔摩,其实一开始主要是新奇感,并没有从第三世界来到第一世界的什么冲击感,只是物价真的冲击到了我。我出国的时候,在煤矿工作的父母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加到一起也就三千人民币吧,一个普通学生十几平米宿舍的月租钱都不够——那个时候瑞典克朗按汇率比人民币还贵一点(那时候一般在1.2左右,十年后的今天在0.75左右),违反规定和其他学生合租是我必须的选择。有的巴基斯坦学生被逼无奈凌晨2-4点去送报纸赚生活费,还要兼顾学习,我做不到就尽可能从生活费里省。我和绝大多数在瑞典留学的中国学生一样关注各家超市打折的信息,尽可能去各家不同的超市搜集各种打折的食物。我在食物上的消费通常控制到每月5-6百克朗。要知道那时在学校食堂吃一个普通的午餐,也需要70-80克朗,标准低一点,一个沙拉也要45-50克朗。房租,交通加吃饭,我一个月的花费尽可能控制到3千克朗左右。就这样,其实对我家里来说经济负担也是很重的。当然最重要的是,教育免费,否则我当年不会来瑞典。硕士第二年也就是9年前,我到丹麦哥本哈根做论文,从教授那争取到5千丹麦克朗的补助(按汇率当时是1.5),我从此实现经济独立了,此后的生活不再赘述。我在瑞典第一年的日子是最辛苦的,当时要搬住处,都是靠人力和简单的工具一趟趟跑。当然那段时间最苦的其实是我父母,跟他们比我是极其受优待的。


现在到瑞典的年轻留学生群体,比我们当年的那批阔绰,生活也优越多了,这个从日常接触中很容易感受出来。一方面是这10年间国内经济发展好,涌现了绝对数量相当庞大的小康家庭。另一方面,现在来瑞典读硕士的家庭,至少也付得起一年十几万克朗的学费,跟我们当年中下工薪阶层家庭为主的群体差异不小。大约博士生群体里还是会有一些与我的家境类似的,但应该也是较少数,总体上感觉经济状况还是会更好一些。


就我接触到的现在新一代的来瑞典的留学生,他们可能也会觉得瑞典社会福利不错,生活可能比国内还舒适一点,但是对于瑞典和大多数欧洲国家一样在面对的难民危机,他们比较担心。他们当中不少人对于瑞典的社会主义理念不太理解,觉得是在搞平均主义,认为这样社会会没有竞争力等等。他们还担心反移民党在瑞典获得支持越来越高的问题。我觉得他们并不会觉得在瑞典和国内的生活,是白与黑的差异性,尽管两个社会的差异还是客观存在的。绝不像某些人鼓吹的好像年轻人就要拼命逃离中国什么的。10年前跟我一起来到瑞典的中国留学生里,我还认识为了拿永久居住权以政治迫害为由申请难民的,现在的学生群体里我也不能说因为没接触到就说没有,但是我相信无论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例上肯定比以前更稀有。毕竟这十年,国内经济发展得更好了,物质条件的差异性更小了。


再说说在国内生活的家人。我父母因为我留学瑞典生活费的压力,而国有煤矿的工作薪水太低逼着他们到处打工,后来父亲到贵州一个私人煤矿干包工头赚了一些钱(其实那些年父母的生活质量是极差的),然后在江西一个普通县城樟树买了房(我给补了一些,大头是他们自己出的),现在过上了退休生活。他们有属于自己的,贷款还清了的两卧一厅一厨一卫的住房,因为退休了闲不住也有余力就依然在工作,还有一块菜地自己种植蔬菜,手头也有预算十万的闲钱正在考虑买车。如果不论资产的绝对值,就生活质量来说,比瑞典中产家庭已经不差了。再说我姐姐,大学毕业就到广东工作十几年了,现在在深圳定居,从事国际贸易工作。今年4月份她代表公司到德国汉诺威参加工业展,明年应该还会来欧洲出差。他们在深圳郊区的房子是前两年才买的,向我借了些。我姐现在计划在南昌买第二套房,为将来回江西工作做准备,因为这个原因就暂时没把借款还给我。我相信我姐的生活还是不错的。


再回过头来说说我自己。别看我有帮助父母和我姐姐买房都出了点力,我自己还没有买呢。如果问为什么,答案是我还没拿到永久工作合同,还没办法贷款。全款买房在斯德哥尔摩是完全不现实的,就算我问我爸妈问我姐姐夫甚至岳父岳母借也凑不来,但是要说首期付款额我早就存够了。在没有永久工作合同的情况下,买房在这里是不用指望的。因为拿不到银行贷款。没有在北欧的生活经验的人可能不太理解这个永久工作合同,简单的说,拿到这个合同只要公司经营不存在问题,自己表现中规中矩就不用担心被解雇。我刚刚从实验室出来换到公司工作,需要经历一定的公司考核期也算是正常现象。以我已满32的年龄来说,收入在社会中属于中上水准,名下暂时没房,但也快够格可以买了,应该还算一个普遍的生存状态,算不上差,当然也绝算不上好来。


我姐今年35,她32岁的时候,在深圳也差不多我现在这么个生存状态。我和我姐应该算是社会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我们出自工薪阶层家庭,没法靠父母,能力上也属于不偏离社会平均水平太多,不好也不坏,还过得去,也比较努力的一类人。而我们刚好又分别一个在人均GDP居世界前列的西方发达国家的首都,一个在国内一线城市的深圳,两地从硬件设施上来看差异不大,我们的生活状态恰好也差别不大。所以我觉得,选择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生活,对于可以做这个选择的中国人来说,差异应该不是很大了。不是说选择出国,或者留在国内就一定收益更大的。当然中国依然在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个人还是很看好国内的未来的,不管怎么说,市场大,就业机会多,这一点不是欧洲人口小国可以比拟的。但是小国也不一定就会被大国碾压死,小国发展经济可以有小国的玩法。中国发展得好,由于各种原因没有选择归国的中国人,也会因为中国的发展受益而在所在国得到新的机会。各有利弊,难以做一个简单的概述。


只是从个人情感上来说,我会希望自己至少将来能够参与到祖国的发展建设当中去,我不想只是做一个受益者,而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力及的贡献。



猜你喜欢,回复差距获取文章:

中美两国人民的真实生活差距


倡导理性阅读,离美帝更近一步

投稿:[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