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校长谈学区房和择校:急躁和焦虑是现今家长们的普遍心态

2016年12月01日 美国高中留学指南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的文章《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被广泛传播。被问及“天价学区房”时刘长铭说:“如果是我,我不这么做。我会把更多的精力,包括家庭财力,放在改善家庭教育的品质上。”在一个有着名校标签的学校里呆了30年,但他却更愿意强调家庭教育,希望学生能更幸福轻松。他对家长的焦虑有着什么看法呢?他如何看待学区房和名校炒作呢?一起看看吧!




刘长铭,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

 

我在一个有着名校标签的学校里呆了30年,但却更愿意强调家庭教育,希望学生能更幸福轻松。


大部分家长无法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在他们眼中,成功甚至说成功学已经深入到信念之中。但我并不大相信成功学,这个概念只有在中国的书市上很火,套用、复制别人的成功往往出现很多问题。


其实,幸福就是成功,普通不等于平庸,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不是只顾享乐、追求平庸,而是让孩子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感受爱与被爱,体验到创造、创新带来的幸福感。


作为校长,我和家长交流很多。在我看来,过于急躁和焦虑是现今家长们的普遍心态,太害怕落后。其实你的孩子一点都不落后,这方面不行,那方面可能就比别的孩子强,但家长总看不到这些。


在我看来,这种焦虑和急躁是由于他们把现在的社会看得过于竞争化,社会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残酷,每个人都可以开辟新的领域。中国人太喜欢把同一个性质的东西做比较。很多教育者为了高出一个百分点的升学率,失掉了老师的时间和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把生活窄化了,失去了很多幸福。




我看了几集热播的《虎妈猫爸》,这个电视剧几乎涵盖所有家庭教育中一直以来的困惑,家长的急躁、焦虑和喜欢比较。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父母把心态放平和最重要,你可以希望孩子多才多艺,但最好以诱发的方式去进行,发现他的兴趣,孩子喜欢,才能学得更好。


很多人在当父母前都会说“孩子健康成长就好”,一旦成为父母,可能更多的期待就来了,希望孩子更成功优秀。但我觉得,你的孩子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就已经是个优秀的人了。没有很高学历的人也可以很优秀。我有一次去美国,登机口的检票员是个大胖子,帽子上的绳子都快挂不住他的脖子了,整个人看上去很滑稽,但他不在乎这些,反而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骨子里透着幸福感。




有一次在北京的一个超市,我买东西问服务员一些问题。他满脸不高兴,把话含在嘴里说,我问了三遍都没听清他说啥。我说小伙子,你这样工作能开心吗?人的生活态度特别重要。所以,我当校长以后,把“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写进了学生的培养目标中。


家长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怕输在起跑线上,起跑线上哪有输赢?终点才论输赢呢。至于社会压力是否存在,要看你怎么理解,你非要处处竞争,能没有压力吗?


学校之间确实有差异,但我觉得北京教育资源均衡整体上不错。家长追逐学区房完全没有必要,过于盲目。我每次给别人上课都会现场做问卷调查,数据证明人后来的发展和你上不上重点小学、重点初中没有任何相关性。学区房热也来自于一些商业机构、学校的炒作,这种炒作破坏了教育的生态,老师、校长也是受害者,一天到晚追逐这些,教育者的生活、职业性都会受影响。


我认为现在的家长把过多的希望寄托在学校教育上,而忽略了他们在孩子身边担负的角色,他们应该在人格和精神上成为孩子的榜样和楷模。


有几次,我在MBA班上讲课,底下都是成功人士。一个事实是,他们现在的成功与当年上过的小学和中学没有任何的相关性。去年在南开中学,校方特意介绍了一个他们的校友,中科院数学所的院士,他没上过大学。我希望家长知道,上什么学、读哪所学校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而决定性的影响来自家长。


而且,我认为不要把家庭教育过于艺术化、也不要过于技术化,就拿建立亲子关系来说,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出国旅游、探险,都是一些方式。但亲子之间的情感是在普通的生活中建立的,一起做饭收拾房间,这样建立的关系很真实,让孩子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哪有成天在海滩上你追我跑就能建立的,那都是电视上演的。




我看过一个日本做的调查,日本女孩子普遍不愿意嫁给有车有房、父母给准备好一切的男孩。家庭就像小鸟搭窝一样,衔点泥和枝叶,一点点靠唾沫黏合,有这个过程,才能体会到建立家庭的辛苦,才会珍惜。亲子关系也是一样,不要以为父母给了孩子一切,他就会感恩。


社会上大部分家长和孩子都有名校情结,这和学校的宣传有一定的关系,一些学校的炒作可能造成社会的教育观出现偏差。我所在的四中从来不炒这个,也是出于我们对社会的责任,不希望因此造成一些浮躁心态。


记得我当老师时,有的班50个学生有40多个考上清华北大,但没有宣传这个,升学率真的不能表明教育的成功。学生当然希望能进好学校,但四中不会给孩子们定目标。


状元情结也是完全没有必要,一些名牌高校没必要对状元争来争去。高考状元最后未必是成功的。四中从来不挂文科、理科的状元条幅。考状元的学生主动谢绝媒体采访,我问过他们为什么,孩子说这没什么,就是运气好。我很欣赏孩子的这种大气。这些孩子心里能装下大事。


当然,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放弃高考出国,过去总说高考是过独木桥,现在不是独木桥了,有很多桥、很多路,这是好事,说明经济水平提高了,也是选择多元化的表现。这是教育选择中的一种可喜的变化。


从事教育这么多年,我接触许多学生和学生家长,近年来我发现一些家长的名校情结和教育公平的追求越来越严重,但也有些家长心态越来越平和,开始考虑孩子的幸福问题。上什么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保持进取的精神和幸福的追求。


自信和乐观是父母能够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终生受用的财富。而这一切都来自于良好的家庭教育。


【版权声明】: 微信中使用的来自网络的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指南君删除。

重磅活动


2016美国TABS年会现场直播

- 解密2017美国中学最新招生动态



指南君推荐阅读:

名校最乐意录取的美国高中生的评价标准


美国名校在寻找什么样的学生?


美国私立高中里哪些学生更容易进哈佛?


“拼爹”已被加入“录取原则“,美国名校为何爱录“二代”们?


名校录取"潜规则":为何美国寒门难出贵子?

美国高中留学指南
usagaozhong
专注低龄留学十九年
北京:400-690-6688
上海:021-63905517
青岛:0532-86677101
官网:www.kentrexs.cn
赢在低龄留学|成就高端梦想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