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学生认真学习参考作文并背诵全文,却引发强烈批评!

2017年07月17日 新西兰微财经



“参考答案”,

大概在每个中国学生心中

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老师讲卷子,是对着标答讲的

考完试以后的心情,是对完标答后有的


有不少同学也都做过这样的美梦:

考试前喜获标答赶紧背下来

考后假期的欢乐无忧……


而在那个先填志愿后出分的年代,

“对标答”更与考生们的命运息息相关



时至今日,标答仍然养着一批无良贩子

靠着“考前答案”的招牌,尽敛考生们的钱财



但现在,新西兰的教育部门

已经在考虑

是否要取消对“标答”的公布


原因是,有现象表明,有学生在官网上看过“标答”以后,在靠着背诵和复写的能力进行“造假”。


按理说,新西兰试卷惯用的“论述题”模式(特别是文科类课程),是很难靠“背答案”来作弊的。



比如11年级-13年级(相当于中国高中)的历史课程level 1 的91003号考卷的问题就是:

请论述一项历史事件对新西兰人的影响。


严格讲来,这种考卷的确没有“标答”,但NZQA的网站上,却公布了历年来各个考卷的“Examplar Answers”,相当于我们考雅思的时候会看的“9分参考作文”。


你会觉得,啊就算看了参考作文又怎么样,就算全文背下来,复写上去难道不会被老师发现么?


呵呵,您多虑了。



近日奥克兰某高中的两名学生指出,在NZQA网站上,历史Level 1会考考试2011年和2012年的两篇“模范作文”,虽然不同年,出自于不同的考生,但作文内容几乎是一毛一样的……


也许新西兰的评卷老师没想到学生真的会去背参考答案吧,毕竟,题库里面有那么多论述题,要把每范文都背下来,在老一辈kiwi看来,这简直是mission impossible啊——


(中国考生不要翻白眼啦,理解一下他们的背诵功底…)


所以学生复写上一年“优秀范文”这事儿,还真没被新西兰的评卷老师们发现!


就这样两篇几乎一字不差,virtually identical 的“优秀范文”都挂上了NZQA的官网……


这事儿曝光后,引起新西兰教育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长Nikki Kaye要求NZQA给说法,NZQA也表示将对发布“标答”的这事儿重新进行独立评估。




据称,现在在新西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为了应试开始“背诵全文”。

国内读书的同学

课本里的这几个字是否还历历在目?


新西兰高中历史老师表示,这种行为已经“蔓延开来”——因为背诵复写“模范答案”构不成惩罚,也没办法被视作“作弊”,只能说是学生们“真的为了考试做了很好的准备”。


但这并不是值得提倡的行为。


奥克兰理工大学高级讲师Peter Gilderdale就表示,“背诵全文”跟赛前打“兴奋剂”很相似,是一种“虚假的成就”。两者不同的地方是,学生们不用作尿检。



他认为,这是新西兰教育制度的问题——是制度,在鼓励学生们“弄虚作假”。


“教育应该起到推动学习的作用……可一旦学习的首要目标变成了‘达标’,那要舞弊也很容易。”


制定可衡量性标准的黑暗面就在于,人们可以据此造假。本来学生们是要通过长期努力才能达到某一水平的,但因为有了标答背,‘达标’就不是事儿了。”


“这样做可能一时能过关,但过后的问题是显著的:一旦没有了‘标答’的拐棍,学生们就被打回原形。这和那些使用了兴奋剂的运动员是一样的,药效过了以后,神力不再。”


“无论是体育还是教育,在为了求质的健康努力被‘为成功而不惜一切代价’的欲望所取代后,这种服用兴奋剂的事儿都会发生。”


“但在体育界,我们可以去药检,也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但在教育上,却没有测量他们是在学还是在背。相反,对于‘背诵全文’者及其老师,却有大量的奖励给予。”


这位高级讲师还指出,很多时候,最先给孩子“打兴奋剂”的,其实是父母们。


“我曾无意中听到一位家长在帮自己的孩子写演讲文稿。很明显,他也鼓励孩子自己提点子出来,但每次孩子说了想法后,这位家长并不采纳,反而会把自己的意见强加进去。我丝毫不怀疑这个孩子的演讲很棒,但演讲过后的第二天,孩子能够自己写一份同样水准的演讲稿出来吗?”


“他们拿到了好结果,但却并没有学到知识。他们蒙蔽了别人,也蒙蔽了自己。”




Peter Gilderdale认为,在错误的教育制度下,家长,老师,甚至整个教育系统本身,都可能有意无意地去培养、鼓励这种不健康的学习行为。


“对于教育部门来说,使用考试以及可衡量性标准来评判学生的学习表现,比衡量学生是否真的学到知识,要容易得多。”


“而对于老师们来说,如果一个直接交给学生‘捷径’的同事反而比自己获得了更高成就,受到了更多的奖励,要去坚守住教育的那根线就真的很难。”



他指出,在新西兰教育界,“背标答”这样的方式并不被视为传统的“作弊”行为。作弊很可耻,但学生们却普遍认为“背标答”很正常,也是可以被接受的。这样的结果,和全球的教育改革都有关系。


“自从上世纪80年代起,这些改革就逐渐构筑了一个强竞争、以结果为导向的、重评测的系统。”


“但是,这样发展下去的最终结果会是什么呢?我们培养出的下一代,会不会是一群听话乖巧、成绩好、自律,但却越来越缺乏创造力、不质疑、不独立,缺乏企业家精神、韧性和想象力的人?”


最后,Peter Gilderdale这样总结:


“如果教育系统只看结果,哪怕这样的结果是规避了应有的学习过程、实验以及失败,也照样给予奖励,那这样的系统本身就是‘兴奋剂’——一场糊弄罢了。




新西兰微财经

[email protected]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

新西兰核心消息推送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