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伊琍为台词道歉,妥当和自由的边界还没划分清楚

2017年07月08日 腾讯娱乐


娱乐观


腾讯娱乐专稿(文/沈河西


因为一句剧中人物调侃迈克尔·杰克逊的台词“把自己浑身漂白”,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引发杰克逊粉丝不满。该剧片方和主演马伊琍于6日相继发文道歉,承诺尽快修改涉事台词。这句台词之所以引发不满,是因为杰克逊本是黑人,皮肤变白是因为患了白癜风,而非主动漂白。所以粉丝们以此为由认为该剧对已故的杰克逊和爱他的人造成了伤害。



我能理解粉丝的情绪,但因此片方需要进行处理修改,我不能理解。因为这里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混淆,这句台词是从剧中人物之口说出来的,从基本的接受角度来说,它首先代表的是剧中人物的看法,而非主创的看法,换句话说,剧中人物如果说杰克逊主动变白,你可以指责这个剧中人物无知,但并不能以此代表主创,因为很可能剧中人物的角色设定说出这样一句台词是合理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如此简单的一个逻辑,没有人去反思。如此一来,是不是文艺作品里的人物说出与事实不符或者涉嫌歧视的台词,都需要整改呢?


当然,话虽如此,作为艺人或文艺作品,在言行上从来都是有禁区的。但和《我的前半生》这个例子不同,大多数言论触雷直接反映的是言论发出者本人的价值观,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对艺人或文艺作品进行批评是合理的。归结起来,禁区主要是以下几类,阶级、种族、性别、宗教等。


在中国,名人因为言论踩地雷的现象不胜枚举,最危险的莫过于在触及国族问题、民族情感等问题上出言不慎。譬如杨丞琳当年在《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上,吴宗宪问她抗日战争打了多少年。她说11年。吴宗宪说打了8年,她居然一脸无辜地说:“8年而已喔!”有的时候,对于这么不过脑不走心的言论,真的会忍不住爆粗口:是无知还是脑残?再譬如,很多视赵薇为女神的95后网友可能都已经记不得或不知道,2001年,赵薇因为在某杂志封面上穿着日本军旗装,演艺生涯一度跌入谷底。再譬如张悬在曼谷演唱会上公然打出民国国旗,声称这是自己的“National Flag”,引来不少大陆留学生的不满。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但也有正面的例子,譬如当年香港演员黄子华在金像奖上颁奖给日本小演员原岛大地的时候,开玩笑地对他说:“回去后别忘了告诉日本人,钓鱼岛是中国的。”一语震惊全场,黄子华也因此引来无数好评。



当下,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其它地方,种族和性别都是最容易触礁的两个雷区,也是最容易被当成靶子的两个维度。例子太多了,譬如电影《老炮儿》被认为是直男癌,踩了女权主义的禁区。于是有的女权主义批评者认为《老炮儿》这样的电影走出国门,是给中国人丢脸,是烂片。尽管我们大可以从女权主义等角度评判文艺作品的价值取向,但这并不代表价值观是构成一个作品优劣的主要标准。简单说,你不能因为《老炮儿》里冯小刚这个人物直男癌,就给这个电影盖棺定论说这样的电影质量不过关,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再举个例子,赵雷的一曲《三十岁的女人》被认为是直男癌之歌,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追问,作为创作者的赵雷和歌曲叙述者的“我”是否完全是同一个人呢?又或者如果小说里作为叙事者的“我”和作者本人是同一人吗?显然不是。所以你以歌曲来批评赵雷,并不是完全站得住脚的。



只是有时候也很纳闷,在种族和性别(以及宗教)这些维度上,创作者、公众人物都如履薄冰,唯恐被扣上“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原教旨主义者”等大帽子,但阶级间的歧视也不像种族、性别、宗教那样动辄陷入禁区,阶级所造成的歧视没有特定的称谓,你有听说过“阶级歧视”这样的词汇吗?换句话说,建立在阶级基础上的歧视在很多时候并不被当成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譬如,回顾90年代的很多电视剧,一个屡试不爽的剧情就是“地图炮”,如果你回顾一下小时候看过的《老房有喜》、《外来媳妇本地郎》等电视剧,对于安徽人的嘲讽,对于北方人的嘲讽,俯拾即是。地图炮无非是表象,深层就是阶级歧视,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中等阶层对欠发达地区中下阶层的歧视。


今天说到阶级歧视,固然会有争议,但远未如种族、性别那般能引起口诛笔伐的效应。或许,阶级不公已经无法引起大众的情感反应,因为在世界向右转的时代里,阶级不公早被认为是天经地义,富人讽刺穷人也天经地义,他们只需要对穷人说一句“你穷是因为自己不努力”就可以肆无忌惮,让你哑口无言。你会因为电视剧里一句嘲讽迈克尔·杰克逊的台词暴跳如雷,但你几时会真的反思我们的电视剧里层出不穷反人民的声音?


『娱乐观』相关阅读:


吴昕主动认领傻白甜,但她忘了自黑也得有底气


Angelababy哺乳期抽电子烟碍了谁的眼?


一言不合就呼叫志玲姐姐,38岁的沈腾还是宝宝吗?


腾讯网刊登此文仅为传达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赞同或支持其观点。


本文系腾讯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