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西区成悉尼人口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 华人成最主要的海外出生人口

2017年07月04日 悉尼的华人



2016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内西区成为悉尼人口增长

最迅猛的区域之一

意味着需要加大对交通、

基础设施和地方服务的投资。


从Tempe到Homebush,内西区的28个邮区自2011年的人口普查以来新增了40,849名居民,使得这片区域的总人口达到406,559人。


普查结果显示,内西区变得更年轻、更富有、更多元,海外出生的人口增加了3%至167,412人。


不过,细分之下,这片区域也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14%的新增人口住在包括Burwood和Strathfield的西边,7%的新增人口住在更靠近CBD的13个城区。


内西区里人口增长最迅猛的邮区是Rhodes,五年间增加了48%。Camperdown排在第二位,增加了34%,然后是Homebush、Burwood和Erskineville。



宗教信仰、租金、收入和婚姻也存在东西差异。西边有45%的居民已婚,东边的已婚人口所占比例是33%。近50%的内城区居民“没有宗教信仰”,在西边,这一比例为31%。


从整个内西区来看,基督教依然占主导地位,信基督教的人口占了48.5%的比例,然后是印度教的4.7%、佛教的4.5%和伊斯兰教的1.7%。


从海外出生地来看,在中国出生的人最多,达到30,164人,接着是英国、印度、韩国、新西兰、越南、尼泊尔和希腊。


除英语外,内西区最常用的语言是普通话(30,376人)、意大利语(15,080人)、粤语(14,374人)、希腊语(10,848人)、韩语(9,862人)以及阿拉伯语(8,575人)。


人口的转变使得曾经以某些移民人口而闻名的城区发生了变化,比如Leichhardt的意大利根源和Petersham的葡萄牙裔社区。人口普查显示,现在,Leichhardt的海外出生人口里,在意大利出生的人口仅占8.2%的比例,远远低于2001年的16%。Petersham的海外出生人口里,在葡萄牙出生的居民所占比例从8%下降至3.7%。


2011年以来,内西区的每周家庭收入平均增加了287元至1,983元,个人收入增加了124元至787元。


然而,在同一段时间,周租平均上涨了97元,和其他生活成本一起抵消了收入的增加。


虽然内西区的已婚居民变多了,但生儿育女的变少了,有80,703人婚后没有孩子。Leichhardt/Lilyfield是内西区出现“婴儿潮”的邮区,0到4岁儿童占了8.2%的比例。


从年度人口增幅来看,到2028年,内西区将有50万居民。


联邦Grayndler议员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的选区覆盖了内西区大部分地区。他表示,人口的增长意味着需要加大对地方服务与基础设施的投资。


内西区有30,164人在中国出生,其中包括了郑约翰(John Cheng,音译)、释严静(Yan Jing Shi,音译)和晁马克(Mark Chao,音译)。


他们一起代表了内西区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海外出生人口,但身为学生、本地企业老板和僧侣的他们在移民时都遇到了独特的挑战。



1988年,郑约翰只有11岁的时候,开始在澳洲定居。当时,内西区的华裔人口只有不到10%的比例。


他的父母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移民的,但他在学校里发现自己是“极少数”。


他说,“我不太会说英语,发现难以和别人沟通交流。”


“我父母工作时间特别长,决心为家人谋出一片天地。我不得不学习澳洲的方式。”


克服因缺乏信心而出现的口吃问题后,郑约翰上了大学,克服金融行业的“竹子天花板”,现在当上了Ashfield一家税务机构的老板。


他表示,最大的挑战是解决“身份认同”问题。你是华裔澳洲人或澳籍华人?


新移民晁马克也面临同样的挑战。22岁的他在澳洲进修工程学,来之前先学了英语。而且,他有一些朋友可以帮他安顿下来。


提到代际差异,晁马克指出,从中国来的新移民希望和那些财富最多的人竞争,现在有这种趋势。



去年定居内西区的和尚释严静表示,代际差异使得华裔父母们开始想办法让子女接触传统文化。


他说,“这些孩子年纪比较小的时候,英语说得比父母好,可能会更叛逆。父母们就会带孩子去禅修和学武术,让他们重新接触传统。”


郑约翰指出,一个基本的中国价值观就是家庭与个人事务结合的重要性,以及根据家庭愿望做出的人生选择的重要性。


在澳洲住了近30年之后,他表示,再也不觉得华裔澳洲人或澳籍华人是正确的。


他说,“我只是一个居住在澳洲的人。



往期热点推荐


欢迎提供爆料!

随手拍,随手爆料!


悉尼新鲜有趣的事,敬请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悉尼的华人

公众号:sydneychn

爆料邮箱:[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