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州伯克利审核了60份研究生申请材料后,我有这些建议送给大家

2017年12月05日 新梦留学频道





本文授权来自公众号:

布拉格向北(ID:TypeOnApple)

作者:江北

原标题:国外的建筑设计学院怎样审查研究生申请?


学校挑选候选人关键看什么?

我应该在个人陈述里提及少年时的梦想吗?


实习时只是帮人家画图,

这种工作经验是不是很鸡肋?


好作品集难道一定要炫酷吗?


申请建筑学的你如果有以上疑问,

今天的文章为你解答!



1
想要赢?找出你的差异化优势


2006年的8月我踏上美国加州,进入伯克利大学城市设计专业。入学后的第一个圣诞节过后,我和另一位同学参加了2007年度的新生评审。我也是到那时才知道伯克利研究生的录取比例多年来保持在8%-12%,当时与我同届的城市设计专业总共6个学生,其实是从115个申请人中海选出来的。


2012年我申请到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规划学院,和我同届的还有来自美国南部的Jeremy。那一年,规划学院共有82个申请者,学院向其中的4位发出了录取通知书,最终只有我和Jeremy历经重重关卡,真正的注册入学。


你可能想过留学申请很难,就算是竭尽全力的准备,也未必有胜算,部分原因在于你不了解院系挑选候选人的标准。你可能会问,难道不是越优秀,被录取的机率越高吗?理论上是的,但优秀也是相对的。面对强手如云的局面,你要努力让自己的优势被人牢记而不仅仅是飘过。


一流大学的录取率通常比较低,一个人只有找出自己的差异化优势,才能脱颖而出。套路化的技能流水账,或者空洞的自我表扬,都无法真正展现你的独特。


我自己曾经看过大约60份研究生申请材料,其中有不少失误十分相似。对申请人来说,由于不了解选拔的真正标准和程序,很多人在第一次申请国外学校时都是从学长或者中介机构那道听途说,靠运气投递。当评审对我来说是段奇妙的经历,让我从另一个视角,看懂为什么评审会对录取有一些申请者毫无争议,而对另一些申请者却抱有怀疑的态度。


我的看法是:


落选,不总是因为申请者不够优秀,而是某些地方做得欠妥。入选,也不完全是因为绝对的出类拔萃,还有可能是别人犯了更低级的错误。



2
私人订制个人申请,摆脱待定的命运


申请建筑系的中国学生真的好多。你知道清华大学建筑系在99年光申请哈佛硕士课程的就有12个人吗?


尽管一些教授一再申明,英语不如本国学生写得好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他们真正困惑的,是无法从这么多中国同学的材料里看出对方到底是怎样一个人。面对这种申请人,学院一般标为“待定” ,也就是waiting list。只有当招生数量不够时,才会从待定名单里挑选。


我认为如果申请者能更有针对性的准备材料,就能吸引招生评审、增加录取机率。要逃开“待定”的命运,咱的申请得做成“私人订制”的规格。


这就像是大声告诉招生委员会:我就是最适合来你们学校读研究生的那个人!


3
 知己知彼,了解校方审核申请材料的程序


我曾经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环境设计学院当过一次招生委员会的学生代表,还有一次以校友身份参与新生初选评审。从我的这两段经历来看,我认为作品集在录取中至少占50%的份量。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只要了解一下材料审核程序就知道了:


伯克利环境设计学院的招生委员会共有10名成员,其中6位是本系的资深教授,两位在读研究生,学院还会邀请两位事务所资深设计师。想象一下,这10个人在同一天里,需要审阅一百多份申请,最终会挑出30-40份,发送录取通知书。在高度紧张的评审状态下,大家最终对作品集的印象特别深刻,其实是合乎情理的。


必须声明的是,每位申请者的基本材料最先经过学校研究生院的审查,才能送到院系招生委员会。


研究生院审核哪些材料呢?研究生院不看作品集和个人陈述的具体内容,他们主要看英语成绩、GPA是否达到最低要求,并确定推荐信的数量符合申请要求。


这意味着:只要你的平均成绩、英语资格考试达到学校网站提的最低要求,你的材料就会被院系招生委员看到。所以,托福雅思成绩不是特别高,不致于让你与这所学校失之交臂,但如果没有达到最低要求,基本上就不用考虑了。


研究生院筛选过的材料会被分批次送往院系,截止日期以后的申请将被视为作废。也就是说,如果你投递材料晚了,系里根本没有机会看到。这一点特别提醒容易犯拖延症的同学,别心存侥幸,研究生院那一关是不好过的。


最关键的环节到了:所有装着申请材料的信封散落在一台大桌子上,大家会先从哪里看呢?的确有少数教授会好奇的读起你的那两页个人陈述 (PS:Personal Statement, 或 Statement of Purpose),但是大多数人都会从作品集开始。


每本作品集平均在一个审阅者手上停留1-2分钟。你的作品集看起来挺有趣?那我再拆开你的PS、推荐信看看,阅读这些材料会花去8-12分钟。各方面都做的不错,信息一致、清晰,有说服力的申请者,留用;其他的,放回桌子待定。


作品集做得很一般?哦,那我可能选择先暂时放下你的其它材料,放回到桌子中间,拆看下一位的信封。等一轮都看下来,再回头比较。


你有没有看出这里面的区别?作品集做得好,其他方面没有什么差池,表现得成熟聪明,这样的申请人最先让评审感觉到信任。作品集一般,如果其他方面表现也还都好,没有那么特别,那么突出,这种申请如果是评审手里的前几份,Ta会很自然的想“再看看吧”。这样一来,你就又一次被放回到人堆里,要跟乌泱乌泱的百十来号人PK了,听上去是不是有点惊险啊。


初步评议的过程中,每位委员负责15-20份,以每份申请材料平均用时7-8分钟计算,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这个过程很紧凑,委员之间也难得有什么交流。每个委员从自己审查的材料里挑出最优秀的几份,再接受交叉审查。


最终,多数评委认定为出众的加在一起也就有5-15份。这些人算是首轮出线,他们的材料会被统一放在书架上。


另外还有相当多的(40-80份)信封被堆在桌子中间,这些人离录取还有一点距离,存有机会。


经过几轮更加仔细的比较,评委们会坐在一起讨论:哪些可以留下来,哪些待定。被留下来的会被放在书架上,由每个委员再统一看一遍所有材料,确保不会因为委员的个人偏见造成标准偏差。


知道了材料审查的程序,申请者可以了解到这样几个事实:


  • 达到研究生院审查的所有基本条件,录取才有机会;

  • 有一本过硬的作品集,能更早进入安全区;

  • 如果在招生委员的眼里,某个申请人的作品集表现尚可,那么其他材料的“一致性”就显得特别关键。材料的一致性指的是申请人提供的各种文档之间互相补充,没有矛盾之处;

  • 只要还在大部队里PK,离被录取就还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在。


4
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梳理几个制作作品集常见的误区


作品集代表了申请者留给评委的第一印象。我认为,做出一本过硬的集子各有功法,把作品集做砸却无非几个数得出的理由。

误区1: 模仿前辈,模式化。


曾有美国和加拿大的教授问我:“你是怎么判断中国学生的作品集是不是他们自己做的?”


从教授的角度,很多作品集非常相似,问题就出在,很多同学拿的是别人的作品,或是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刻意模仿某些炫酷的表现。


你可能会问:想做好一本作品集,到底是应该强调方案还是表现?我给出的答案是:这两者并不违背。


给大家看几个比较“极端”的例子,这些都是我心目中顶级的好作品:用简单的方式,表达清晰的观点。




误区2:只有图像,没有思想。


实习的时候,你帮着公司做了几个商业投标项目。人家的渲染图你要是直接拿来当了自己的作品集,就算是你又放上几张分析图,基本上也不足以说服评委你是一个有观点、会表达的设计师。


你可能问:那我需要重新做方案吗?那我是不是就不能用这样的实习作品了呢?我的答案是:有目的的包装,创造一种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别依赖被类型化的图纸。


我再推荐几个例子给大家,看了这样的图,你有没有发觉:有了清晰的思想,一幅平面图本身同时也是分析图和渲染图?






误区3:善意的谎言。


大家在评审时,最无感的就是作品集末页的头像素描、水彩水粉静物画。说这是自己一年级的美术作业,其实很多人用的都是美院招生学生的作品。


把大卫头像画得像专业美院学生水平的,不一定适合来学建筑。薄薄的一个小册子想要有力的证明你是一个有思想的设计师,是需要花功夫的。建筑院校和美院招生,标准是不一样的,还是把更多内容留给学院评委看重的方面吧。


5
最后给大家在文书方面两点建议


别人整理过的建议我就不重复了。提几个中国学生特别爱用的套路,这些套路用好了,可能会给你的申请加分,否则弄巧成拙,评审委员见得多了,会认为你不够聪明。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1. 介绍个人经历要要紧扣申请目的。


Statement of Purpose 翻译过来就是“目的申诉”,在这项材料中,评委特别看重的就是你要解释清楚为什么要来他们学校读研究生,理由得充分。不少同学提及自己小时候的志向,说自己很早就定下目标,并且一路坚持,但是往往缺乏说服力。如果你说:我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指着一座大楼,从此立志想做一个建筑师。别开玩笑好吧,你当考研是抓周吗?


少年梦这种套路用好了会有神奇的效果。我来举个正面的例子吧。我大学时代的好朋友读的是生命科学,他写PS的开头是这样的:我有一个双胞胎弟弟,虽然长相相似,性格却差别好大。我的弟弟喜欢做设计,而我却喜欢探索生命的奥秘。我特别想知道在同一个母体里怎么会孕育出如此差异的俩兄弟?并且我还好奇,相似的外貌和差异的性格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所以我投身于基因研究……


你听了这段描述,是不是被说服了呢?反正我是很自然的认为这哥们真的适合去做基因研究的事业。


2. 少透露与决定录取无关的信息。


中国同学特别喜欢在简历或者作品集封面上贴艺术照和大头照。我其实不太建议在申请时放个人照片,原因只有一个:你长成什么样子并不在招生评审的考察范围,相貌是一个跟决定录取无关的信息。减少无关信息,为的是突出与录取有关的信息。建议大家考虑一下评委老师的感受,两个多小时要连续紧张的看完十几个申请人的信息,工作量其实是很大的。聪明的申请者能把评委的注意力引导到能让Ta下定决心录取你的内容上,尽量屏蔽其他干扰因素。


要做到这一点,尽量不要重复“硬信息”。硬信息是什么?单科成绩就是硬信息——评委如果想知道你的某一科成绩,很容易在成绩单里找到,所以没必要在PS里再提你的单科成绩。与之相反的是,对于能帮助评委对你构成鲜明印象的要素,要反复而不重复的强调。


最后,祝同学们好运,进入理想的学校。


小北我再多说一句心里话给所有朋友:


无论留学的梦想是否如愿,申请成功也只是一段旅程的开始。五年十年过后,你是谁,你做过什么,比曾经上过哪所学校更重要。







本文作者简介:江北,设计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候选人,研究生态规划和环境治理。

公众号:布拉格向北(ID:TypeOnApple),分享中国和北美两地设计、学术和生活的话题。

文章授权转发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美国留学频道

 


欢迎免费订阅“美国留学频道”,公众号将定期推送美国留学信息、院校资讯、申请面试技巧等最新资讯!点击公众号菜单,获取更多美国高中、本科、研究生干货信息。更有权威专家坐镇,免费提供专业的留学规划。美国各院校优秀导师随时交流、分享经验,为您赴美留学指路。


该号是由专注美国留学,服务近万赴美学子,拥有18年历史的口碑服务商新梦留学运营。想为孩子定制个性化美国留学方案?马上拨打400-889-6637提前预约吧!



推荐阅读:


最新!泰晤士高等教育重磅发布2018年世界大学排名,第一居然不在美国!


斯坦福博士权威解读,为什么说中美教育的差异,始于高中?


读四年“天价”美高,到底意义何在?


美国Top30访问学者持续观察3年!为你揭秘美高小留学生的真实生活!


李开复:如果没有留学美国,我不会那么成功!



长按识别

关注最全面的美国留学资讯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