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比较,中国人不快乐的原因之一

2015年07月14日 今日阿德莱德


爱面子,爱比较,已成为国外友人对于中国人普遍的性格描述。

结婚早晚比,生孩子生几个比,工资每月赚多少比,生活质量好坏也比

不比就真的不能活吗?


编辑:Bella 贝拉


爱比较,是不自信和没有安全感的表现,是物质富裕后的精神苍白。古语讲“安贫乐道”,意为: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又讲“知足常乐”,意为:不与别人盲目攀比,自己就会悠然自得。而如今,这一美好品德显然已随高速发展的社会逐渐破碎。


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下,知识也在爆炸性增加。“业余时间补课”已成为大部分家长为孩子安排的日常。

很多国内的孩子常常夜里学习到晚上11点,周末更是被数不清的补习班压得喘不过气。而国外的孩子也难逃华人家长们的魔掌,中文学校和绘画班同样占据了大部分孩子的时间。


这无非是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同龄人中“落后”的最直接表现。同样也直接映射出了逢年过节时的“比孩子”现象:“来,给叔叔阿姨背首诗”,“来,给爷爷奶奶跳个舞”你有问过孩子愿不愿意吗?你知道拔苗助长会导致孩子性格畸形吗?难怪很多人在多年后感叹:最有才华的时候应该是在幼儿园了。


除了比生孩子养孩子,中国人也喜欢比自己。只是不同于对孩子的高调炫耀,大部分国人已经更好的学会了带起面具来隐藏。看到别人看你看不懂的书,听你听不懂的音乐,于是你嗤之以鼻的想肯定又在装逼;见朋友开好车,买你买不起的奢侈品,你又想人家是因为有一个多金的伴侣或有钱的父母。


从房子、车子到结婚早晚、工作好坏,再到社会地位的高低,大家都太过依赖于从相互比较中获得自信,却殊不知这种自信是廉价且脆弱的。民间俗语说: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可见从相互比较中获取的自信也定会在相互比较中失去


而生活中的安全感更应从自己的内心深处获得。它来源于对不同种类知识的积累与掌握,对生活真正意义的理解与发现和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探索与超越。

如果非要比,那就只和自己比!

因为这是“可持续性”自信的唯一源泉。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