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精英共同探讨,如何共建多元澳洲

2015年09月13日 BQ澳洲


中澳精英共同探讨

如何共建多元澳洲

撰文/黄玉


2005年,韩裔女性作家简·海云(Jane Hyun)所著的《打破竹天花板:亚裔的事业战略》(Breaking the Bamboo Ceiling:Career Strategies for Asians)一书一经面市,书中使用的“竹天花板”一词便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得到了中西方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对于看不见的透明天花板,“竹天花板”是看得见却仍然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而同其他族群与人种相比,似乎这种潜在的升职障碍,更多的困扰住了亚裔人群在西方社会成为高管,并扮演领导角色。


在澳洲,一份由德勤、IBM 和联邦银行赞助的澳大利亚多样性委员会(Diversity Council Australia)的报告中指出了“竹天花板现象”正在阻碍亚裔人才的崛起,然而许多组织都没有意识到在公司的运营中是否此种现象已经存在。

就在我们一步一步探寻“竹天花板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时,却发现真相并不单单只是来自于种族歧视或是文化背景的差异……

9月的墨尔本已正式进入了南半球的春季,带着寻找突破困扰亚裔人群职场生涯障碍的决心。9月12日,来自社会各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领袖、商人、学者、青年,集结在RMIT大学最具地标代表性的Building 80,召开“打破竹天花板现象”2015年全国大会。此次大会不仅有维州州长Daniel Andrews,维州金融部部长兼多元文化事务部长Hon RobinScott,和各党派议员前来参与。反种族歧视委员会专员,澳大利亚人权委员的苏伯玛善博士(TimSoutphommasane),五矿资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澳州矿业理事会主席AndrewMichelmore更是大会的重要发言人。。整个大会将会在网路上进行全程直播,让更多人一起参与并探讨解决之道。

大会的主办方是吸纳了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立场的维州澳华社区议会(Chinese Community Council of Australia Victoria, 简称CCCAVic)。参与此次会议发言的是从各州汇集于此的商业、司法、政治、媒体、公共事业领域的精英。

维州澳华社区议会主席杨昶(MikeYang)


维州澳华社区议会咨询委员会主席林美丰(Hong Lim MP)


在大会开幕式上,维州澳华社区议会主席杨昶(MikeYang),维州澳华社区议会咨询委员会主席林美丰(Hong Lim MP),维州上议院议长Bruce Atkinson分别进行了致辞。


维州上议院议长BruceAtkinson


维州上议院议长Bruce Atkinson在发言中指出,“一直以来,华人社区都为澳洲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维州今天的强大与和谐更是离不开华人长久以来的努力。在2012年,前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颁布的《亚洲世纪的白皮书》,让澳洲成为率先支持亚洲崛起的西方国家。我们一直以来都认为亚洲崛起的意义堪比工业革命,在当今世界形势复杂的情况下,21世纪也可以叫做Asian Century。为此我们特别建立了 “亚洲世纪政策”部门,用以推动相关改革。同时,中澳的发展不能只停留在经济上,文化与人才上更需要双方更深层次的交流。澳大利亚一直渴望着与亚洲进行密切合作,来实现彼此的双赢。在未来,澳洲的发展离不开各民族文化与智慧的融合。尤其在高等学府和医学领域,对亚洲人才的需求更是求贤若渴。”而关于亚裔是否遭遇到澳洲的“竹天花板现象”,Bruce 笑着答道:“在澳洲本地社会,女性在职业生涯中遭遇的性别歧视是比“竹天花板现象”更为严重和长久的情况。这种在澳洲甚至西方社会根深蒂固的职场性别歧视,也一直是澳洲社会关注的焦点。我有一个女儿,但是我不能说,别去工作了,因为在职场上女性是会受到歧视的。”Bruce Atkinson的发言与幽默,让全场的气氛都轻松了起来。

澳大利亚人权委员苏伯玛善博士(Dr. Tim Soutphommasane)


随后,反种族歧视委员会专员,澳大利亚人权委员苏伯玛善博士(Dr. Tim Soutphommasane), 与五矿资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澳洲矿业理事会主席Andrew Michelmore先生作为大会重要发言人向大家展示了一系列职场数据。

苏伯玛善博士从2015年8月20日开始担任反种族歧视委员会专员,拥有中国和老挝血统的他,作为第一代亚裔澳大利亚人,对于多元文化、国家认同和爱国主义的观点在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公众讨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他指出每十个澳洲人中就有一个拥有亚裔祖先。然而,只有四位联邦国会议员(工党议员Penny Wong和LisaSingh,帕尔默联合党议员Dio Wang和自由党议员Ian Goodenough)是亚裔背景。在17名联邦政府部门负责人中,只有外交和贸易部的负责人Peter Varghese是亚裔背景,与此同时在64名助理秘书中只有两位是亚裔背景。苏伯玛善博士还指出在澳洲,只有3%的大学校长是亚裔。而在私营企业中,更是只有1.9%的高级经理和4.2%的公司董事为亚裔澳洲人。

左起,西太平洋集团的亚洲业务主管AliceWong女士,普华永道在悉尼地区主管亚洲业务的合伙人Andrew Parker先生,GE Aviation中国法律顾问Angela Kwan女士

随后,大会商企部分演讲嘉宾也对“竹天花板现象”做出了分析。西太平洋集团的亚洲业务主管Alice Wong,她的工作涉及吸引、发展和维护亚裔人才并建立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亚裔人才输送管道。在发言中,她指出此次出席大会的原因正是他们发现在建立领导力的进程中,领导力主体中的文化多样性却正在减少。


Andrew Parker先生是普华永道在悉尼地区主管亚洲业务的合伙人。他表示,随着亚洲的日益崛起,跨国企业与亚洲事务都有著长久广泛的联系。“当今任何一个想要发展壮大的全球公司或机构,都乐于接受culture diversity。就如自己公司里招聘了与西方人性格完全背道而驰的日本雇员。如大家所知,日本人的性格安静,严谨,又有些吹毛求疵。然而,一个公司就同人一样,需要左手与右手,相似却不同的各自履行各自职能。对雇员而言,在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里,除了他本身所具备的character外,他也同样有other skills need to develop。而对一个公司来说,招聘了50个西人员工,但他们却都用着同一种思维服务于同一个消费团体,这对一个跨国公司而言是致命的。它需要的是来自不同文化的碰撞,用不同思维来服务并开发不同的客户群体。”

今天的澳大利亚,摒弃带有种族歧视的“白澳政策”已经40余年(1973,“白澳政策”正式取消)。在上世纪80年代,鼓励“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ism) 和 “多种族和谐”更是正式作为澳大利亚政府的治国之策。而在日益密切的国际合作中,亚裔与华人事实上更具备西人不曾占有的诸多优势。

GE Aviation中国法律顾问Angela Kwan女士

Angela Kwan女士是一位来自悉尼的律师和企业家。曾为迄今为止最大的中美合资案例AVIAGESystems担任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以及公司秘书,此案例涉及民用航空技术的集成,并为全球航空业在中国进行民用航电的设计、制造和推广。她进一步提出,“所有公司都乐于招收善于合作与学习的全能型雇员。亚洲的孩子总是片面的追求了学术成绩,而全面型人才并非只重学术表现,而应该更多的注重在个人形象、性格、人际交往、新事物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上。”

在大会进行中,各行业发言人都不同程度的提到了,“竹天花板现象”背后的根源很大程度上与我们本身的心理作用息息相关。回顾自身,信心的不足,身在异乡的自我设限,语言障碍所带来的畏惧心理,才是“竹天花板现象”产生的巨大推手。


Ting Li,澳大利亚亚裔联盟联合创办人Erin Chew, 澳大利亚红十字会堪培拉分部主席Samuel Wong AM


曾就职于澳大利亚国防部法律部门的Ting Li,澳大利亚亚裔联盟联合创办人Erin Chew,澳大利亚红十字会堪培拉分部主席Samuel Wong AM在大会公共服务里部分做出发言。

在随后的会议中,维州司法部长MartinPakula,维州自由党上议会议员陈之彬(Tsebin Tchen), 新州Bennelong工党候选人李逸仙(Jason Yat-sen Li),新州下议院绿党议员Jenny Leong MP,联邦上议院议员Sam Dastyari,人民律师协会( The People’ Solicitors)创始人Kingsley Liu,澳大利亚亚裔律师协会主席Reynah Tang,亚洲律师执业分部主席William Lye,《澳大利亚卫报(Guardian Australia)》政治记者Gabrielle Chan,《商业观察(Journalist, Business Spectator)》 ,《澳大利亚人报(TheAustralian )》记者Peter Cai,剧作家,导演,制片人Tony Ayres,澳大利亚广播公司中文部主任Jason Fang针对各领域的“竹天花板现象”与解决之道都做出了重要发言。维州澳华社区议会前主席蒋天麟医生出席了大会及晚宴。他们对华人多年以来为澳洲经济发展以及多元文化发展的贡献给予了肯定,并希望在未来能够与华人在更多的层面以及更多的平台上发展合作,聆听华人的声音、维护华人的权益,共同创建一个更加多元化的澳洲。


来自澳洲中文周刊第一品牌《BQ澳洲》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