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讲话时中英文夹杂,到底是不是在装逼?

2015年11月30日 英国留学中英网



关于英中混合讲话这件事,留学生一直觉得很无辜,其他人却觉得很装逼。可有时候装逼也是不得已的,可到底应该到什么程度呢?别人是不是觉得这样说话讨厌的不要不要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认真的逗比回答。



萌萌

那我不得不“装逼”啊,我在Google是做crash system的,难道我跟别人说“大家好,我是陈萌萌,在谷歌做‘破烂系统’的!”吗!?!?!?!?

有想过我,我老板,毛子谢尔盖和那些谷歌神教教众的想法嘛!?


大妈A:对了,阿萌。你在哪工作啊,听说你做什么电脑的,百度还是扣扣啥的?


陈萌萌:哦,在谷歌啊!


大妈A:呵呵(神马乱七八糟的,做电脑的不就是淘宝、百度还是扣扣什么的么)


大妈B:那你公司的大老板是谁是啊?马云吗?听说他好有钱。


陈萌萌:哦~我老板有俩——


大妈A:我知道,还有那个叫马化腾的是不是!他们俩兄弟呢,都去了那个什么西雅图的什么互联网什么论坛嘛,还跟习大大合影呢!


陈萌萌:不……他们一个叫拉里佩奇,一个叫谢尔盖布林!


大妈B:拉、拉什么布林?什么人来的,都没有份跟习大大合影,感觉不咋地啊。你是不是被忽悠进什么小公司了……


大妈A:那你在公司里做什么的啊?


陈萌萌:哦,我做、我做……我做……崩溃系统,哦不,破烂,也不对,总之是崩溃……(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啊!!!)


大妈A:看来你很不受重用啊,在公司里尽捡些破烂什么的。


大妈B:也不怪她,妹纸才出来工作没几年。年轻人一开始进公司,捡些破活在所难免。


大妈C:也对,最近经济危机。微软都裁了很多人呢,阿萌能找到个小公司,拉什么林子,捡个破烂也不错了。


大妈A(小声跟大妈B交头接耳):阿萌也不外如是呢,我儿子上什么知乎还说她多厉害多厉害,不也就是在什么野鸡公司干些破烂活……



R
ainmaker


其实一个评判标准就是看他替换的词汇难度。 今年暑假北京新东方总部南楼,碰着过两人,一男一女老师打扮,一进电梯就开始对话


男:我tomorrow有个meeting,so 可能 cant eat together,after 你 meet到了那边人,you can tell them 我们这边已经准备ready了。


女:OK no problem,我明天会把这些stuff提前get set,餐馆已经book好了,你later可以check一下,我之前 used to 在那里吃,还不错。


谈话内容大概如此,尽量复原了,最后的used to印象比较深刻,因为是个高中词组。 我当时没反应过来听得一愣一愣的,还以为什么电视节目真人秀之类的。 当然关键是 这种对话后来持续了接近2分钟!电梯里还就我一个外人!


还记得后来出现了个none of ur business,就是新二第一课那个。 快到一层时我已经听得如痴如醉,状若神游,就差摁响警报了。


所以说,掺杂英语可以,但个人建议最好掺托福以上词汇,要不碰着旁人脾气不好的很容易发生冲突。


跑题了,总结一下,不是掺杂英语就是装逼,留学在外确实很多专有名词没法翻译,这是第一类情况,掺杂合情合理。第二类就是高频词汇,用惯了,或者短时间内没法精确翻译,例如paper midterm officehour之类种种,这种掺杂也可以理解。 如果对着你蹦高中英语词汇的话,就得特殊关照一下了



煜 医学生


我来讲个笑话


“我研究生做的项目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哇,好高端的样子,什么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啊?”


“就是CT。”


“......你妹!”



shotgun
微信公众号:Anzer_sh


先界定下范围:如果谈话的人群中所有人都是留学生或者在英语区生活的华人,那随便怎么说都无所谓,但是如果交谈对象中有英语不太流畅的参与者,那么教你个简单的办法判断是不是装逼或者不懂社交礼仪。


如果句子里简单的单词是英语,复杂的则是中文,那么装逼率估计会超过80%。例如:这个灾后创伤恢复的project是不是又要delay啦,这下项目预算又不能cover了,你下一个Monday之前给我写个项目风险预警report上来。 如果句子大部分是中文,但是地名和某些复杂的单词是英语,那不是装逼,那是翻译不过来或者翻过来也没人懂,比如:新的MSDN里关于Socket WMI的部分你仔细看了吗?下午在Sammamish有一个会议,请你们公司的CXO也去参观下。 说这是装逼的,你讲一个全中文的给我听听?



“新的微软开发者网络里的网络套接字的视窗系统管理规范的部分你仔细看了吗?下午在色迷迷有一个会议,请你们公司的各种首席官们也去参观下。”


多年之前,在我们公司内部也有过类似的大讨论,起因是一个外企过来的副总经常在邮件中使用英文,有不少员工抱怨,支持者认为:“中国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到商务英语也是不错的福利。”反对者却觉得强迫英语不好的人看英文邮件是不人道的。 最后以老板的一封群发邮件结束了争论:“公司运营中,即使所有交流都使用母语,也会存在大量的沟通问题,使用外语不仅仅是可能不尊重别人,还会误事,因此公司邮件中除了缩写和专用词汇,不建议使用中文以外的语言。” 我老板是海归,仅供参考。



Tony
Chan


啊,多少次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说过:我iPhone的USB线呢?


roaringbb
noooooobb


讲真,时至今日,我也不太确定presentation的中文翻译是什么。


gilbertglaze
从一品骠骑大将军萌神叶大爷


我爸有一个朋友,非常看不惯他们公司的人说话都是


“诶,Amanda,你帮我check一下这个文件好么”


“今天我schedule了一个appointment,我可能要晚一点,你不用等我”


“Eason,去楼下帮我print一下这个文件好么,还有,帮我拿一杯cappuccino·”


这种典型“外企语” 于是他每一次打内线都会用央视翻译腔,一字一顿说



“喂?请问阿曼达女士在么?”


“(对方)……谁?”


“(一字一顿)阿曼达女士,”然后优雅轻吐,“Ms. Amanda”

……


……


平常见面当然也不可能放过



”早上好呀,伊森先生,”


“你好爱丽丝女士,罗伯特先生找你”


长此以往,几乎所有受到他“语言攻击”的人都不行了——“行了,大哥,我们错了,你继续叫我李狗蛋,成不?不装了,大哥,不玩儿洋调子了,自打脸成不成?” (顺带一提,我把此事讲给我的高中小伙伴他们纷纷叫我吉尔伯特女士……真的是语言暴力大家可以回去自己试试) 我个人倒没有厌弃到这种地步,但也相当不提倡说中文时穿插英文的行为——至少会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在发生在自己身上。



其实,好好说中文,好好说英文,并非难事。


“这个英文词在中文里没有确切的翻译,我只能这么说”的情况其实在日常对话中没有那么常见。而且一般这种时候会说,“我不知道中文怎么说,但是英文词XXXX,你懂吧”。包括写文章的时候,为了文体严谨统一,谁会主动穿插英语词外与此?就算不得已穿插也要随后附上翻译。


再复述一遍,好好说中文,并非难事 “这个词在我脑海里第一蹦出来的就是英语词”都不是理由。


关注我的部分人可能知道我从小在日本长大,说实在话,我无法用中文表示的日语词语多了去了——难道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直接蹦日语?因为“没办法,脑子里第一蹦出来的就是日语词”么?


我总会寻找另一种表述方式,并且尽量避免将日语逻辑搬到中文来。日语不应该成为我在中文表达上的一种阻碍。英语同理。


很多人误以为英语词汇量,短语,句式的大储备,提供了表达语义的捷径。大错特错!错的离谱!


什么“大多数人考过英语六级,这个词他按理懂”都不是理由。


依赖于对方的理解能力而不努力去尝试使用现用交流语去表述是一种懒惰,对于自身语言能力没有丝毫益处,甚至助长对语言的一知半解:要知道这种行为造成的后果就是混搅两套系统的背后逻辑,直接无视章法胡乱用,破坏两边句法结构——最可怕的是一圈下来还不自知。


这种残破不堪,三脚猫功夫,半瓶水晃荡的句子遭致反感竟然还装可怜哭诉,“怎么大家说我装逼,我并没有,唉,现在的卢瑟,怎么什么都看不惯” …… ……


我已吐槽无力——好好使用对话语言,这是一种礼貌。 其实这个题目底下那些学法语的,德语的人的答案说得还不够清楚么? 无论对话者英语水平如何,语境如何,理所当然地在中文中穿插英语,这一行为在姿态上,已经是一种傲慢。


“但我就是控制不住,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词,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说出来了”对于这样的人,我只能悲伤地问:


难道你母语表达能力,如此之弱鸡? 别自己骗自己了。 你会说中文。 我并不是说以后说中文绝对不可以穿插任何英文,也不会看到有人回家招手说Byebye,就开始狂喷,“你这个懒惰胚子!抽你丫的!” 也不是强迫那些说“我用Chrome”的人一定要一字一顿说成“我在用谷歌浏览器”, 我提倡的是别动不动就把



“结论为”说成“我的conclusion是”,


“你懂的”说成“you know what I mean”,“


“我懂你想说什么了”说成“我get到你point了”


“我们的新项目”说成“我们的new project”


“正在下载”说成“正在downloading”


“真的是”说成“literally”


“我就算了”说成“我pass”


再说一遍,我想表达的是。好好说中文,并非难事。穿插英文,并非必要。 用一门语言贯穿对话是种基本能力,更是种礼貌素质。


一门语言里过多穿插另一门语言并不值得提倡——这不是什么欢天喜地大好事,千万别有这种误会。诚然,中英文穿插说并不被憎恶到需要唾弃的地步,但这完全不是什么值得赞扬的现象——别误会甚至洋洋得意了。以及,有人提到了,按照这个逻辑,平时说话的时候插入然并卵的网络用语也是不好的么?


在我看来,就是不好的——并不提倡,这不是什么值得提倡的事情,不值得得意。 当然,我个人也老是爱说话的时候蹦些英文和网络用语什么的,但是我有意识地减少这种状况。 再说一遍:这现象不至于被憎恶被唾弃被不耻,但完全不值得赞扬鼓励宣传。



Karen
Liu


虽然我很怀疑觉得现在这年代还有用英文来装逼的(这逼格得多低啊...)但是还是同意说英文是否是故意装逼是需要鉴别的。


如果夹杂的英文确实是在英文环境下更自然的表达或者是专业性较强的词汇,那很正常;如果只不过是日常表述的中文替换,那就是刻意了。说到这儿突然想起来看好声音每次汪峰点评的时候都会来一句"我们这个battle的opening和ending..." 上次我随手答了个关于自信的题,答案里"presentation"和"fake it before you make it"实在没想到怎么翻译,后来评论里居然有人说我答案夹英语装逼。。实在是醉了。。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就在想,其实一个人是否在装逼,只有在那个领域你的水平不比他低的条件下你才有能力客观判断。


当你自己达不到那个水平的时候,就不用揣测人家是不是在装逼了,因为他能唬住你,即使在装逼也说明人家在那个领域真的比你水平高,而在你单单只是因为自己不懂就说人家装逼的时候,绝大部分的可能是你真的不懂而已,所以either way这种揣测总是说明了你的水平不知道低到哪里去了...



其实,这个问题po在心理学话题下很有意思。你看个音乐节目,每次乐评人点评的时候说“气息”“装饰音切分点”“旋律行进惯性”,你觉不觉得他们装逼?可是专业人士能听懂才能分辨这人到底是在用术语装逼还是言之有物。


一群留学生交谈,说到“3PL""simulation""networking",你觉得他们装逼,但其实如果你说“第三方物流公司”留学生们说不定完全听不懂会觉得你在装逼... 所以说,当你无法分辨一个人是否在装逼的时候,对你自己最有利的策略就是,就当长见识了呗。无论人家说英语真的在装逼还是非常自然的表述,你多学俩单词肯定比在心里恶意断定别人一定是装逼犯强。 说到最后,我很好奇“presentation"和“fake it before you make it"到底中文咋说啊?



Hahaha......这些答案还真的是装逼的可爱呢,不过不乏肺腑之词,小编到时觉得,凡事适可而止,最重要的是把话说明白!

文章参考@黄翰生Frank


1英镑=9.6106人民币
今日汇率



-- ❤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申请英国留学 ❤ --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