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曳在古诗词里的初夏!时令、膳食、养生大全

2016年07月07日 美国贝佳Club





【美国贝佳Club】专栏作家:Rain Wang 编撰



一、 摇曳在古诗词里的初夏


《墨竹三首·隔溪烟雨》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荐枕,黄釭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凉无一事,步屟到西厢。


——摘自《全金诗》






二、“小暑”的三种物候现象


       



       小暑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夏季时节的正式开始。

      中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即三种物候现象:“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此时,大地上凉风不再,热浪滚滚。《诗经·七月》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的八月即夏历六月,亦即小暑时节,由于炎热,蟋蟀离开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转而在清凉的高空翱翔。











三、绿染岁月,最美是“小暑”









今年的7月7日是小暑,之后就进入三伏天。所谓“三伏天”,是指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的、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









      朱伟的《微读节气》这样描述小暑:“小暑为六月节,暑为热,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暑热深入,便忧热烦渴。困溽(rù)才暑,溽是湿气蒸腾,所以说,暑也是蒸,溽景薰天,炎光折地,热不可耐。但溽是湿气上升,溽露飞甘,舒云结庆,所以,暑天的清晨最美。


      午后溽气凝为云山,又呼风唤雨,待雨弹光鞭过后,林梢簇簇红霞满,暑天的晚霞、星空、虫鸣不眠之夜,都是最美的。”可谓解人之语,精道贴切。






四、小暑的时令特点




小暑来临,中国的南方地区普遍进入高温天气,平均气温为33℃左右。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








五、小暑民间传说







“六月六”相传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这一天,差不多在小暑前后,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会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晒衣服、被褥。       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这一天,儿童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彩虹桥,以便被分隔银河两岸的牛郎和织女,能够在七夕相会。










六、小暑谚语拾零




日出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六月东风当时雨,好似亲娘叫闺女。

萝卜是根,耕地要深。

入了伏,手不离锄。

谷锄七遍谷无糠,稻耥三遍谷满仓。

圈儿套月亮,大风满天扬。

不怕炸雷响破天,就怕闷雷挤磨眼。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有雨种荞麦。






七、小暑民俗







六月初六为“天贶节”。据史书记载,此节始于宋代哲宗元元符四年,源于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麨”和“炒面”,即天赐之节。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天人们习惯吃过水面、炒面。民间还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此外,湘西苗族把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后的巳日作为“封斋日”; 徐州人入伏吃暑羊;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称“舐牛”;台湾小暑“捕黑鲷”;民间还有吃芒果、吃黄鳝、蜜汁藕、丝瓜、黄瓜、苦瓜、冬瓜的习俗。








 



八、最健康的小暑饮食和菜谱

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       天气热,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









适合小暑时节的菜谱有,炒绿豆芽、素炒豆皮、蚕豆炖牛肉、西瓜番茄汁、绿豆米粥、蜜汁藕、炒鳝片等。       此外,适当饮用药茶,也可以达到防暑降温的目的。比如,绿豆酸梅茶、消暑解毒茶等。此时,还可常吃瓜果、淡水鱼、海带等。











九、小暑养生保健须知




1、平心静气以养心


中医认为,夏季应注意养心,而养心的根本是充足的睡眠;同时,保持平心静气,心静自然凉。

2、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宜清淡



小暑时节多雨、高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膳食最好现做现吃;而且饮食要节制;三餐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3、外出时做好防暑工作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所以大家外出时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4、不要贪图冷食与冲凉水澡



天热了,人们就喜欢吃冷饮;冲凉水澡;长时间吹空调;在口渴时狂喝生冷水……殊不知,这些都是小暑养生大忌。



5、合理补充盐分



如果身体大量出汗,可适当补盐,温水加入适量盐即可,成人每人每天摄盐量应限定在6—8克。有高血压、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更要低盐饮食。




*本帖原创,版权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欢迎转发。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