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影合作系列之美国篇:内地市场正在改变好莱坞的玩法

2016年07月04日 腾讯娱乐


腾讯娱乐专稿(文/Allen 编辑/樟木)


在《星际迷航》50周年庆典的活动上,电影君遇到了越南裔美国女记者Laura。在得知电影君的中国媒体身份后,Laura眼中透露出难以抑制的兴奋:“中国?太棒了!拜托你可不可以回去告诉你国人,以后在投拍好莱坞大片的时候,多要求这边好好提升下亚裔群体的形象。这种改变只能靠你们了,中方现在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太强大了!”


没错,全好莱坞都迫不及待地来到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分蛋糕。20世纪福克斯、华纳积极寻求与阿里巴巴、万达在内的中国公司的合作。全球第四大传媒集团VIACOM为吸引中国伙伴,在派拉蒙内寻求投资商。而首屈一指的电影销售公司IM Global则与腾讯合作,组建起了一家合资电视公司……


从六大制片厂到各路中小型影视公司,好莱坞纷纷急切寻求不同形式的合作,只是过程却远比想象中的艰辛。



▲让范冰冰在《X战警》中打酱油这种玩法,早已过时


中国电影市场把好莱坞的游戏规则改变了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好莱坞制片厂寻求外资合作以打开市场,被日本、法国和加拿大公司收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却从未有哪股势力能够真正动摇屹立百年的好莱坞文化根基。原因很简单:即使是在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海外票房比例逐年上升的当下,北美本土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加上北美观影群体的高度多元化,一般来说能在主场卖座的作品,在海外也一样能够赚到盆满钵满。


近两年内,中国可能将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能够赶超北美本土的电影市场。2015年的中国电影票房达到67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了48.7%。更可怕的,人口红利还没有吃完,即使16年上半年的成绩并没爆发,但增速依旧很“骇人”:单日新增银幕数已经暴增到22块,而人均拥有银幕数却还没到美国的十分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短暂和闹心的中小城市影院经营困难的问题,似乎都是历史长河中的小插曲了。




“任何张口就是‘这次不一样’的人听着都像白痴,但这一次,是真的不一样了。”STX娱乐创始人罗伯特.西蒙斯在“百人会”中美电影座谈上表示,“我们现在正站在中国即将成为影响世界电影叙事方式的主要势力的分水岭上。”前不久刚刚上映的《魔兽》就是明证:这部制作成本高达1.6亿的商业巨制,在北美难逃口碑票房双扑街的悲惨命运,但却在中国狂卷2.2亿美元,比全球票房的一半还要多。


“中国政府在界定什么样的电影算合拍片之上,也变得越来越聪明了。如果你只是敷衍了事的加点中国元素,基本无法通过。”西蒙斯如是说,“中国不仅市场广阔,胃口也越来越大,但在电影质量和如何拓宽盈利渠道、减小对票房的依赖上,还有太多可以探索之处。”


美方摸索了十年才略懂,签好的合同总是会变


很多好莱坞高层人士在谈起中美合拍或是如何打入中国市场的话题时,都会不约而同的提到“耐心”和“毅力”两词——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理解中国的习俗文、民众心理,以及全然不同于美国电影市场的环境与规则。“绝大多数人都将新兴市场视为机遇或各种现金流,但想要进入中国,却是关于尊敬与合作。”韦恩斯坦影业的首席运营官大卫.格拉瑟表示。



▲“相对论”这家非常看重国际市场的公司已经破产


在探讨与中国合作的路上,已积极摸索十年多的“相对论传媒”创始人Ryan Kavanaugh是这样聊的:“在美国,如果你想放出来一部电影,就拍出来摆上台面、买不买全是观众说了算。在中国,则必须在文化上对政府和人民有所价值、并传达出一定的信息。中国是由政府管理的国家,你必须认识到、也必须尊重这一点才能有所收获。”


想要在中美合作的路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困难还远不止于此。多数投资商更多的是想要打出“与好莱坞合作”的招牌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和股市价值,真正有诚意愿意拿出钱来开发项目、不只是停留在“借此吸引眼球”的公司寥寥无几。与此同时,还有不少中国公司是抱着“偷师学艺”的目的开展合作,等到“榨干”对方的经验技巧后便甩手而去。


而中美两国巨大的文化差异,也为美方带来了不少头疼的难题。他们称和内地的电影公司合作,合约要比想象中的“善变得多”,很多协商谈判都是在合约签署过后才正式开始的,并且在之后的日子里不断的接受各种重新评估和修改。“在美国,如果你签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合约,那么其有效性就是1095天。”Jiaflix Enterprise的联合创始人Marc Ganis表示,“而在中国,一份三年的合约,本质上其实是1095份为期一天的合约。”


这一切,都让美方在展开同中国的合作前,多了几分疑虑和三思。


于是,美国电影协会大中华区分部算是应运而生,这个并不为大众所知的机构,负责人叫冯伟,是一名地道的中国人。在近两天的国内电影节上,美国电影协会大中华区以论坛的形式联合主办了多场论坛,成为构架中美电影合作的桥梁。


而另一方面,作为目前最先进的电影体代表,好莱坞公司在慢慢地放下他们的高傲。2014年,某位好莱坞快餐片在内地大卖,屡刷纪录。当年在电影出品方的“全球年会”上,内地分公司的负责人成为全场焦点,他不仅被邀请到台上讲话,还屡次被问“你是怎么做到的?”这种问题。


中方想要的内容,目前好莱坞还不太不敢接


尽管“中美合拍”的概念在近年来越炒越火,但迄今为止却似乎很难找到一个真正成功的案例和模式。“所有美方想要使用的叙事方式,中国都不喜欢。而中方想要的内容和元素,却让好莱坞投资方望而却步。”


《北京·纽约》导演李晓雨觉得,“钱和掌控是问题所在,也是为什么五五分成没法奏效的原因。要么是一部美国电影要么是一部中国电影,不管怎样你都会流失一半的观众。而如果你想剪出中美不同的两个版本,政策又不会允许。”



▲《第一夫人》图片


然而,这无法阻挡住中方的热情。在过去一年中,引发不少关注的熙颐影业就是一个激进的案例:在具备华尔街和好莱坞双重背景的CEO韩薇带领下,熙颐与派拉蒙、狮门、CAA等多家顶级好莱坞公司合作,先是让旗下出品的《爱恋》、《钢锯岭》和《第一夫人》在戛纳上大放异彩,迎来韦恩斯坦、亚马逊和Netflix的争相采购,又联手执导过《寂静岭》、《狼族盟约》的名导克里斯多夫.甘斯,投入凡尔纳经典《海底两万里》的制作,前不久还将“精灵王子”奥兰多.布鲁姆请至上海拍片。


与此同时,好莱坞颓势已久,它正逐步失去原有的创造力和进取心。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北美电影市场“贫富分化”愈演愈烈,剩下的几乎只有投资上亿、靠IP捞钱的商业巨制,和成本小到让人心疼的独立片,像《教父》、《出租车司机》这样充满锐气、胆识的中等成本制作影片,在当代几近灭绝。而这很有可能是中国投资方出手、打造出“新好莱坞”的最佳契机。


“中国电影市场的投资团队往往由更多更具创意的团队所组成,而缺乏创意的好莱坞却不断地依靠制作续集来维持。”博纳影业CEO于冬在今年的某个电影节上如是说,“年轻电影人在无法从好莱坞大片厂那边得到应有的支持后就会来到中国,因为这里的资本太多了。”


不仅是年轻电影人,像香港影人当年北上一样,好莱坞的大批成熟从业者,也在陆续进场。美国队长系列后两部的导演罗素兄弟,就签约了北京文化,接下来他们要做的事情,除了在好莱坞拍摄《复仇者联盟3》外,还将在中国拍摄《西游记》。



▲《虎影侠》粉丝做的海报


而“漫威之父”斯坦·李老爷子,未来确定会在内地打造“中国首部女超级英雄电影”,片子的名字叫《虎影侠》,将由李冰冰主演。但关于这部电影的传闻多多少少反应了“内地接盘侠”的观点,据说原本中国并不是老爷子做《虎影侠》的首选之地。


南加州大学的教授Stan Rosen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表示,“与中国合拍的电影很少有能够引起西方观众共鸣的内容。中国政府会接着鼓励推广类似的合作,但今后投资方很可能会对这类合拍项目三思而后行。”




虽然严格意义上的中美合拍迄今为止还没有真正成功的案例,但无数电影人已经将目光投向了年底上映的《长城》之上。这部由刚刚被万达收购的传奇影业出品的“史诗巨制”,从制作规模到主创主演,都足以被称之为中美合拍道路上最具野心的一次尝试:国师张艺谋执导、耗资1.5亿美元,工业光魔和维塔工作室两大特效巨头负责后期,既有马特·达蒙和刘德华中西通吃的一线组合坐镇,又有威廉姆·达福这样的文艺片翘楚,以及专职捕获少女心的鹿晗王俊凯。


如果能够不负众望大获成功,《长城》或许成为中美合拍的模板、为各大片厂争相效仿。但一旦扑街,对于中国与好莱坞互利合作的探索无疑是一记沉重打击。


事实上,这不仅是《长城》一部所需要面临的问题。真正能够做到走出国门、打入北美主流市场的国产片,只有《英雄》、《霍元甲》等几部,其它引进北美的影片要么大多只能在华人聚居区的院线点映,要么停留在独立院线中为小撮影迷奉为cult佳作。“美国电影工业自始至终都有着相当高的文化多元性,所以好莱坞作品更容易在全球范围内被接受。”福克斯娱乐集团CEO Jim Gianopulos在不久前与万达影业的座谈会上表示,“如果中国想要进一步发展电影出口,需要接受‘文化多样性’这一中国文化中的暂不具有的特征,这是中国可以从好莱坞处取经的地方。”


本文系腾讯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