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们沉痛哀悼

2016年07月04日 澳大利亚人工耳蜗


今天我们的眼里没有色彩,今天我们在这里沉痛哀悼:



中国共产党员,著名耳鼻咽喉专家杨伟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7月4日8时1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杨伟炎教授广东番禺人,1936年8月15日出生于广东番禺。1961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1962年到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工作。历任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解放军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所长;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副组长。曾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主编;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委员及国务院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华耳科学杂志》和《Journal of Otology》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和美国《耳科学与耳神经学杂志》等10余种专业杂志编委;澳大利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欧洲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协会及美国人类遗传学荣誉会员。


杨伟炎教授是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神经外科和颅底外科的开拓者之一,在传导性耳聋的外科治疗、耳神经外科、颅底和头颈外科方面成绩卓著。杨伟炎教授对解放军总医院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对中国耳鼻咽喉学科的发展和国家保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杨伟炎教授毕业后致力于耳鼻咽喉医疗、科研与教学工作,从60年代中期开始,在姜泗长院士直接指导下从事耳显微外科、颞骨组织病理学及临床听力学研究。于1984年任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在国内率先开展显微耳神经外科及耳鼻咽部相关颅底外科业务,引领本学科完成了向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发展的转变。在传导性耳聋及显微耳神经外科的治疗方面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1985-1986年赴美国Temple大学医院耳鼻咽喉-气管食管科进修,被该大学聘为客座教授,获准参加包括耳外科手术和临床教学工作。1989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0年代初期开始感音神经性聋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及防治研究,创建了与聋病相关的DNA库,临床听力检测资料与听觉生理资料库及颞骨组织病理三大资源库,成为国内重要的聋病研究基地。研究工作已取得可喜进展,在聋病资源收集、相关基因搜索、定位克隆及功能研究方面均走在国际先进行列。其学术水平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杨伟炎教授从医五十年来,治学严谨,为人谦逊勤勉,勇于进取。与其高尚的医德,深厚的理论基础及精湛的技术,受到同行普遍推崇,于2001年被推选为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主任委员,2004年任中华耳鼻咽喉科名誉主任委员。


杨伟炎教授注重教书育人,已带出一支技术过硬,学风严谨的技术队伍,使科室具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发展潜力,所领导的科室年年被评医院优秀先进集体,1995年被总后勤部评为优秀基层干部标兵,1998年科室被评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中央军委命令荣立集体一等功。在2001年全国重点学科评议中,以本专业最高成绩92.3分,再次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其本人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


杨伟炎教授培养硕士12名,博士16名,博士后7名。是本学科和301迄今为止仅获得的全国优秀论文导师。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教学成果奖一等、二等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11项,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成果奖6项,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参加15部著作的主编和编写。长期以来,负责军委和中央保健医疗工作,做出重要贡献,被中央保健委员会授予特殊贡献奖并多次被评为保健工作先进个人。


杨伟炎教授的一生,是为中国医学事业奋斗不息的一生,他深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爱戴,他的逝世,是我军和我国耳鼻咽喉医学界的巨大损失。


杨伟炎教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对党对事业的忠诚,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医学事业的执着精神,崇高的医德与待人处事的高风亮节,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为人民的医学事业努力拼搏!


杨伟炎教授永垂不朽,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