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藤校招生新标准:返璞归真, 放下“精英”

2016年06月28日 TTL星腾科高端留美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谷歌英文页面,搜索“elite education (精英教育)”这个词组,搜索结果80%都是中文页面,其余的英文页面也通常是一些海外华人创办的教育机构。

这揭示了一个事实,就是,在华人拥抱“精英教育”的同时,西方主流国家已经把这个概念抛弃了。就拿美国来说,没有一个教育机构会以培养“精英”为己任,更没有一个学校会炫耀自己的毕业生全都是“精英”。

在中国,精英的意义简单粗暴,基本意思为: 高大上。而在美国,”精英”代表着一个特定的阶层。在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C. Wright Mills写了一本叫做“The Power Elite《权利精英》”的书,指出,精英阶层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三个方面操纵着美国社会,他们是一小撮人,却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能够在小圈子内决定关系到国家乃至世界的大事。因此,在美国,千万不要张口闭口就是 “精英”。


美国名校培养的不是“社会精英” 而是“社会推动者”


比如,你所钟情的哈佛大学就并不以培养“精英”为己任!前段时间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公布了一篇关于顶尖美国本科最新的2017年录取标准的报告,主题为“让关爱他人之心在年轻人心中普及”。并得到了包括常春藤盟校、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绝大多数美国名校的支持!


这里面传达了美国名校招生标准的几大变革,仅仅成为一个“精英”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了:

01
关心他人和公益将成为学校的主要录取条件。


长期以来,强调个人成就是美国教育的精髓。将关心他人和公益放在个人成就之上,无疑是对美式教育方向的一个大扭转。

02
倡导持续、有意义的社区服务。


这意味着,以后美国大学的招生办将更加看重孩子在家庭以及自己生活的社区中做的义务服务。 除此之外,招生官也会对学生做义工的时间长度有更苛刻的要求。蜻蜓点水式的志愿者服务不再会被考虑,持续一年以上的社区服务才有更有实质意义。

03
强调活动的质量而非数量。领导力不再是重点。


这份哈佛议案明确指出,长长的炫耀式的志愿者清单将不再为申请者加分。相反,大学招生办倾向于学生在申请材料中陈述不超过4件志愿者经历。这几件为数不多的志愿者经历应是对申请者有特殊意义的,并从申请者的个人角度分享这个经历给自己带来的意义。

04
培养孩子对他人贡献的感恩以及对未来一代的责任心。


除了在志愿者经历中体现学生关心他人和公益,学生对前辈们为社会所做的贡献表示感恩,并为未来一代创造更美好的世界的责任心,将尤其受到招生官垂青。这项“软指标”不禁让人想到不久前“脸书”老板马克·扎克伯格为刚出生的女儿捐出自己99%的股份做公益一事。

05
降低标准化考试的重要性,大学申请拼“人品”。


目前,这是受到华人家长特别抨击的一点。华人学生一向以考试高分而闻名,降低标准化考试成绩等学业指标,强调学生“人品”等软指标的举措。


从这篇报告就可以看出,不仅是对美国教育理念提出的一个重要变革,实质上更是对美国社会多年来功利主义倾向的一个抨击。美国教育界的领导者已深刻意识到由于高等教育方向不当所导致的各种社会弊端,教育界期待培育出的是充满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中国家长和学生都应该意识到的一点是:美国的教育界最终想要培养的是“能够推动社会前进的人”。不是不可一世的学霸,不是万众瞩目的人生赢家,也不是“比你有天赋还比你努力的”大神,而是“能够推动社会前进的人”!


所以,在美国招生官的眼里,一个满脑子想进最热门的专业、找最赚钱的工作、买车、买房、移民、追求财务自由的学生是毫无魅力的。美国人偏爱“理想主义者”,因为他们认为,能够不计代价地把自己毕生精力与智慧注入一项事业中,最终推动社会进步的人,一定是那些心中对某一领域有着真诚、持久的热情的人。


分享是一种传统美德 | 公众号:ttl1708


TTL专线:400-887-0990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