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影合作之韩国篇:正在蜜月期,却制造出了一堆烂片

2016年07月07日 腾讯娱乐


腾讯娱乐专稿 (文/十六 编辑/如歌)


内地电影市场除了钱之外,似乎什么都缺。所以作为近邻的韩国,和中国的合作是起步早走得快,但步子大了终扯着了蛋。


2014年,中韩签署《中韩电影合拍协议》后,两国的电影合作全面开花,覆盖了演员、导演、制作团队等各个方面,可也在一部一部的累积中,将“中韩合拍必烂片”的名头坐实。比如前段时间上映的《我的新野蛮女友》,再比如目前正在上映的《所以……和黑粉结婚了》、《赏金猎人》,都是由韩国导演执导、中韩演员共同演出。


《赏金猎人》李敏镐、钟汉良


这三部片子,豆瓣评分均低于6分,不忍直视。


而事实上,韩国电影用无数佳作证明了其在影视创新及制作上的高水准,然而当中韩两方充满期待地进行资源融合,你出钱我出人,大家一起来拍片的时候,却发现,拍出来的作品就像是个畸形儿,跟谁都不像。


即便是这样,也无法阻挡大家的合作热情。6月的上海电影节上,韩国电影出产大户CJ娱乐又发布了一系列计划,重点开发的有中国版《老手》、《阳光姐妹淘》,还有《功夫机器人》、《重返20岁2》,以及即将上映的《平安岛》、《花样厨神》等近20个项目。


目前为止,韩国电影最高票房仅7462万(《雪国列车》),而中国单片最高票房已超30亿(《美人鱼》)。对于韩国这样一个人口小国来讲,这个数字的诱惑力,是没有办法用词语去形容的。


就像印度电影人Prasad Shetty讲的:中国市场,已是兵家必争之地。


韩国片在内地票房


韩方:

我提供人才,你提供市场,合作的热情水涨船高


好莱坞在北京设立了“美国电影协会大中华区”这个机构,韩国也早在北京成立了“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的分部。这个机构坐落在北京繁华的东三环,除了一年举办一次的“中韩文化节”外,他们也会不定期邀请韩影人前来北京,免费开设一些电影培训班。


作为一个总人口刚过5000万的国家,目前1700万的最高单片观影人次,和人均观影次数破4、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成绩表明,韩国电影市场已经在近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达到饱和并开始下滑,影院和银幕数的增长也已经非常缓慢。而韩国同样发达的艺人培训体系则造成了本国内演艺人才的大量过剩,他们急需一个安身立命的出口。


在2007年《集结号》促成跟韩国特效团队的首次深度合作之前,中韩两国电影的合作还局限于取景和演员的输出,之后就增加了包括视觉特效在内的技术合作。韩国电影特效几乎已经达到了好莱坞级别的水准,据国内一位导演透露,韩国特效团队在目前的市场上性价比最高,他们的专业性比国内团队强太多,又没有好莱坞特效那么贵,再加上韩国人灵活好沟通的工作方式,已经跟国内制作团队达成了普遍的合作。


中韩合拍片的合作模式从后期浅层的配合,逐渐渗透到了前期的策划、投资,近两年的大多数合拍片都是从企划阶段就有韩方的介入。对于中国市场,两方都充满希望,即便近期的合拍项目都不甚理想,大家也都屡败屡战,坚信成功的道路就在眼前。


中韩合拍片内地票房


中方:

时间不够,钱管够。如何能请来好导演?


韩国电影的优势在于类型片,类似《鸣梁海战》、《暗杀》等较易引起韩国人观影热情的影片在文化覆盖上太过狭窄,不了解韩国历史的中国人完全不吃这套。至于韩国最拿手的犯罪、惊悚、色情等类型,又容易受到审查的限制。因此,目前来看,合拍片大多涉及的还是更加普世的爱情片。


比如,《梦想合伙人》的导演张太维带着《来自星星的你》的闪亮光环,向韩国SBS电视台申请停职两年来到中国拍电影,在此之前,他的经验主要在电视剧制作,而且《星你》包括大部分韩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有着极大话语权的金牌编剧们。一个对中国文化并不了解的韩国导演,贸然来到中国,并打算用短短一年时间就打造出一部本土化的电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尤其在中方没有提供强力编剧的情况下,这个试图讲述中国职业女性的故事就显得太儿戏了。


对标近几年最为成功的案例,2015年的《重返20岁》,就以“一本两拍”的方式,在保留了韩国创意的同时,又由具备深厚文化背景的中方导演执导,最终两个版本不仅大获好评,票房也都不差。而大多数由韩国导演执导的“中国版”都一败涂地。譬如《我的新野蛮女友》,就算是有车太贤重新出演,也无法扭转糟糕剧本造成的颓势。而原版导演郭在容2014年拍摄的《我的早更女友》,同样败在了狗血的剧情和尴尬的台词上。


一个导演若想进行跨文化、跨地域、跨语言的创作,必须要对当地有相当的了解才行,但中国电影市场的浮躁有目共睹,无法给一个韩国导演太过充分的时间来做准备,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愿意来中国拍片的导演,本身就是经过了一层筛选的。说得残酷一些,他们大多是因为在本国没有拍片机会,才会答应这种时间不够,钱管够的创作。并且,中国电影处在野蛮生长的阶段,“卖座的电影”和“好电影”基本不能划等号,如若韩国导演以那些大卖的国产片来作为文化参考,简直就是错上加错。


相比之下,那些享誉世界的韩国大导演则比较谨慎。


▲导演金基德


2015年,韩国著名导演金基德接受邀请,成为北影节的评委。在接受采访时,他明确表示,目前情况下,不会来中国拍片。而且,中国的演员,他也请不起。


近期,刷屏的韩国电影《哭声》的导演罗宏镇,也将担任今年中国FIRST电影节的训练营导师。


但凡身上“独立”标签浓厚一点的导演,都只愿意参加一些中韩文化交流的活动,而非合作拍片。


当然,也有成功的案例,2015年,卖了3.66亿人民币票房的《重返20岁》就是中韩之间一个深入而简洁的合作。一个剧本,两国拍摄。韩国拍的是《奇怪的她》,中国方面,请了台湾导演陈正道来主控。于是,这成为了中韩之间合作的一个范例。



▲韩国《奇怪的她》、中国《重返20岁》剧照


相比于微妙复杂的中日合作,中韩影视交融早已走在前面,官方有“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积极参与,民间有热情高涨的文化交流,前期铺路的工作都已经做好,下一个阶段,就看怎么突破文化隔阂的瓶颈,打破“中韩合拍必烂片”的魔咒。


相关阅读 ☞ 中外电影合作系列之美国篇:内地市场正在改变好莱坞的玩法


本文系腾讯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重返20岁》,七旬老太太变身妙龄少女。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