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中餐馆那些听起来很奇怪但是本地人很喜欢的“中国菜”

2016年07月11日 新阿德莱德



| 作者:编辑大头

 

澳大利亚19世纪中叶的淘金热,迎来大批中国移民,而最早的这一批移民中,潮汕广东还有福建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也让老外认识到了除了普通话的另外一种语言:Cantonese – 广东话。


这一批移民从事餐馆工作的也非常多,而且,为了适应当地人的用语习惯,还发明了许多与众不同的“中国菜单”。

 

“长汤”及“短汤”的区别



早期澳大利亚出现中国餐馆的最早历史文件记录,见于澳大利亚1888年版的报纸The Australasian,当时报导了二道中国菜:“长汤”(Long Soup)及“短汤”(Short Soup)。


墨尔本厨师和美食作家东尼.唐(Tony Tan)说,直到1970年代,中国餐馆菜单上仍可见到“长汤”及“短汤”的中国菜,这2个让现代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中国菜,其实前者指的是汤面,后者系指馄饨。

 

语言研究专家朱莉娅.罗宾逊(Julia Robinson)去年撰文表示:“这是澳大利亚英语常见的二元对照(Binary Pair),短汤之所以如此命名,并不是为了说明它的内容物,只是要与长汤有所区分而已,意指它不是长汤。”

 

“Dim Sim”是“Dim Sum”?



在长汤、短汤之后,澳大利亚中国餐出现另一个与众不同的菜单:Dim Sim。其实它就是“点心”,取名“Dim Sim”,只是为了不要与粤式点心“Dim Sum”混淆。澳大利亚人的特有发音,有时听起来像是“dimmies”。

 

“点心”为澳大利亚炸鱼薯条店(Fish-and-Chip Shop)的主食,通常是一个拳头大小,看起来像烧卖,用面团内包剁碎的猪肉或其它肉类煎炸而成,有时是蒸熟而食。


而且,关于烧卖,南北方还不一样,像大头家乡的烧卖里面是放糯米和油渣的。



看起来像是大饺子的“点心”,据说是1945年墨尔本中国城餐馆老板陈为永(Chen Wingyoung,音译),为了让烧卖大量生产供应大众而想出来的点子。

 

中国春卷的小兄弟“Chiko Roll”



鱼薯条店另一个主食是澳式“春卷”(Chiko Roll),是像巧克力棒大小的面团炸食,相传发明者马克安诺(Francis McEncroe)是在看足球赛吃着中国春卷时来的灵感。


马克安诺发现春卷实在太方便了,可以一手在握,还可一边做其它事。但炸春卷的皮过于酥脆,因此他做了一些改良,让外皮坚固一些。


原本马克安诺将他的新点子称为“鸡肉卷”(Chicken Roll,其实没有鸡肉),后来演变成Chiko Roll。


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在澳大利亚的中国餐馆已经慢慢从“洋式”中国菜往传统中式菜系回归了,很多澳洲人也开始尝试蒜泥白肉,狮子头还有溜鲍鱼片这样精致的中国菜,而且还用得一手好筷子!当然,有些东西还是不可逆的,毕竟已经成为中餐馆里面的招牌菜了,比如柠檬鸡,腰果炒海鲜还有蒙古牛 - 其实就是铁板牛肉…


图片来源:网络


小A推出新栏目,别忘了留言哦,么么哒

为 你 推 荐

澳淡水小龙虾成灾澳洲反华女希特勒

在离澳前拿退休金南澳州16年政府新财政预算

2016阿德招聘展吸烟者请注意

阿德莱德中文电台The Big Issue

澳简化所有学生签2016年阿德美食好去处

常见早餐健康等级评分澳洲俚语知多少

政府给“死人”补助阿德Top5 温暖Pubs澳天然温泉

南澳移民事务处设中文网澳洲Le Cornu卖场关门


新阿德专稿,转载请署名并注明来源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