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莎士比亚】哈雷管弦乐团“永恒的莎士比亚”中国巡演大幕开启

2016年07月05日 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



为纪念莎翁离世400周年,英国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交响乐团哈雷管弦乐团(Hallé Orchestra)将于今年7月到访中国,带来“永恒的莎士比亚”巡演,于武汉、上海、北京三地奏响五场莎剧改编曲目主题音乐会,著名大提琴家王健也将参与其中。



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永恒的莎士比亚”活动力邀曼彻斯特哈雷管弦乐团巡演中国,奏响莎士比亚作品改编曲目。哈雷管弦乐团将巡演至武汉、上海、北京三地,巡演行程包括7月12日武汉琴台大剧院、14、15日上海大剧院、16、17日国家大剧院。英国演员马尔科姆·辛克莱(Malcolm Sinclair)和汤姆·麦凯(Tom McKay)以及中国本土合唱团将与哈雷管弦乐团合作演出。音乐会由哈雷音乐总监马克·埃尔德爵士(Sir Mark Elder)指挥,享有盛誉的中国大提琴家王健也将加入本次巡演。



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曾给予世界上许多伟大作曲家灵感,创作出影响力深远的作品。此次巡演由哈雷管弦乐团为中国听众呈现的莎剧曲目有:沃尔顿《亨利五世:莎士比亚的剧本》(Henry V: A Shakespeare Scenario)、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部分选曲(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excerpts) – Overture, Scherzo, Wedding March)、奥托•尼克莱《温莎的风流娘们儿》(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德沃夏克《奥赛罗》(Othello)序曲等。《亨利五世》(1943年)这部影片改编自莎士比亚同名作品,影片由莎剧王子劳伦斯·奥利弗(Laurence Olivier)导演出演,上个月刚在“永恒的莎士比亚”活动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的“莎翁影史”单元中展映。英国作曲家沃尔顿为电影创作的配乐成为了他最成功、最受欢迎、最生动的音乐作品,这首曲目将在此次巡演中作为终曲压轴演奏,由北京、上海合唱团共同演绎。


今年恰逢曼彻斯特和武汉缔结友好城市30周年,哈雷管弦乐团也得以首次来汉亮相。 7月11日,六名哈雷乐团的音乐家还将在哈雷第一小提琴林恩·弗莱彻(Lyn Fletcher)女士的带领下,在武汉音乐学院给当地学生展开为期一天的音乐工作坊大师班活动 ,招募35名10-22岁的中国学生进行辅导和合奏排练。



7月12日,19:30
武汉,琴台音乐厅







7月14日、15日,19:30

上海,上海大剧院大剧场








7月16日、17日,19:30

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哈雷管弦乐团


哈雷乐团是英国顶级交响乐团,至今已举办158个演出季。哈雷乐团由查尔斯·哈雷爵士(Sir Charles Hallé)在曼彻斯特成立,1858年1月30日于自由贸易大厅(Free Trade Hall)举行了首场音乐会。哈雷乐团每年在曼彻斯特的布里奇沃特音乐大厅(The Bridgewater Hall)举行超过70场音乐会,在英国其他地区举行40逾场音乐会,并且定期国际巡演,并参与广播直播、电视演出。2000年起,马克·埃尔德爵士(Sir Mark Elder)开始担任哈雷的音乐总监。


△ The Bridgewater Hall ©Joel Chester Fildes


2013年,乐团新的排练、录音和小型音乐会场所——哈雷圣彼得厅开始投入使用。圣彼得厅位于安库兹(Ancoats),由教堂改建而成,不仅为哈雷乐团、合唱团和青年管弦乐队提供了驻所,还为教育研讨和小型演出提供了绝佳场所。


哈雷乐团独立发行的专辑多次荣获殊荣,其中包括2009年至2013年之间获得的6项留声机大奖。




马克·埃尔德爵士

Sir Mark Elder

哈雷管弦乐团音乐总监




自2000年9月起担任哈雷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此前,埃尔德爵士曾担任英国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1979年至1993年),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1992年至1995年),美国罗彻斯特爱乐乐团音乐总监(1989年至1994年)。此外,马克·艾尔德爵士还担任BBC交响乐团和伦敦莫扎特音乐家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





王健

大提琴独奏家和室内音乐家


“永恒的莎士比亚”

演奏曲目简介


奥托·尼克莱(1810-1849)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19世纪最成功、最有力和最有名的音乐是戏剧音乐,特别是歌剧。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当时的商业歌剧就等同于今天的电影、电视和音乐剧,且全都合为一体。与我们现在所称的流行音乐等同的是歌剧曲调和咏叹调,它们融入无数编曲中,在饭店手摇风琴和音乐盒欣赏,或在街角由音乐家演奏。


19世纪最成功的关于莎士比亚的德国歌剧是奥托·尼克莱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849年)。这一成功当之无愧,因为这是该作曲家唯一一部出名的作品,其中充满美妙的曲调,感情深刻,有效传达了莎士比亚原作的内涵智慧。其序曲在很长时间内都是音乐会的最爱,即使在几乎没有上演过整场歌剧的国家也是如此,其流行程度持续至今。


门德尔松(1809-1847)

《仲夏夜之梦》

1826年,年仅17岁的门德尔松创作了《仲夏夜之梦序曲》,被视为艺术史上青年作曲才华中最惊人的例子之一。门德尔松从小时候读莎士比亚德文译本而开始熟悉莎士比亚。并且,在他17岁时,获得灵感创作该作品,捕捉莎士比亚喜剧的艺术氛围,并很快在整个欧洲广受喜爱。


该序曲在艺术氛围上是浪漫曲,但融入了许多古典元素,以奏鸣曲式为主,以有规律的分节和悦耳的变调构成。该曲还因鲜明的乐器音效而出名,比如在开头模仿蹦蹦跳跳的“仙女脚步”,以及低音乐器模仿波顿粗声粗气的驴叫声(这些音效是受门德尔松当时的朋友阿道夫·伯恩哈德·马克斯审美观点和建议影响)。海因里希·爱德华·雅各布在其撰写的该作曲家传记中说,门德尔松在听到晚风摇动他家院子里的树叶发出沙沙声后就潦草地写下了和弦。


1843年,门德尔松应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要求重拾莎士比亚,威廉四世想让他为即将制作完成的《仲夏夜之梦》作品创作一套配乐。门德尔松根据早前乐曲的主题和气氛精心创作了14首短曲。全集于1843年10月14日首次上演。


柏辽兹(1803-1869)

《李尔王》序曲


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将其对莎士比亚戏剧的发现描述为“像一声惊雷。他的光芒惊天一击,向我敞开了艺术的天堂,为我照亮了最遥远的深处。我看到了真正的宏伟、真正的美丽、真正的戏剧性真理……”。柏辽兹对于剧作家的喜爱在其很多作品中都很明显。他为《李尔王》作的序曲被形容为单纯通过乐器手段来试图描述走向疯狂。其创作环境非同寻常,因为他即将去巴黎暗杀其未婚妻,但三思之后放弃了这一企图。即使在近两百年后的今天,柏辽兹似乎仍是莎士比亚音乐不可超越的最高点。


德沃夏克(1841-1904)

《奥赛罗》

现如今的捷克共和国曾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德沃夏克就生活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他在民族主义斗争中搜寻着自己的音乐文化、坚持着自己的音乐理念。柴可夫斯基与德沃夏克二人互相认识并欣赏对方的音乐,二人均受到莎士比亚戏剧的启发,他把莎翁的戏剧演变成音乐符号,编写出全新的乐章。德沃夏克与柴可夫斯基还有一点很相似,就是他们能够轻松将莎翁的戏剧与各自的文化与传统相结合,谱写出同样的悲剧色彩与情感。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德沃夏克同其他欧洲作曲家一样,并没有在创作莎士比亚戏剧音乐时添加“英式”色彩。《奥赛罗》于1892年完成,极具黑暗色彩和戏剧性,故事情节甚至过于夸张。德沃夏克的音乐手稿中写有对原剧本的详细理解,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段音乐对于德沃夏克具有超越音乐的非凡意义。


沃尔顿(1902-1983)

《亨利五世:莎士比亚的剧本》


威廉·沃尔顿曾为四部莎士比亚电影配乐,是英国最著名的莎士比亚电影音乐作曲家。其中,沃尔顿创作的三部莎翁经典电影配乐均是与英国著名导演劳伦斯·奥利弗爵士合作完成。《亨利五世》大概是最为著名的一部,因其拍摄期间正值二战,战争末期时制作完成,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这部电影于1944年11月22日在伦敦首次上演,恰巧赶在伦敦停电结束后,同时正值军事力量转向反对纳粹德国、公众情绪发生转变时期。奥利弗导演充分利用戏剧中丰富的故事情节,着重描写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必胜信念,成功刻画出民族英雄的伟大事迹。经历过二战前五年的观众会对这部影片产生深深的共鸣。


关于“永恒的莎士比亚”


“永恒的莎士比亚”是2016年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而举办的全球性纪念活动。此项活动通过分享莎翁的作品,旨在促进文化、教育和经济领域的交流。


此项活动邀请全世界人们,直接通过电影、展览和校园活动参与到独特的线上活动,以及体验莎士比亚作品的舞台魅力。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和“GREAT 英国推广活动”将与众多英国剧院、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和艺术家共同合作,为英国乃至全世界的学校以及各个年龄段的英语学习者,推出莎士比亚的作品的全新演绎,包括戏剧、电影改编、公共阅读和各种教育资源。


更多活动详情请点击

www.britishcouncil.cn/shakespearelives

或关注新浪微博@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 #永恒的莎士比亚#


About Shakespeare Lives

Shakespeare Lives is a global programme of events and activities celebrating Shakespeare’s work in the 400th anniversary of his death in 2016. The programme is sparking cultural, educational and economic exchange, through the shared language of Shakespeare. 

The campaign is an invitation to the world to join in the celebrations by participating in a unique online collaboration and experiencing the work of Shakespeare directly on stage, through film, exhibitions and in schools.


The British Council and the GREAT Britain campaign are working with host of British theatres, museums, educators and artists on brand new productions of Shakespeare’s plays, film adaptations, public readings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for schools and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of all ages in the UK and around the world.


For programme details visit 

http://www.britishcouncil.org/shakespearelives or 

http://www.britishcouncil.cn/programmes/arts/shakespeare-lives-2016 
and follow weibo@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 #ShakespeareLives 









艺述英国

UK NOW

uknow.org.cn

长按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永恒的莎士比亚”曲目详情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