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更适合一天两次睡眠?

2016年06月30日 澳大利亚仕高置业


你是否准备好在每天起床的数小时后再睡一觉?

这不是说你懒,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回到每天睡两次的时期的可能性。那将是多么美妙的作息表。

最近一篇由两名大学睡眠研究者著作的文章解释说,有证据表明人类曾经一天睡两次,中间隔着一段“清醒”的时期。

在这个清醒的时段内,人们可以休息、思考梦境或者做爱。也有些人会借着月光或油灯做些事情,比如针线活、伐木或阅读,绝对令人向往啊!


 


这件事情非常有意思,尤其当你想到现在几乎有1/3的人口有睡眠困难,包括那些无法整晚持续睡眠的人。睡至半夜却清醒过来对大部分人都造成困扰,而回到17世纪这样的时段是再正常不过了。

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我们从来都不是生来就应该一天里睡一个长觉的?一天睡8小时或许是谣传?

让我们先来读一下历史书籍

纵观历史,有很多分断睡眠的记载,从医疗书籍到法庭记录,或者是日记,甚至在非洲或南美洲的部落里,也提到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睡眠的字眼。

狄更斯在《Barnaby Rudge》一书中写道 “他知道这些,即便是在他充满恐惧地开始第一次睡眠(from his first sleep)的时候……”。

除了书面记载,人类学家还发现在工业化前的欧洲,两次睡眠也被视为是标准。

什么时候睡觉不是根据固定的上床时间,而是看是否有事情要做。

历史学家A. Roger Ekirch著书《At day’s close》写道:在旧时代的晚间描述了家庭成员是怎样在黄昏后休息几小时,晚些时候醒来一两个小时,然后又继续第二次睡眠直到凌晨。

Ekich发现关于两次睡眠的记载始于17世纪晚期,通常被认为是北欧上等人兴起之时,之后的200年间波及了整个西方社会。

有趣的是,19世纪后期关于失眠的文字记载的出现恰好和分次睡眠记载消失的时间相当。所以,现代社会可能给与人类不必要的压力,要求他们必须整晚睡觉而出现了睡眠焦虑和睡眠持续的问题。

让我们再来看看生物学

两段睡眠在现今的社会里很明显也并非夸张之事,比如午觉文化。我们的生物钟自己调整至这样的作息时间,在下午早些时候身体的警觉性降低(被称之为“post-lunch dip”)。

上世纪90年代早期,心理学家Thomas Wehr作了一个实验,让一组人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在黑暗中待上14小时,而不是通常睡眠的8小时。

这些人花了一些时间调整睡眠使其规律,但是到第四周的时候一个明显的两段睡眠形成了。他们第一次睡4个小时,然后醒1到3个小时,接着又进入睡眠。这个发现说明了两段睡眠是生物学基础上的一个自然过程。

两段睡眠的优缺点


 

现代社会通常不允许这种类型的灵活性,所以我们不得不遵照今天的作息时间表。通常我们认为一个连续的7至9小时不间断睡眠可能最令人感到神清气爽。但是这样的作息表可能并不适应我们的生理节奏,因为我们并不和外界24小时的明暗周期同步。

想要成功地维持一个分段睡眠作息表,你必须找对时间,那就是在非常想睡觉的时候以及生理节奏的低点开始睡觉,为的是可以快速睡着且保持睡眠。

一些分段睡眠的主要优点包括为工作和家庭时间提供灵活性(如果这样的灵活性可以承担得起)。今天一些人已经开始采取这样的作息表,因为这使他们一整天更活跃,更有创造力,增加警觉性,而不是一天里很长时间都必须醒着,然后多次想睡觉而降低工作效率。

为此,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小睡对记忆和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加我们的警觉性,改善心态。有些人相信睡眠障碍,比如失眠性的睡眠中断,是身体自然分段睡眠的根本体现。所以,分段睡眠作息表对某些人而言是更自然的生理节奏。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