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看完这组图片就明白为什么老外都怕大陆游客了!

2016年06月21日 澳洲广角镜



如今中国人有了点钱,开始在世界各地狂奔,一向不乏“创意”的他们,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成绩单”,用以证明这个世界的人们是如何的害怕他们。这不,如今全世界都在吐槽中国游客。


1、神藏佛殿

2015年2月24日,在河南洛阳市白马寺景区泰国风格佛殿苑,一位游客爬到一佛殿前的建筑上拍下“个性”留影。


2、圣湖里玩冲浪

在云南泸沽湖蒗放片区,四辆越野车开进湖泊的浅水滩摆出造型拍照。泸沽湖在摩梭人的眼中是“圣湖”,神圣不可侵犯。


3、“拿钱砸死你”

湖北武汉,大量香客涌至归元寺拜财神祈福。在归元寺财神殿前,由于香客们往殿内扔的硬币太多,导到寺庙工作人员在清理地面的硬币时,不得不捂着头、戴着头盔,以防被硬币砸伤。


4、攀爬北京地坛

2015年2月23日,北京地坛庙会张灯结彩、人声鼎沸,当然也出现了一些不文明行为,践踏草坪,随地乱扔垃圾、百年历史文物古迹遭攀爬踩踏。烤串的竹签子,面茶、油茶等一次性餐具,餐巾纸等垃圾散落在地坛庙会的地面上,尽管庙会上每隔五六米就安置了塑料垃圾桶,可一些游客却视而不见。


5、脚踢泰国古钟

农历新年期间,一名中国男性游客在参观泰国双龙寺时用脚踢古老的铜钟,让其发出声音,成为双龙寺史上第一脚。


6、泰国机场晾内衣

据泰国媒体报道,有中国女游客将内衣晾在泰国清迈机场候机大厅的座椅靠背上。该中国女子不仅将内衣搭在座椅上,还把腿也翘在座椅上玩手机。由于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引发泰国当地民众的抱怨,泰国当局16日表示,将在中国游客涌入之前发放礼仪手册。


3月12日《泰国经理报》发表一篇“又来了!无素质的中国游客在皮皮岛卫生间洗手台洗脚”,文中报道称:甲米皮皮岛景区负责人吩咐工作人员对景区进行大扫除,期间,正好遇到数名中国女游客在洗手台洗脚洗鞋。负责人表示,这种行为非常不合适,为避免再发生,将贴出告示提醒。


7、意大利名店前吃泡面

2月10日有意大利网友爆料,在“古驰”(Gucci)精品店门口,有4位在意大利旅游的中国大妈蹲在石椅旁或站在石柱旁吃泡面,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人质疑“吃着泡面省钱买奢侈品?”还有网友表示“吃相差、在外人前丢脸”。

国内外导游吐槽中国游客

客观一些,再看看国内外导游是怎么谈论中国游客的


泰国导游:

说话声音大,吃饭声音大,动不动就吵架打架,看似财大气粗,却从不给小费,一到稍微贵一点的地方便骂导游“宰人”。


美国导游:

到景点直接忽视导游解说,不停交头接耳拍照留念。没有时间观念,常常最后归队。沉浸与享受和彼此的炫燿中,无视当地礼仪,习俗。


日本导游:

脾气大,不能说,不听劝,“我们只为中国游客提供专门标志”。


欧洲导游:

无论何处,呼喊声不绝于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中国导游:

对我们文物施以破坏的往往是我们中国游客,更愿意带领外国的游客。

......


小编想说我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我国民自古具有“温、良、恭、俭、让”之五德,然而我们今天,除了中国面孔的一张表皮,还剩下什么呢?


中国社会在1949所谓的「消灭阶级」后,除了「广大革命群众」和「革命专政对象」的差别,以及有特权和没特权的差别以外。当今中国大陆很多人无法用人的品行,行为举止来衡量人的水平和社会地位。所以,中国大陆很多人来到海外虽然在经济实力上已经很「主流」了,但是在社会地位上往往不「主流」。其原因是不太熟悉主流社会的文明礼仪。中国曾是礼仪之邦。但是在过去六十年「革命文化」的洗涤下,中国人不幸丢失了许许多多良好的传统。被强迫地学会了「打」「斗」「革命」「流氓无产者」的文化,使得我们很多大陆来的中国人在和主流社会交往中显得非常不入流。


我们必须要正视与反思......找回我们的根,重新拾起失落已久的传统文化。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受人称赞和尊敬的人。

中国传统礼仪习俗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礼制的精神原则与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这里只就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择要介绍:


行走之礼——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入坐之礼——

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

饮食礼仪在中国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


拜贺庆吊之礼——

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社会称为冠笄之礼。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婚嫁是人生的大事,社会十分看重。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婚礼的高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大婚之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宾客。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最后一道人生仪礼是丧礼,谁也逃脱不了。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发达。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安葬。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


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的礼义标准。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当然现在我们对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


传统礼仪:最具中国味的拱手礼

    

拱手礼也叫作揖礼。拱手礼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从西周起就开始在同辈人见面、交往时采用了。古人通过程式化的礼仪,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


中华传统礼仪:奉茶之道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一民俗。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描写过茶叶。


最基本的奉茶之道,就是人客来访马上奉茶。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喜好。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重: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同时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配合茶盘端出,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


中国人的“礼”:懂礼、习礼、守礼、重礼

中华有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所以被称之为“礼仪之邦”。礼仪在古代社会规范着人的道德和行为,也是文明的象征,是中华优秀的之一。礼仪在历史上被不断的修正、完善、继承和发扬。《周礼》、《仪礼》、《礼记》三部专门阐述礼的经典著作在中华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礼深含人类对宇宙天地的敬畏,对德性的追寻,对和谐的追求,对人本身的期望和宽容,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审美情趣的重视和培养,以及对社会秩序的协调。《左传·隐公十一年》所谓:“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那么,什么是礼呢?《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礼是天地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所谓“礼以顺天,天之道也。”(《左传·文公十五年》)等。礼还成为文明与野蛮的界标,古人以礼分夷夏(即野蛮与文明),而不以血族分内外。礼是秩序,礼对社会秩序、上下尊卑关系有严格的规范。礼是典章制度,《周官》中的官制设计在古代一直是政府机构的主要蓝本。


礼还是日常生活的准则,其根据仁义文行忠信的要求制定的仪轨包罗万象。礼能让人区别于动物,例如食礼中的种种规矩。礼也是人与人交往的方式,例如其对称谓、迎送、仪容、宴饮、书信交往等都有相应的规范。以大类划分,它包括吉、凶、军、兵、嘉五礼,以小类划分,则有数十种,以至于《礼记·中庸》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之说。


为何要学礼重礼呢?

《礼记·曲礼》有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①。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以下为小编推荐文章,希望对各位能溶入主流社会有所帮助。

【推荐】新移民溶入主流社会礼仪指南(图)(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TA5MzE0NQ==&mid=402363325&idx=3&sn=f02a865cb660a75a9066ec69eb0b19c9&scene=4


【推荐】新移民溶入主流社会礼仪指南(图)(二)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TA5MzE0NQ==&mid=402488654&idx=5&sn=0bad5c6ddab440a16a1970125e9fcaf8&scene=4


商务合作|投稿|读者反馈 请联系

小编微信:oz_xinfax

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来由澳洲心发现整理编撰,转载请注明!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