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秘史大揭秘——马上看,速删!

2016年06月30日 加拿大第一生活



7月1日Canada Day(加拿大国庆日)就要到了,今年的加拿大149岁了,而华人远在加拿大建国(1867年)之前就已经开始登陆这片土地了,虽然现在华人移民在加拿大的地位基本上和其他族裔是平等的,但是早期华人移民却是经历了很多年的被歧视血泪史。而很多华人都不了解这些历史,所以,在加拿大生日之际,本报特别带领大家回顾一下华人在加拿大的生存历程。

第一批来加拿大的华人:下落不明的华人木工们

第一批来加拿大的华人是在1788年登陆加拿大西岸的。这些华人是从澳门来的中国木工,他们跟随一名叫詹姆斯·梅尔斯的英国海军队长到达了英属哥伦比亚的温哥华。

但是,这批中国木工之后的行踪却未载史册,下落不明。

1858年起登陆的华人移民:菲沙河的淘金热

第二次大规模的中国移民是在鸦片战争后。当时的中国移民从广东省台山县,来避开国内的贫穷和政治不稳定状况。来加拿大的广东人大多数都是从香港进入加拿大。华人在1858年(咸丰8年)开始在英属哥伦比亚(英文:British Columbia,又译为卑诗)殖民地出现。当时,卑诗省的菲沙河谷(Fraser Valley)有个淘金潮。这个淘金潮吸引了很多华人和旧金山的华人来卑诗。

然而,1865年后淘金热过去后,英属哥伦比亚陷入经济衰退。越来越多白人将失业的原因归咎于华工愿意接受低薪酬并超时工作。1860年代末,英属哥伦比亚开始出现反华情绪,及至1870年代愈加严重。


1880年代早期: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华人劳工

华人为兴建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作出伟大的贡献。卑诗在1871年(同治10年)同意加入加拿大联邦的条件是联邦政府在10年内建成一条连接加拿大东西部的铁路。1880年(光绪6年),铁路公司在广东省聘请了5,000名工人,亦在加州聘请了7,000名华人。虽然铁路华工只是负责大约300英里的工程,但这300英里却是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中最艰巨的一段,因为这段铁路要穿过险峻的落基山脉,白人大都不愿意去冒险。

所以,廉价的华工是最好的人选。到1881年(光绪7年)底,最初的5,000名华工当中,仅有约1,500人生还。

但是,华人们的选举权却在1872年被剥夺。1871年英属哥伦比亚加入联邦政府成为“卑斯省”。次年,第一届省立法会通过一项法案,剥夺土著印第安人和中国人的选举权。随后,省内各城市跟随其后,相继开始剥夺华人的选举权。自1870年代起,歧视华人成为卑斯省的烙印。《1881年加拿大人口普 查》显示,全加共有4,383名华人,其中4,350人居卑斯省,22人居安大略省,7人居魁省,4人居缅省。由此可见,卑斯省反华运动也最为严重。

面对各种反华情绪,在加华商创办了中华会馆。第一间中华会馆于1885年(光绪11年)在维多利亚开馆,而温哥华的是在1895年(光绪21年)。住在这两个地区的华人必须成为中华会馆会员。中华会馆的工作包括在法律纠纷中代表华人会员的利益和运送去世会员的遗体返回中国。

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帕提瓦瓦的华人劳工营地。 图片来源: Meredith, C.P. / 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 / C-068863

1885 年的“华人移民法案”:要求华人缴纳人头税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在1885年(光绪11年)完成之后,加拿大不再需要华人劳工。所以在同年,加拿大政府开始向进入加拿大的华人收取50加元的人头税。因为$50的人头税没有有效地阻止华人进入加拿大,联邦政府在1900年(光绪26年)将人头税增加到$100,而在1904年 (光绪30年)增加到收取$500(相当于2003年的8000加元)。

因为$500的人头税仍未能彻底地阻止华人进入加拿大,加拿大政府在1923年(民国12年)7月1日通过《1923年华人移民法案》(又称为排华法)。法案规定:除了商人,外交官员,留学生,和特别个案以外,禁止华人进入加拿大境内。此外,在排华法生效前进入加拿大的华人要向他们的地区当局报到,并且他们每次离开加拿大的时候,最多可以逗留在境外两年。

人头税的收据。这张收据是在1918年8月2日,由加拿大内务部的发出的。在1918年,华人须缴交500加元才能进入加拿大。

直至到战后,加拿大的华人小区仍是一个单身男子社会,因为当时的中国家庭难以筹措那么多钱送他们的女儿去加拿大。而且,由于当时大多数华人大都不能够说流利的英语,他们躲避在唐人街。鉴于当时的反华情绪变得太过激烈,加拿大的华人开始了向东定居。由于当时的加拿大已经有很多条例禁止华人从事多个行业,华人只可以做白人不愿意从事的工作,例如洗衣店和鲑鱼加工。

1923年修改“华人移民法案”:被称为“排华法案”

由于人头税并不能有效减少华人移民,加拿大政府于1923年通过《华人移民法案》,也被称为“排华法案”,禁止华人入境。1923年至1947年期间,该法案的实施迫使许多在加 华人饱受妻离子散之苦。

《194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显示,全加共有35,000华人,47%居于五大都市:温哥华(7,880)、域多利(3,435)、多伦多(2,559)、满地可(1,865)、温尼泊(762)。而90%大都市的 华人皆聚居于唐人街或附近街区。全加华人移民主要来自珠江三角洲八个县,其中四邑占66%;三邑16%;中山县9%;余下 9%来自其他乡县。

二战期间:华人筹款募捐,入伍却不受欢迎

1939–1945 二战期间,中国与加拿大是盟国,加拿大在1939年(民国28年)9月10日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加华人对加拿大的战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华人们参与加拿大部队的军事行动;华裔社区努力为战事筹款募捐。中华会馆要求全体会员购买加拿大和中华民国的战时债券。

有些华人还加入加拿大军队。可是,当时的政客不愿意派华人上阵,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想在战后给华人公民权。但在1942年(民国31年)2月15日,日军占领马来亚并俘虏了10万英军。加拿大政府在1944年(民国33年)派了一批华裔加军到马来亚。他们的任务是要训练当地的抗日游击队和作为间谍,为盟国打听情报。但是在1944年(民国33年),二战的结果实际上已成定局,所以华人间谍对于二战的作用不大。

1945年11月22日,五名在英国东南亚司令部服务的华裔加拿大士兵。图片来源: Sgt. Karen M. Hermiston / Canada. Dept. of National Defence / 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 / PA-211879

1947 年“排华法案”被废:但对华人移民的限制仍在

因为加拿大华人在二战的贡献,而且有些反华条例违反联合国宪章,加拿大政府在1947年(民国36年)废除了排华法并恢复在加华人的公民权利。

可是,当时有资格移民到加拿大的华人只限于具有加拿大国籍华人的配偶和子女,但不容许华裔申请人18岁以上的子女移民加拿大。

由于信仰共产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和在朝鲜战争中对朝鲜政府的支持,在加华人面对一股新的反华浪潮。中国大陆政权易手后,加拿大的华人都被主流视为中共的间谍。

1957 年华人获得选举权:开始参政议政

华人获得选举权后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华人退伍军人郑天华(Douglas Jung)在1957年当选代表温哥华中心的国会议员,成为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国会议员。

随后,何荣禧在1959年当选卡加利市市议员,后于1975年当选省议员。1970年代至1980年代,很多华裔当选为国会议员、省议员、市长及市议员。两位华裔女士,伍利德蕙博士 (1998-)和关丽莲博士(2005-)被任命为参议院议员;伍冰枝女士被任命为加拿大总督(1999-2005);林思 齐博士为卑诗省省督(1988-1995);林佐民为亚省省督(2005-2010);李昭麟为缅省省督(2009-)。三位华裔国会议员为庄文浩(2004-);邹至蕙(2006-);黄陈小萍(2008-)。

1967 年修改移民法:华裔移民人数开始增加

1967年10月1日,加拿大政府开始实施宽松移民政策,根据教育程度、职业技能等标准,允许世界各地人民平等地移民前往加拿大。移民记录不再登记移民的 种族出身,只登记其最后的永久居住地。

1967年实施该政策后,各地拥有专业技能的华人大量移民前来加拿大。1986年又实 施“加拿大投资移民计划”,促使大批香港及台湾投资者及企业家,携带大量资金移民落户加拿大。

1990年代,很多香港居民担心香港回归中国后政治前景不明朗,于是选择移民他处。但1997年香港回归后,成为中国特别行政区,前途的明朗使移民显着减少。数据显示,1994年共有44,169香港人及7,411台湾人移民至加拿大。但到2000年,香港移民加拿大人数减至 2,857人,台湾移民减至3,511人。同一时期,由中国大陆移民至加拿大的人数由12,486人增至36,718人,此后中国移民继续剧增。2001年至2006年的五年期间,合共190,000人由中国大陆移民前往加拿大,而香港移民只有 103,000人。《2006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显示,全加共有1,346,510华人,86%居于五大都市:多伦多(537,060)、温哥华(402,000)、满地可(82,665)、卡加利(75,410)、爱民顿 (53,670)。今天在加拿大,来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华人移民已少于40%,来自中国大陆其他地区,香港、台湾、越南等占 60%以上。

1980年代开始承认华人贡献:致歉及认同

1980年6月16日,加拿大国会通过一项动议,承认华人对加拿大多元文化的贡献。这是官方首次承认华工对太平洋铁路所作出的贡献。

1982年9月,加拿大历史遗址遗迹委员会在卑斯省耶鲁镇博物馆外安置铜匾额,以纪念华工对铁路所作的巨大贡献。1986年6月,四个加拿大白人 工会在甘巴仑的华人和日本人坟场外竖立石碑,纪念逝世的华人和日本煤矿工人。

1987年,政府三个政党一致通过国会动议,承认人头税及《排华法案》曾对华人造成不公平的待遇及歧视,加拿大国会于2006年6月22日,正式向加拿大华人道歉。

自踏上加拿大土地至今,两百多年来,华人从被白人排斥至接纳,走过了漫长而艰苦的道路。他们在科学、艺术、音乐、学术、体育、及社会服务方面为加拿大所作 出的卓越贡献,终于获得加拿大政府的认可,多位华人被授予加国最高荣誉“加拿大勋衔”,以表彰其突出贡献和服务。

2006年哈珀政府正式道歉:“人头税”平反

2006年4月4日,加拿大总理史蒂芬·哈珀领导的保守党政府公布施政报告,重申政府将就“人头税”和排华法案问题向华人社区正式道歉的立场。这是历史上加政府第一次在施政报告中提出“人头税”问题。

6月22日,哈珀总理在加拿大国会举行正式道歉仪式,并宣布加拿大政府的象征性赔偿方案,同时也为“人头税”停征后实施的《排华法案》表示最深切的悔过。补偿方案为健在的“人头税”受害者和其他受害者遗孀共约400人每人补偿2万加元,同时拨款2400万加元,资助各少数族裔小区就历史问题开展教育活动,其中250万加元用在华人小区进行“人头税”问题的宣传。此外,加政府还将拨款1000万加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反种族歧视宣传。总理用广东话(最多加国华人说的语言)说出道歉,让许多年纪较长、受过人头税之苦的加拿大华人潸然泪下。

2006年在温哥华在“人头税”赔偿金发放仪式中,97岁的Thomas 宋 (左) 和99岁的查尔斯.孔手持政府支票。(CP P HOTO/Lyle Stafford)

本报记者 Jenny 综合报道(资料来源:加拿大华裔历史纪要、维基百科、亚裔传统文化月网站)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