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 | 90后口述实录:当男人爱上男人

2016年06月29日 美国CCHP地产网


 提示点击上方"纽约侨报"订阅我们!

▲约克站在巨大的彩虹桥前面 。

约克(York)是个“90后”男同志,在今年夏天纽约同性恋自豪大游行上,喜欢健身的他晒出漂亮结实的好身材,艳丽的彩虹鸟造型令他十分出众。他一手举着红旗侧身亲吻男友,男友轻搂他的腰深情地回应。他们在一起已经三年,一个是外向热烈的金融男,一个是内向沉稳的IT男,他们在一起时喜欢看电影、散步、爬山、聚餐,或宅在家里一起看漫画。健谈又阳光的约克,谈起当男人爱上男人,是什么感觉……

生而如此 天性难移

有些人认为同性恋是天生的,也有些人认为是后天形成的。我是先天的,我遇到的很多人也是先天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想改变自己却没办法,父母会说“别人把你带坏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弯的不能掰直,直的也不能掰弯。

我6岁的时候就喜欢跟哥哥一起玩,会比较在意男生,进入青春期很多男生会对女生评头论足,我对女生没兴趣,如果有兴趣的话纯粹是对从美的角度去欣赏。我当时觉得自己有点怪,那是环境造成的,早期不认同自己,因为我们的文化和教育不喜欢“异类”,不喜欢与大众不一样的人,不太喜欢个性化,现在中国很多地方很自由,国内也有同志团体,这是包容性的体现。我到了美国,更体会到“人生而平等”,就像Lady Gaga说的“born this way”,生而如此。

喜欢男生,跟一般女孩子喜欢男生没什么不一样,我不会把自己当成女生去喜欢男生,也就是说投射是一样的,包括相貌、性格,但是反射回自己还是我。我不会想变成女性去爱男性,那是跨性别。有人以为男同志比较女性化,其实这是误解,很多男同志很有男子气概。

我有喜欢过直男,但对方不喜欢同志,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女孩喜欢上一个gay,帮他买水呀,帮他逃课呀,如果现在我见到他,会跟他说,我曾经喜欢过你。

怎么辨别男同志呢,比如注重穿衣、锻炼,较有品味,到了二十五、六岁还没女朋友。因为很多人还没出柜,所以只能猜,找朋友过程要花很多时间,现在有app专门给同志帮他们找朋友,CRN(中国彩虹联盟)也是一个平台,我们在考虑做一个自己的app。

▲今年纽约同性恋大游行中,约克举着中国国旗。

情感细腻 注重身材

同志的情感比较细腻,更说明这是天生的一个特征。同志各种各样都有,有戴着大厚眼镜、穿格子衫、埋头编码的理工男,他什么都跟直男一样,除了看看色情小电影,跟直男没什么区别。当然也有穿着时髦,拿一千块的包,一看就是同志。也有成天在电脑前打编码的。

同志比较喜欢健身,身材很好,网上有如何辨别同志的十条规律,我觉得蛮准的。男同志能从女性的角度与女生聊天,所以我觉得同志很适合做情感导师,他们会换位思考。

我比直男的心思细腻,我有女孩子闺蜜,因为我是同志,我知道很多事情是她想多了,我会顺着她的想法开导她。

我不会主动告诉别人我是同志,我有男朋友,而会自然而然地在谈话中表达,当别人问“你有朋友吗?”我会说“我有男朋友”。我不介意出柜,其实应该站出来。

华人同志 倍感自豪

参加纽约同性恋自豪大游行,我感觉非常自豪。自豪有两层意思,第一是作为一个同志站出来了,跟我的朋友一起走在队伍中;第二是我是华人,作为中国人能站在这个游行队伍里,是为国争光,作为华人我们是少数群体中的少数群体,挺不容易的。

那天游行我男朋友负责摄影。我男朋友其实可以作为一个例子,他偏向于程序设计,半个码农,IT男,喜欢看漫画,我们是在波士顿一个同志大会认识的,刚开始就比较喜欢,发现有很多相同的兴趣爱好,已经交往了三年。

我们小事完全相反,但大事,即三观很接近,我们性格比较互补。我性格比较外向热烈,他比较内向沉稳,我比较讲究秩序,他比较讲究艺术和灵感,我们都喜欢旅行,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大同小异”。

我们的人生观相似,比如,要不要跟家人出柜,将来是不是要结婚,要不要孩子,想去哪里生活,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们都有事业心,不愿意当家庭主夫,想要自己做事情。我的专业是金融,他是技术,我们有想过将来成立金融技术公司。

▲约克和男友互相亲吻。

告知父母 要找契机

跟家人出柜,这件事我一定要做,主要是发生的契机。我男朋友是被他妈妈发现,我父母还不知道,我不想现在跟他们讲。

我父母会问我有没有女朋友,但他们没有催婚,还是很开明。他们认为我的人生是我自己的,不管我走什么路他们都支持我,我父母挺通情达理的。

结婚,我还没想好,但肯定两人都会穿西装,可能穿不同颜色的西装,但不会一人穿西装一人穿婚纱。现在还没求婚呢。

我出柜了父母会有什么反应,我想,第一他们会担心孩子今后会不会过得幸福,很多人以为同志的孩子就一定是同志,不是的;第二,在中国的环境下会有来自亲戚的压力,亲戚会问,孩子有没有女朋友。

很多同志伴侣找人代孕,一人一个有血缘的孩子。例如,有一对亚裔和白人伴侣,白人找了一个亚裔卵子,亚裔找了一个白人卵子,生了两个亚裔白人混血的小孩。

我的婚礼,双方的父母一定要在场,这点我还是挺传统的,还会有朋友、同学。关于同性恋婚姻,为什么那么强调婚姻,是个人都要结婚,为什么同志非要去强调?其实我觉得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不是关于婚姻,而是关于“有这个权利”。我觉得华人同志要speak out:同志与直人平等,中国人与美国人平等。

摆脱逃避 敞开心扉

认识到自己是同性恋,我大概是十五岁,小时候不知道这个概念,小学后期到初中对男生有好感,来美国读大学之前,我不去想,那是“逃避”时期。我自己没经历过对同志的偏见,但有些孩子被欺负。

第一次出柜非常紧张,这是我藏了很多年的秘密,我的世界不会不毁掉,我觉得无法预料。我跟几个朋友说了,单独玩的时候,我说我有个秘密要跟你说,想了很久,你不要告诉别人。朋友的回应各不相同,有的说“你喜欢男的”?有的说“早猜到了”,有的说“哦”,很好奇,还有一个比较现实,说“你要想好要不要跟家人说”。

一个人长期藏着秘密很压抑难受,出柜是敞开心扉,那时我十九岁,大二或大一下学期,慢慢地就越来越随意,刚开始电闪雷鸣,其实本来就不该那么紧张,是我自己吓自己,也是中国的环境造成,觉得这东西不太对。我从来没碰到过对我态度异样的人,可能我们这一代人比较开放,他们不觉得这是特别大的事情。

同志找朋友不容易。首先选择性就少了,又在美国,找朋友挺不容易的。我们通过交友网站、软件、CRN这样的平台,以及下线派对如“非基勿扰”来认识朋友。

每个人都有同性恋倾向,这是金赛性谱的理论,我觉得太科学,这也是为同志掰弯做辩护。同性恋里面,男同志最多,然后是女同志,最少双性恋和跨性别。同志和直人有什么区别?就一个区别:喜欢男的和喜欢女的。

▲约克(中)和打扮成仙女的同志。 (图片皆由约克提供)

想当爸爸 含饴弄孙

我1990年出生,大学本科在布朗大学,硕士在纽约大学读。布朗大学是非常自由的大学,纽约大学太gay了,据说每三个男的就有一个是gay,很多同志就投纽大,形成聚集效应。

我挺想要当爸爸,如果孩子从小在一个同性恋环境中成长,可能到了幼儿园才会碰到有人问他们,你怎么有两个爸爸?我会跟他们说,有的家庭是两个拉拉,这是同一种现象,我希望直人的家庭也这样教育孩子,等孩子长大了,社会就会宽容些。

我爸爸妈妈可能今年会来探亲,我还没想好要不要跟他们出柜。我想跟他们说:希望爸爸妈妈能接受这样的儿子,祝福儿子生活幸福快乐,希望这不会太打扰到你们,你们会有机会抱孙子。

说出你的故事

 《侨报》自即日起开辟“美国华人口述实录”栏目,其初衷是真实地记录在美华人的生活状态、心路历程、家庭变迁乃至家族移民历史等,把你的故事最真实、最立体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此诚邀社区民众参与“美国华人口述实录”栏目,说出你和你们家的原生态故事,与众人分享,为后人借鉴。

 有意参与的民众请及时联络我们,可将自己或家族的故事简介电邮至:[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我们将派记者前往采访。

  本专栏是《侨报》为广大读者搭建的舞台。

“站上来,你就是今天的主角”!



本文版权属【纽约侨报】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纽约侨报nyqiaobao”。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