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前的社交准备你给孩子做了么?

2016年12月10日 美国留学妈妈圈




先给大家讲这样一件事:

琳琳十五岁的时候,琳爸琳妈为了给掌上明珠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送孩子出国留学。从最初的语言培训到最终确定学校,用了整整两年时间,一家人可以说是做了万全的准备。没想到等琳琳终于安顿好,琳爸琳妈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松口气的时候,意外出现了——琳琳的人际关系出了问题。虽然有朋友的女儿照应,琳琳也还算开朗,可却始终不能与周围的人搞好关系,尽管琳琳做了很多努力,但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一天半夜,熟睡中的琳爸琳妈被电话吵醒,电话那头传来了琳琳伤心委屈的哭声,琳爸琳妈的心紧紧地揪了起来。

当初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为了让琳琳更好地体验多元而开放的文化,又暗存为琳琳留在国外铺路的念头,琳爸琳妈特意避开了那些中国留学生比重过大的学校,而选择了一所国际留学生和本土学生比较多的学校。现在孩子出现了社交困难,琳爸琳妈开始怀疑当初的选择。

这恐怕是每一个留学生都会遇到的难题,身处异国他乡,举目无亲,倘若能交到几个朋友,不仅可以得到关照,情感上也是个慰藉。可是“万事开头难”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即便不出国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何况中西方文化氛围迥异,沟通起来就更加不易。这些留学生,毕竟还只是孩子,自己的人生经历尚且有待充实,遇到问题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就难免会形成心理压力,倘若因此陷入负面情绪,会有可能让局面变得更加糟糕,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这绝对是每个父母都不愿意看到、每个孩子都不愿意经历的事情。

所以,想要送孩子出国留学的父母们,要做的准备有很多,有时难免思虑不周,但无论如何,请千万不要忘记为孩子做好——社交准备!

怎么准备呢?

1、要先做好心理准备。从国内到国外,从熟悉到陌生,从依赖到独立,孩子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太多的新鲜事物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孩子很难凭借自己的力量应对周全,人际交往这种出国之后才会遇到的具体问题,往往会被忽略。不过,鉴于大多数父母都会提醒孩子认识到社交问题的重要,并建议孩子保持自信、阳光、主动等心态,这里就不再赘述。

2、要教孩子一些做法。好像是被很多人忽视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着重讨论的问题。

其实琳琳的父母在她出国前,也对她做了许多社交方面的提示,但是和大多数父母一样,这些提示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缺乏具体做法的指导。很多时候,孩子虽然有人际交往的愿望,但是因找不到合适的途径而不知所措。如果父母事先与孩子一起准备几个便于与别人交流的话题或者媒介,就能有效避免孩子陷入窘境。

先说说“话题” 。譬如有两个陌生人见面,虽然有互相交流的愿望,但是苦于没有话题,没话找话未免显得尴尬,为了避免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就干脆不说话,可其实不说话也很尴尬,有时甚至被误解为高傲、冷漠、不热情、不随和,这样一来,不仅交流的机会被白白浪费掉,还可能会给两个人今后的交流埋下隐患。不晓得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初次见面能够顺利找到话题的人,之后的相处也会比较容易,成为朋友的概率也比较高。但若第一次交流不够顺利,那今后产生分歧的机率就比较大。所以,阅历丰富的父母们,为孩子准备几个老师、同学、舍友或者寄宿家庭感兴趣的话题吧,这会对他的人际交往产生很大的帮助。

当然,如果条件具备的话,还可以利用一些可供交流的媒介。事先声明,这里的“媒介”绝对不包括物质方面的付出,比如钱。有些留学生,为了逃避孤单,便频频为所谓的朋友买单,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则身边充斥着虚情假意,甚至可能会埋下安全的隐患,而更多的人对他则是蔑视和厌恶。要交朋友,就要交到真真正正的朋友,尤其父母不在身边,朋友就更应该可靠。

这里所说的媒介,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是共同的爱好、相似的身份、某种令人欣赏的能力……不能一一列举,就举两个例子请大家感受一下。

第一个例子:

小叶子是一个女孩儿,虽然长得白白净净,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假小子。别看她个子不高,却特别爱好打篮球,一下课就混进男生堆里,时间长了还真练出两下子。妈妈看她这么执着,索性让她加入了女篮队,她很快成长为队里的核心队员。没想到出国以后,篮球成了她得到同学喜爱的一个重要因素,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一个小巧的东方女孩,在一群高大的西方姑娘中间灵活地闪展腾挪,不时来一记妙传、一个投篮,赢得一片欢呼,这是不是一个很美的画面?体育运动不分国界,以篮球为媒介,小叶子就这样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子。现在,小叶子已经毕业,正在美国开创自己的未来。

第二个例子:

晓宇刚到美国的时候,非常害羞和拘谨,但他很善于观察,他很快发现,同宿舍的美国男孩与他有相同的兴趣,他们都喜欢听Justin Bieber的歌。共同的爱好使他们两个很快熟络起来,虽然在生活中也有一些摩擦,但是一起哼唱Justin Bieber的歌,一起乱跳Justin Bieber的舞,一起讨论Justin Bieber的新闻,绝对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以Justin Bieber为媒介,他们很快成为了好朋友,甚至还一起去看了Justin Bieber的现场表演。虽然他们上大学时分开了,但是依然保持着联络。

从这两个成功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呢?那就是关于留学生活的社交问题,父母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可以多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学校的氛围特色、年轻人关心的时尚话题……结合孩子的自身特点,选择适宜的切入点,从而帮助孩子开展社交活动,顺利打开局面,尽快适应留学生活。

在做具体准备的时候,还请父母和孩子注意这一点:中国的孩子虽然从小被灌输集体主义观念,但父母往往更喜欢强调孩子与众不同的个性,而忽略孩子与周围环境的共性。而国外许多地区对此问题的看法似乎正好与我们相反,那里的孩子虽然从小就获得了更大的张扬与释放个性的空间,但融入一个团体,拥有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子,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留学的孩子在这些方面当然应该入乡随俗,要善于寻找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共同点,只有让自己与周围环境在同一个频率上振动,才更容易产生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才更容易融入当地生活。父母们切不可把社交准备简单地理解成特长展示,毕竟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赞赏,而是为了得到善意的关注和对共性的认同,从而得到周围人的包容和喜爱。

留学路漫漫,希望这条路上多一点接纳,少一点排斥;多一点融合,少一点闭塞;多一点顺利,少一点阻碍;多一点成功,少一点挫败。祝每位离家在外的留学生,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宽!

加微信个人好友“liuxuemamaquan"为好友,留言孩子年级,加入准备申请美国留学家长社群。


收藏 已赞